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河航拍
无人机配合巡逻艇“立体式”巡河
萧山日报 里自横河北岸,新塘街道新丰村西南角,有一处美丽的田园广场,此间芳草萋萋,亭台小径掩映在红花绿树间,是村民们最爱的休闲之地。
这个公园独特也最吸引人之处,是一道蜿蜒曲折的生态河岸:青瓦白墙外,是一条石板铺就的游步道,倚在岸边木制的仿古护栏上,只见一艘巡逻艇在开阔的河面上缓缓行驶,船上三名巡查人员的目光不断扫过两岸;头顶上空,一架无人机来回盘旋,正在执行“特殊任务”……
一架无人机顶十个巡查员
巡河不再有盲区
河面上的船只,河边的钓鱼人,岸上堆放的物品……无人机飞得高“看”得远,河道及两岸场景清晰地呈现在巡河人员手中的监控仪屏幕上。
“以前巡河靠腿靠船,发现问题靠一双肉眼,很累人。”新塘街道农业农村和社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楼斌告诉记者,无人机未普及前,巡河主要是沿河步行和河中开船查看两种方式,工作强度大,效率不高,还很容易受恶劣天气影响。同时,一些河段环境较为复杂,人和船进入有一定困难及风险,客观上留下了巡查盲区和死角。2017年开始,街道启用无人机巡河,对几条主要河道进行航拍;2018年上半年,覆盖部分河道;今年3月份,辖区内河道实现全覆盖。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新塘街道河网纵横,共有47条河道,总长度87公里,其中城区河道26条,农村河道21条,另外还有66处小微水体。这么大的水域面积,想全面掌握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谈何容易。
“无人机巡河航拍派上了大用场,既省时又省力,说一架无人机顶十个巡查员,并不夸张。”楼斌介绍,在传统巡河的基础上,有了无人机这个高空“侦察兵”的加入,如今治水工作打开了新局面,以往看不到、过不去的地方都被纳入了监控范围。
昨日下午,巡河工作人员与无人机协同“作战”,在里自横河由东向西一路巡查,向记者展示了航拍过程:有人在河边洗衣服洗桶,有人在河边用网兜捞鱼,某处河段漂浮着一根1米多长的木头……无人机在前开路,巡逻艇还未赶到现场,即时影像便出现在监控仪屏幕上。
在一些被树木遮挡或是难以进入的河段、湖荡,无人机还一展身手,负责操作的工作人员杨冬冬下达指令,无人机不断调整高度和方向,原本难以发现的盲区内情况出现在屏幕上,就连隐蔽的排水口都一览无余。
每条河道都有档案
600多张照片反映“健康状况”
在新塘街道农业农村和社区管理办公室,记者看到了厚厚几本河道航拍照片,拆违整治前后对比、有无排污点或垃圾堆放、有无油污及漂浮物……每条河道的“变身”过程及现状清清楚楚。
副主任裘慧波说,辖区所有河道航拍一次耗时一到两周时间,航拍的影像能精确地生成正射影像及地形数据,获得河流水域岸线信息,目前已积累航拍照片600多张,为建立“一河一册”提供了依据。
河道如城市的血管,治水就是为畅通血管“做手术”,无人机不仅仅用在术后巡查,术前的“侦察”也极为重要。众所周知,河边拆违由于受地理位置限制,工作人员在地面难以全面记录违章建筑,此时无人机出马,可以360度拍摄,直观体现违章建筑的地理位置、体积与面积大小等。目前,新塘街道已经完成对南河等部分主干河道河边违章建筑的影像记录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里自横河综合整治前的影像保留,无人机也立下了大功,正是这些影像和数据,对后期的整治工作起到了指导、对比作用,才有了如今“桥似弯弓卧水中”的江南风情,才有了市民或信步河边,或凭栏观花的闲适。
治水,堵不如疏,但有一点例外——排污这个口子不能开。“地面巡查视野小,阻碍物多,排污点又藏在隐蔽处,好不容易发现了也难以到达。”提到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楼斌忍不住又“夸”起了无人机,自从河道航拍全覆盖,再隐蔽的排污口都无所遁形,如之前有河道沿线施工单位偷排泥浆水,被无人机抓个正着,影像资料被移交给城管部门处理。
尝到无人机航拍的甜头,新塘街道计划5月起提高巡查频率,加大监控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将增加辖区河道全覆盖航拍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