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每个月卖10万个 桐庐小笼包飞往全国各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6-16 07:56:51 Tue   

每日商报 2019年底,桐庐青年王磊在杭州开了一家“王继莲小笼店”,店里的主打小吃是桐庐县非遗“毕浦小笼包”。这是他童年的美食记忆,想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更多人。

谁曾想到,新冠疫情扑面而来。才刚开张两个月,小笼店就不得不面对断崖式减收。生意刚起步,责任和理想压在肩头,30郎当岁的王磊该如何迈过这道坎?

祖传手艺

毕浦村原来有一条近两公里的老街,依山傍水,地处水陆要道。老街商铺林立,其中有一家“老陈包子铺”,以皮靓馅鲜味美闻名,这就是毕浦小笼的起源。

包子老陈人称翘胡子,姓陈名铨法,1891年生,19岁独闯毕浦,开了一家包子铺。民国时参加同行业比赛,一举夺魁。从此老陈包子铺声名鹊起,陈家也世代以此为业,在毕浦扎下根来。

1991年,第三代传人陈志建接过家业,与妻子王继莲一起养育家庭。新铺子紧挨着省道,上居下铺。虽然从来没挂过招牌,但名气一直未减。老两口起早贪黑,靠卖包子造房子、养子女,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南来北往的司机吃惯了各地美食,最是挑剔,唯独对毕浦小笼说不出个“不”字来。陈家的包子用料十足,暄软的面皮、饱满的肉馅,沾上特制的米醋黄辣酱,一口下去,刺激着疲惫的味蕾,抚慰着辘辘饥肠。

2018年,毕浦小笼入选桐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气就更响了。现在,在桐庐的街头遍地都是“毕浦小笼”店,但是最正宗的还是这家没有招牌的“老陈包子铺”。

王磊在杭州开分店,王继莲把自己的大徒弟派去坐镇质量关,陈志建则是对着侄子耳提面命:“家传的手艺成了地方非遗,更要真材实料,马虎不得。口碑差了,丢得可是祖先的脸面。”

柳暗花明

防疫形势最严峻的那几个月,也是王磊最犯愁的几个月。一边是餐饮业停滞,店面没了进项,一边是摆在眼前的房租、人工等各项支出。店铺的生意好比开到轨道顶的过山车,急转直下,叫人心都拎起来了。

“不能出门,但是菜还要买。早餐店虽然不出摊了,但是大家也想早餐吃得丰盛一点,多些花样。”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同样也是疫情给了王磊提示,实体经济暂时不行,手机团购却热火朝天。

初步尝试网销,效果不错,顾客们都反馈“这个小笼很好吃”。好口碑迎来好业绩,即便后来店铺恢复营业,网上销量也只增不减,轻松超越了堂吃生意,单月能够卖出10万个。冰冻的桐庐小笼包行销全国,最远的顾客住在西藏。

民间小吃用料朴实,好不好吃,全在真心实意。

桐庐小笼是发面包子,包子皮底厚边薄,顶部开口,小葱猪肉馅看得见但不会漏,蒸好后没有灌汤,讲究一个口感扎实。

面,要用老面发酵,比用酵母更有吃头,需前一天晚上就发酵下去,还要配合当日的气候温度。

肉,是新鲜土猪的前腿夹心,要当天一早拌馅。为了保证肉馅的品质,王磊都是进整块猪肉拿到店里自己绞,100%无添加。

蒸,最好是现蒸现吃。7分钟刚刚好,超过10分钟面皮就会蒸烂,不但卖相变差,还会没了嚼劲。速冻小笼包如何保持现吃的口感?王磊做了很多实验,最后得出“蒸7分熟后冰冻”的办法,最能保留包子的美味。

杭州市拱墅区塘萍路方家花苑外围商铺11号,是“王继莲小笼”的店址。这里可不是简单的地方,短短百米的街巷上,星罗棋布全是小吃店,小笼汤包店不下4家,竞争激烈。

“突出重围。”王磊带着家乡的美食和未来的梦想,从这里起步。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张凡 摄影报道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