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29个国际残疾人日,室外寒风凛冽,室内却暖意融融。
在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的精品展厅内,两名“导购”正自信热情地向“游客”们一一介绍展厅里的各种宝贝,如数家珍。
一旁,两位“匠人”正专心忙活着手里的作品,一人正一针一线绣着布艺杯垫,深蓝色的杯垫配上米白色的棉线,古朴典雅;另一人专注于彩绘竹匾画,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与颜料巧妙结合,让不起眼的竹匾脱胎换骨。
这里的“导购”和“匠人”都是市托管中心的养护人员,也就是智力精神残疾人。作为“走进残疾人之家”全市残联开放日活动主展示点,现场的“游客”是应邀来到现场的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残联行风监督员及市民代表等。很多人都是首次走进残疾人之家,不禁感叹:“这里凝聚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爱护。”
当天的开放日活动,各区、县(市)残联也分别有一个“残疾人之家”作为展示点同步开放,全市共有600余人走进各地残疾人之家,共同参与精彩活动。
开放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是国内首家以成年重度智(精)残疾人为主要对象,以“托养、托管”为主要形式,集康复、医护、教育、培训、辅助性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托养机构。中心占地100亩,设施齐全,500个床位已有400名重度智(精)残疾人入住。
在照护区,大家走进养护人员日常住的房间,这里窗明几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每个房间门口的墙壁上,还挂着养护人员笑脸照。在音乐舞蹈教室,大家坐成一排,敲着非洲鼓,合着音乐边敲鼓边歌唱,以娱乐促康复。在手工精品展厅,展示的都是养护人员自己做的手工艺品,展厅“导购”不仅是一项职业体验,更为养护员提供了庇护性就业,并促进了他们的社会性康复。
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已启动,未来将承载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康复训练、学习培训等功能。
“通过开放日活动,既充分展示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工作取得的成效,建设阳光、透明、开放、服务型机关,同时更增进了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保障了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提高社会满意度。”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考虑定期举行开放日活动,让市民更了解、关爱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并理解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地方标准,规范预防控制传染病
开放日现场,还举办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规范》(下简称《规范》)地方标准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杭州市残联副理事长洪金红介绍,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残疾人托养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为解决传染病防控需求、残疾人生命健康安全保障和机构管理之间的突出矛盾,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于今年6月申报了《规范》地方标准建设项目。经过前期研究、调研考察、提交申请、获批立项、编制规范、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环节后,最终形成《规范》发布稿。
这一《规范》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规范托养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流程,有利于明确疫情期间各项防控要求,有利于托养机构疫情防控业务指导,从而提升机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水平,对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特殊风景线具有重大意义。
这也是杭州市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举措。据了解,早在2014年12月,托管中心就曾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标准《智精残疾人托养机构护理服务规范》,2017年6月又创建国家级智精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化试点,经过几年的标准化建设和系列成果的运用,切实提升了杭州市残疾人托养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