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横一村:古杮山村美名扬 运河人家庭前绿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2-23 14:32:54 Mon   

萧山日报讯

美丽乡村,可以有千种姿态,万种风情。

在临浦镇西南,具有山水禀赋、坐拥五百年古柿树林、还有两大非遗项目加持的横一村,承载了人们心中田园牧歌式向往的生活。

在临浦镇东北,毗邻杭州精密智造产业园、枕着杭甬运河的苎东村,则展示了现代化农村的幸福生活。

无论是横一村还是苎东村,我们看到,美丽乡村激发了村民的主体性,也激发了人们对于乡村的想象力。

古杮山村美名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梅里古柿林不仅为横一村增加了颜值和魅力,带来了关注和“流量”,也由此拉开了临浦乡村振兴的序幕。去年初,横一村就被列入区级美丽乡村提升村。临浦镇随即于当年四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10月19日,临浦镇2019梅里方柿节开幕,向乡贤、客商、游客和网友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柿”界。以柿子为主题,设置盛柿欢歌、柿村乡念、梅里喜柿、海柿山盟、一柿情缘、万柿大吉、赏心乐柿、恋恋柿情、流芳百柿、柿觉盛宴十大主题活动,充满浓浓的乡村风情。

今年方柿节当天游客超六千余人次,比去年翻了一倍多。但游客们还嫌看不够,为此今年的柿子节过后又延续了一波采摘游,还加演了一场“我在梅里”的管弦乐专场音乐会。

在游客们看来,今年,横一村的环境更好了,配套设施也都跟上来,体验非常棒。

开幕式文艺暖场部分每一个节目都是贴近本土的创作,让现场观众在惊喜之余又觉得无比亲切。作为开场的第一个节目,非遗组合秀浓缩了临浦镇市级非遗西施传说和区级非遗横一龙马灯,还很应景地增加了梅里炝柿子技艺这项正在申请的非遗。

《致柿树》诗歌朗诵,弹唱曲目《梅里的柿子红了》《回乡偶书·家在临浦》,均是就地取材,青柿子乡村乐队改编《乡村路带我回家》,输出了一个诗情画意又食人间烟火的小山村。观众对乡村都有着深刻的共鸣,因此沉浸其中。

在分会场,“小上海”时光博物馆、海“柿”山盟打卡地、“梅里喜‘柿’”创意市集的奇妙组合,火速圈粉,满满的临浦味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举办方柿节,可以说是临浦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契机精心准备的一次文化输出,效果是明显的。

“百年老字号”俞同春从很多候选地方里相中临浦,也是看中临浦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优势突出。

2012年初,原浙江省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章云樵在杭州河坊街50号原址恢复俞同春国医国药号。2015年1月,“俞同春”获评“浙江老字号”。2016年2月,俞同春中药炮制技艺被评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字号焕发新生机。短短七年时间,俞同春就在全省开了8家国医馆,其中杭州市内有3家。章云樵透露,此次俞同春与临浦的合作项目将会更加丰富,不仅有国医馆,还将建设研发中心、种养殖基地等。

章云樵说:“临浦作为杭州南部的一座现代化小城市,处于杭州半小时经济圈,又有浦阳江办事中心、出入境办事受理点、交管服务中心等资源加持,还设有专门的医疗健康产业园,实地考察后我们心里更加有底。临浦镇领导和招商团队的认真态度和贴心服务,也是打动我们的地方,期待百年老字号在千年古镇开花结果。”

运河人家庭前绿

前两年,五水共治工程的实施,使沙河从原先的黑臭河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则让沙河成为了苎东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沿着河边的游步道,记者发现河南岸紧邻着的人家有的放上了花箱,有的打理出一个小花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村民陈利芳家积极配合,把屋后用于堆放杂物的辅房拆除,代之以花箱。

“现在一开后门,看到这些花花草草,心情就很好。对一个地方来说,环境是第一位的。对人来说,健康和心情是第一位的。”陈利芳道出了村民们的真切感受。

变美的村庄环境,也在转化为村民致富的“新法宝”。

邱小萍的家与村委会一路之隔,往南一百米就是杭甬运河,不时有船只经过,划出粼粼波光。2014年,新房建成后,邱小萍回到村子在自家一楼开了爿饭店,名字就叫“运河人家”。

每天一早,邱小萍和员工就忙活开了,买菜、洗菜、切菜、配菜……饭店里整齐地摆放着圆桌、方桌等十余张,12月11日采访当天已经有客人预订位置中午过来吃饭。生意好的时候,十多张桌子还不够坐。

这家饭店既不在主干道边上,也不在工业园区等人流密集区,生意却是蒸蒸日上。秘诀是什么?除了饭菜味道有保证,在邱小萍看来,主要还得益于环境变美。

“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客人来吃饭吃的不仅是味道和性价比,还有就餐环境和心情。道路宽阔,停车方便,运河风景美,就连萧山城区、湘湖、滨江的客人都赶过来吃饭。客人们来了,都夸我们村漂亮!”邱小萍颇为自豪。

美丽乡村,让村民们的生活发生着不小的改变,也引领着农村生活的新风尚。

每天一有空,王燕栋都会在家门口清扫,妻子则在院子里给花花草草浇水。“现在我们村都这么漂亮了,自己家能不搞干净吗?何况我是村民代表,当然要做好榜样,带动附近村民把自家周围打扫干净。美丽乡村,要靠我们共同守护嘛!”

乡贤助力 推动乡村振兴

横一村位于临浦镇西南角,这两年因为梅里自然村里的千余棵古柿树而“走红”。

通过拆除违章建筑和农村辅房,横一村拆出了空间。这些腾出来的空地有的被用于道路拓宽,有的被打造成公园、停车场。

打造美丽乡村以来,横一村多了三个休闲公园,且各有各的美。

原先的违章建筑被拆除后,一个四季都开满鲜花的公园呈现在村口。

沿着公园向南走,“盛世中国 醉美临浦”八个大字挂在村牌坊两侧的竹笾内,迎接着往返的村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

从牌坊进入村子,这个时节,路两边毛茸茸的芦花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宁谧,充满了乡野气息。

暮归的农民经过,麻雀从芦苇丛中飞起,扑棱着翅膀飞向村民家院子的枝头,仿佛在为人引路。

这是横一村打造的精品路,共分两期,途径横一村村委会、七星池、郑旦庙,一直沿伸向古色古香的农村文化礼堂。

在大坞坑自然村,以茂林修竹为自然背景,以一棵百年桂花树为中心,横一村因地制宜打造了一个休闲公园,合理搭配木质长廊和拱门等中国古典园林的元素。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村民们有了聚会的新场所,到这里散步,聊天,享受山林风光。一条坞梅路,将南河滨水公园、桂花公园、古柿林、林道等节点串珠成链,形成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春来采茶秋摘柿,夏可纳凉冬踏雪。

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镇党委书记王润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丁裕,副镇长倪建庆等班子领导多次到村指导。为了使两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提速,临浦镇配强配专队伍,抽调镇机关干部到村里“长驻”。

与此同时,美丽乡村也在凝聚起更大的合力。乡贤们瞄准这片最有温度的土地,把梦想的种子带了回来。

过去一年半的时间,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倪树高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家乡横一村。从最初带领师生团队实地踏勘村子,到研究制定横一村美丽乡村规划,再到一线指导、协助筹办首届柿子节,倪树高坦言看着横一村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内心是欣慰的。

作为临浦“常驻”贫困村,过去的横一村甚至连一条宽阔平整的路都没有,用村民们的话说就是:“往外走一圈,皮鞋糊哒哒。”坑坑洼洼的路面,就连开车也是“非一般的感觉”。 

如今,行车从临浦集镇出发到横一村,一路都是风景。早在去年4月横一村美丽乡村正式启动前,倪树高和村干部就明确目标,要实现横一村全域美丽,其中,拆违和道路既是美丽乡村的基础,也是关键。去年,横一村拆除违章建筑8000余平方米,今年横一村又加大力度,淘汰低小散产业,腾退村级工业园区。同时,建设精品路一期二期、南河塘路拓宽、坞梅路,实现全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

干部驻村 共绘乡村画卷

在苎东村,03东复线穿村而过,上跨杭甬运河段的桥下征地一直作为渣土堆放场所,外围用铁皮挡起来。时间一长,杂草丛生,各种建筑垃圾也堆放到这里,仅剩一条三米多宽的小路供两边村民通行。

在此次美丽乡村建设中,小路南北两边共3400余平方米的桥下空间被清理平整,来了一场“变形记”。路南面变出了一座健身休闲公园,路北面则成了可容纳40余辆车的公共停车场,原先狭窄逼仄的小路也变成了宽阔的马路。

四岁的孙女玲玲喜欢来这里玩滑梯和沙子,王竹文便每天带着玲玲过来。“以前得去商场和游乐场,今年村里多了这个公园,在家门口就能带孩子玩。这里能铲沙子,还有秋千、跷跷板、滑梯……村里的小孩子都喜欢来这里。”王竹文告诉记者。

考虑到来这里锻炼的人会越来越多,苎东村在改造桥下空间时,特意新建了一个公共厕所作为配套。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和王阿姨说话间,记者看到又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带着小朋友走来,也有一些老人吃完饭来这里散步,锻炼。

虽然过了小雪节气,但连日来的晴好天气仿佛“小阳春”。77岁的王马法因为膝盖手术不能像前段时间一样去桥下公园健身,便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回想起苎东村近几年的变化,王马法坦言“做梦也没想到”。

作为村里的老电工,在王马法看来,苎东村打造美丽乡村,还有一些“看不到却能感受到”的风景。

“以前我们村的电线私搭乱拉,现在你看看我们村,是不是感觉特别清爽?那是因为村里把弱电线全部整合梳理到地下,电线上改下工程量是很大的,难度也大,很少有农村会这样做,但是我们苎东村做到了。我感到非常自豪。”王马法说。

在苎东村党总支书记沈德法看来,镇机关干部章杰、方柏飞、王斯栋的到来,给村子创建美丽乡村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新的变化。

每天一早,三名驻村干部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和村干部一起绕着村子走两圈,边走边看寻找问题和短板。每天晚上下班前再碰头,汇总当日工作进度,梳理问题,商量对策,制定下一步计划,周末节假日照常。

一直以来,农民建房都习惯把砖头、石子、黄沙、钢筋等建材堆在马路上,一辆车开过,尘土飞扬,不仅影响美观,也影响道路通行,存在安全隐患,也因此容易引起邻里矛盾。

章杰一行在实地走访后发现这个问题,便跟村干部一起商量。作为临浦镇城市建设规划办公室主任,章杰对工程类项目管理自然得心应手。在他的建议下,苎东村对每家在建农户采用绿色围挡进行封包,并要求每户人家把建筑材料搬进围挡内,村民纷纷夸这个办法好。

前些日子,村妇联主席王燕将入村口精品路的照片发到微信群里后,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哪个景区啊?王燕你带带我们。”

“就在精品路那里,刚完工。”

“哟!真好看!”

“我们村里还有这么漂亮的地方!给苎东村点赞。”

三人驻村团队在进驻初期,就达成一致意见:“苎东村要搞美丽乡村,流经村前的杭甬运河是最大特色。因此一定要做好运河这篇文章。”无论在入村口精品道路边,还是桥下的健身公园,都能看到“船”的影子。一只只小巧的木船,载着花草,也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驶”向美丽的家园。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 记者 沈艳露 通讯员 缪妙 摄影 丁毅  编辑:王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