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解密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背后的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9-11 10:54:57 Sat   

image.png

3e17f182c9fc2e99d90087a67afd6bd1_rB4AiWE7x1KABetMAAMXU0-NlpY976.jpg

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正式亮相

1f142165eae5cd6a5131096f95ff2dee_rB4AiWE7x1KAR5KtAAIgbi9Ovjo134.jpg

青年演员、歌手、杭州亚运会公益圆梦大使肖战,演唱歌曲《我们都将奔赴美好》。

昨晚,在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小莲花)举行的杭州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正式亮相。

这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昀教授担任设计指导,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包天钦、陈赟佳、谷丛联合带领团队历时一年,反复修改论证后共同创作完成。

火炬设计理念 来源良渚文化

“薪火”,寓意传承。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融会贯通,并呈现出杭州特质,是团队尤为重要的一项思考。

“我们认为,火炬的设计,其实是一种礼器设计。站在礼器的设计角度,我们希望能够将主办城市最有特点的形象、气质、特质表达出来。毫无疑问,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就成为了我们的首选,也是此次火炬设计理念的来源。”王昀说。火炬不仅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更是传递城市特色、传承亚运精神的重要礼器。

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物,具有“纹以载道,以器传礼”的特性,这与传递文明和亚运体育精神的火炬不谋而合。

材料环保轻盈 首次采用方形桶身设计

和历届大型赛事的火炬相较,这次杭州亚运会火炬,在设计中可谓独树一帜。

首先,是方圆相融的造型。“杭州亚运会的火炬,首次采用了‘方形桶身’的设计。”设计者之一、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包天钦说,“这样的造型,在整个火炬的组成以及制作工艺上与传统火炬相比会有所不同。”

“薪火”上方下圆,顶部出火口的形状,源自“琮”字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呈十字交叉状。四分区的密簇网片、环缝出火盖加上中心拱形稳焰片,提高燃烧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颜值。

炬冠呈方形,设计灵感源自玉琮形态,采用了良渚文化中玉琮的造型。与炬身的连接处,巧妙地设置了隐藏式进风口,最大化保持火炬外观完整性。

炬身以良渚螺旋纹为演化。“纹样形似指纹,自然交织,精致细密,以中国结穗尾结束,寄托着在亚运大舞台上各国运动员团结共融的美好愿望。”设计者之一、中国美术学院教师陈赟佳说。

炬基,则以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的八组水波纹为装饰。底部刻有编号,让每一把火炬都成为了“独一无二”。

其次,是制作工艺、材料及智能技术的创新,体现了设计技术的工匠精神。方圆结合的造型,对制作精密度要求则更高,不仅要求铝合金足够薄、足够轻、耐高温,也要满足结构力学要求。

“我们采用了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表面先后经历激光精雕和阳极氧化两道工艺。不仅轻巧,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包天钦说。握把的材料,也采用了一种生物质复合材料,环保轻盈,便于手持。

不仅如此,所有的原材料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上链,皆可溯源。“区块链可进行材料的溯源、加密,同时是不可篡改的,通过原材料保证了每一把火炬的真实性、唯一性。”

传统符号与现代亚运的结合

火炬的诞生过程,是一个漫长的修正、打磨过程。

从去年7月份开始,到最终的结果呈现,整个设计过程历时一年多。

“我们前后加起来的小样,有一百多稿。”王昀说。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团队中四个老师,六个研究生,加班加点共同协作,工作节奏非常紧绷。用团队打趣的话来说,“数不清熬了多少夜,通了多少宵,吃了多少盒饭”。常常连轴转,半夜灵感突发,还在一起讨论方案。

火炬作为工业设计的“产品”,不仅要考虑实际使用时的安全性,也要考虑不同环境下呈现出来的效果。除了防风防雨,通过大风、暴雨等极端条件的测试,还要确保传递时火焰形状饱满——这就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出火量和气流的空气动力。

“远观、近观,室内、室外,正午、黄昏,不同天气,不同时间下,火炬的呈现都会有差别。”王昀说。

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团队做了无数次测试。几乎每做一次修改,都会请不同性别、不同体型、不同年龄的人拿着火炬“跑一跑”。

“大家经常会看到有人从我们工作室出来,‘莫名其妙’地跑,最开始是从室内跑到室外,后来从平地跑到斜坡,再后来从白天跑到黑夜——就像《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一样,不停地跑,跑到满意为止。”

“杭州是一座雅致的城市,杭州的品格、调性,天然就有这样一种气质。所以在整个设计中,包括主题定位、统筹演绎,再到调性的把握,无不在呈现这样的特点。”设计者之一、中国美术学院教师谷丛说。整个火炬通体覆以双色,顶部是没有那么饱和的金色——“丹桂金”,下端过渡为杭州亚运会色彩系统的主色彩“虹韵紫”。“我们在近百种方案中,最终挑选了这两个颜色,希望结合玉琮的色彩的同时,也能展现出杭州的温润雅致。”

“设计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当代中国式设计美学’。”王昀说。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玉琮与当代亚运有机结合,对团队来说是一种考验。

“薪火”最终的呈现,没有采用以往火炬的极简式设计,而是在传统文化上进行创新——正是团队对这种探索交出的答卷。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杨亦淇 摄影 陈中秋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