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瓜沥长巷这条石板路 “路”在何方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6-19 07:57:10 Fri   

image.png

从石板路望向通济桥

image.png

通济桥

image.png

凉亭

image.png

石板路边新竖的木牌

萧山日报 在瓜沥长巷村东井自然村境内,有一条铺于河道与田畈间的石板路,蜿蜒两三百米长,至今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农耕时代特色。在这条石板路口,最近新竖起了一块木牌,上写道:“古道年久,请勿损坏”。这看似不起眼的石板路,究竟什么来头?为何突然多了这块牌子?记者一探究竟。

一条石板路,引出两方说法

瓜沥长巷村乃千年古村,古往今来,出过不少名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沈肃文就是其中之一。这条石板路就与他有渊源。据沈肃文的其中两位后人说,旧时的桥梁十分简易,没有凉亭,路也是泥路,村民进出极不方便。沈肃文出资铺了这条石板路,还筹款建造了通济桥和凉亭,三者相串联。

石板路的一头连着东井自然村。沿着石板路往里走,可以看到路口的一段是用现代的水泥预制板铺成,往深处走,铺的几乎都是大小不一的石板,不过石板有新有旧,还有些水泥填缝的痕迹。石板路窄的地方仅四五十厘米宽,宽处也不过1米左右,基本上仅供一人通行。

石板路两边还有不少田地。一位正在路边地里洒药的农民说,这条石板路年数长了,有的坍落,有的翘起,后来修好了,“现在我是日日走的。”

另一位在石板路附近干农活的长巷村五组村民沈老伯也说,之前好些石板都不见了,原先去瓜沥塘头都要往这条石板路走,但现在已经没什么人走。

长巷村的村书记沈建侠说,由于原先的石板很多缺损,剩下空落落的泥地,老百姓都说到田里干活不好走,于是后来村里就对其进行了修缮。路口的木牌也是村里竖的。他道出了村里的一个设想:把它改造成游步道,再装上护栏,好让村民们进出方便些,还能来这里锻炼身体。另外还考虑重砌河坎,让这一带整体的村容环境得到提升。

但是,沈肃文的后人却提出,希望能保留石板路原汁原味的原始风貌。

本是“同根生”,缘何命不同?

据了解,这一路一亭一桥中,通济桥在1999年10月28日,被当时的萧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点。2004年7月13日,被杭州市园文局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2009年4月20日,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凉亭则是作为通济桥的附属文物。

萧山博物馆副馆长崔太金说,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通济桥和凉亭聘有业余文保员进行日常检查管理。而这条石板路目前没有列入文保范围。

按说,这一路一亭一桥都是当年沈肃文筹建的公益设施,本是“同根生”,为何如今唯独这石板路没有被列入保护范围?

崔太金说,此前,文物保护基本是呈“点状”的,比如保护一座桥、一座老房子、一座寺庙,后来才慢慢出现“线形”的保护,比如京杭大运河。在通济桥和凉亭的认定过程中,并没有相关记载说石板路与二者同时期相关联,直到今年沈肃文的后人跟他们说起才知道这回事。因此,至今石板路还未列入文保范围。

崔太金表示,列入文保范围需要经过一定程序论证。目前,将这条路纳入村庄规划,保持它原有的风貌,同样也是一种保护方式。

石板路,如何重焕新生?

“虽然不属于文保,但这条石板路,过若干年后肯定是宝贝了,值得好好保护起来。”崔太金反复强调,“有些景区建造还要专门去买老石板来打造这样的石板路,现在我们现成就有这么一条路,肯定要更加珍惜。”

崔太金还说,他们与瓜沥镇一直保持着沟通,并给出了如何保护的建议。目前的初步建议是,若要砌河坎,则可以将石板路垫实,用旧石板加宽。但万万不可在石板上铺柏油,这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另外,对于现在铺着的水泥预制板,建议替换成老石板,村里可以将原先其他地方拆下来的老石板换上去。当然,具体的保护措施还是需要经过专家的相关论证。

瓜沥长巷是水乡,靠近绍兴,经济比较发达,石板路曾经也很普遍,但现在几乎见不到了。但在相邻的绍兴,石板路已经成为越文化的活化石,赋予了绍兴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正是能够为乡村“外在美”注入“内在美”的灵魂。对此,崔太金说,像瓜沥长巷村的这条石板路一样,那些看上去不起眼,但有一定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物件,如能好好保护加以利用,定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加分项”。

好在对于瓜沥长巷村的这条石板路,有镇村的支持,以及区文物部门的重视,相信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这条石板路的明天,还是一片光明的。对于其他类似处境的物件,崔太金建议:对于分布在广大农村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是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不拆的就不要拆。没法保留的,比如有的老房子,可以将一些构件保留下来,以后如建村史馆之类,可以加以运用,让其重焕新生,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文/摄 记者 何可人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