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西湖七十二房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2-10 07:55:57 Thu   

门朝西湖,背靠保俶塔,东邻北宋大佛头,西接宝石山造像,脚下是市价近20万元/平方米的土地,是怎样一种感受?

在杭州西湖边宝石山下,有一座比20个篮球场还要大的别墅——坚匏别墅(也称“小刘庄”)。

image.png

别墅初建于1903年,首任业主刘锦藻,是南浔富商刘墉之子。坚匏别墅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刘锦藻的自谦语,“按匏同瓠,葫芦也,坚匏无窍,喻无用也”,姿态极为谦逊。但坚匏别墅其实是西湖边第一个中西合璧的大别墅,这也许就是所谓“低调的奢华”吧。

坚匏别墅曾是杭州惟一的山地景观园林式花园别墅,沧桑百年后,今日的别墅被一堵围墙分割为两块。靠近北山街的部分成为钱江餐厅,风采依旧;上部的山体别墅则破败不堪,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由多家住户合住,直至今日。

曾经是杭州唯一的山地园林式别墅

一个阴雨天,我们来到北山街29号,从标有咖啡馆名字的大门进入,经过一段昏暗的走廊,踏上一条上行的石阶路,这就进入坚匏别墅的范围了。

拾级而上,越往上坡度越陡。一根铸铁栏杆出现在眼前,依稀能看出当年的兴旺。

image.png

“现在只剩下这么一根了,悬崖峭壁必须要有栏杆,100多年前,钢铁很少,坚匏别墅就用上了。”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仲向平告诉我们,这是西风东渐的产物,说明当初在建这个院子时,已经“时髦”“大手笔”地运用了很多西方元素了。

100多年过去,如今上行的石阶空有一根杆子,没有能抓扶的扶手。台阶也无人悉心照料,处处青苔,雨天特别容易打滑,行人途经这里必须格外小心。

image.png

很多人看着门楣会问

第二个字怎么念?

来到上面,曾经的山体别墅,几乎都成了破壁残垣,夹杂着些许老旧民房。通向坚匏别墅大门的路上贴着白底黑字的提示:拆迁区域危险,游客请勿入内参观。

大门上有“坚匏别墅”4个大字。和早年斑驳的字迹相比,现在的版本已重新粉刷。听说,很多人看着门楣会问:第二个字怎么念?

同行的浙大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吕微露说,坚匏别墅的架构处处透着讲究,比如入口明堂,杉木的结构举架是南北混合式。下部采取了浙江民居常用的穿斗式结构,上部则是北方小梁不落地的抬梁式。“抬梁式适合北方的大跨度建筑,而江浙多用穿斗式,比如浙东地区的传统民居,开间小,进深长,节约用地的同时,整体建筑围合,层层递进,有庭院深深的空间意境”。

image.png

老板在这里开小卖部20多年

五一、国庆、元旦生意最好

沿着山路,朝北山街29号边上25、27号大佛寺遗址走去。沿途的店铺几乎都关着门,唯独一家开了扇小窗,透出昏暗的灯光。

深一脚浅一脚走进杂乱的小巷,寻到小店。这个七八平方米的小卖部下面是店面,上部专门隔出了一个小房间,好比大学宿舍里的上下铺,下面办事,上面睡人。

老板从他的“卧室”下来,和我们聊天。

他说:“坚匏别墅现在顶多住着七八户人家,基本都是出租户,原住民很少。原住民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有些搬走了,有些去了敬老院,有些去世了,极少数还留在这儿。他们天晴的时候还会出门走走,下雨天不会出来的。”

老板在这里开小卖部已经20多年,原先只卖点小百货,后来延伸到餐饮,都是面与炒饭类,比如18元的片儿川、25元的大排面等。“坚匏别墅里面的住户,买得最多的是矿泉水。面和饭基本都是游客买的,五一、国庆、元旦这些节假日生意最好,店里几张桌子都坐满;但平时就很惨淡了,有时候一天都没个人进来。”老板告诉我们,这里的住户只能用瓶装燃气,也不方便。不过去爬爬山,逛逛西湖,还是蛮方便的。

image.png

曾用作铁路员工宿舍 一个“园中院” 住50多户人家

一位外卖小哥,带我们踏进了坚匏别墅29号-10的大门。

红色木门,里面是个“园中院”,中间公共空间成7字形,外卖小哥是里面的租户。

我们找到这个院子里唯一的一户原住民——70岁的王方生大伯和他老伴。

王大伯夫妻住的房子大约38平方米,分两块——一间厨房,一间客厅连同卧室。房子收拾得很清爽,墙上还挂着全家福。

大伯侃侃而谈:“这里原先是大富商刘墉后代的别墅,后来做过铁路系统的拘留所,再之后,是铁路员工宿舍。”

王大伯就是铁路系统的员工。1986年,他住进了坚匏别墅,“那时候房子紧张,单位给单身员工分了福利房。”王大伯告诉我们,曾经,这里也是万家灯火,人丁兴旺。“最多的时候,这个院子全部住满,有50多户,就像电影里七十二家房客一样热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最近十年来,老住户们年纪都大了,大家觉得,这里的配套跟不上生活需求了。于是搬的搬,走的走,整个29号-10原住民只剩下他们一家,其他的都是租户。原先热热闹闹大杂院的感觉也荡然无存。

image.png

王大伯说,住在坚匏别墅的日子,环境是好,前面西湖后面宝石山,但过日子是不方便的。

“原先的格局,是没有厕所的,到现在上厕所还是要去边上的公共厕所。用水也不方便,原先要靠北山街13号那边加压供应,有时候水小得可怜,夏天连澡也没法洗。我们两年前才用上了自来水,水压稳定,洗衣机才派上用场。”更要命的是,上山的石阶一直没有扶手,晚上别墅公区没有路灯,上下行很不安全,所以他们晚上基本不出门。

王大伯也想过搬走,“年纪大了,以前身体好的时候感触不深,觉得山上山下差距不大,现在看来,几十年前的配套确实跟不上时代了。”王大伯说,他们对这里是有留恋的,早期曾经有两次置换的机会,都没考虑搬走。他们最期盼的是,能改善一下坚匏别墅的配套,让基本的出行和生活能方便一些。

原先老杭州人都觉得

住在西湖边是很大的荣耀

王大伯以前的邻居,杭州小伙小刘告诉我们,“原先老杭州人都觉得,住在西湖边是很大的荣耀”。他熟悉断桥附近的一切事物,石材的纹理,树木的种类,还有老房子的布局……西湖好比自家的后院。

“小时候晚饭后,爸妈会带着我去断桥上散步。夏天可以穿着拖鞋坐在白堤上,把脚伸进湖水里玩。”

上百年的老房子,居住环境确实堪忧。隔音效果不好,邻居看电视、吵架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线路老旧,微波炉一开就会跳闸。山上湿气大,家用电器坏得很快,东西不放进密封箱没多久都会长毛,皮肤很容易得湿疹皮炎。还有种类繁多的虫子在家里神出鬼没,比如沙发上出现蜈蚣就是家常便饭。

别墅周围有西餐厅有咖啡馆,但没有菜市场,没有超市,买菜要跑到松木场菜场。“几年前,我们家就搬走了。”小刘搬到了盼望已久的社区,有了自来水和抽水马桶,再也不用端着痰盂去公厕,也不用半夜去公用水龙头排队接水了。“搬进新家才感觉,终于活得像个21世纪的人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陆丹 文/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