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紫苏螺蛳和酱爆螺蛳 杭州贴沙河畔的这两盘人间烟火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4-04 10:09:19 Mon   

从附近高楼上俯瞰整条刀茅巷。

都市快报报道 “螺蛳还没上,吃完赶最后一班算了。”

青岛姑娘马鱼鱼到杭州出差,本来买好了晚上7点多的高铁票,因为一盘螺蛳,改签了。


永梅衢州菜,后厨正在大火爆炒。

紫苏螺蛳

西湖边有家湖畔居茶室,从这往东,直线3公里,是杭州城的千年护城河——贴沙河。这个季节,沿河散步,红梅、绿柳、粉樱,有千年古河的持重,有烟花三月的脂粉。

贴沙河西岸,过个马路,珠碧二弄往里走几步,就是刀茅巷。十字路口,有一家“永梅衢州菜”,一盘紫苏青壳螺蛳烧得很入味,这个季节吃,最肥。

“清明这段时间,小螺蛳已经排掉了,很肥!一天可以卖30多斤,五六十盘!”老板杨良荣说。

他家的螺蛳,是衢州过来的青壳螺蛳,壳薄肉肥,专挑小颗的,衢州菜的做法,爆炒,有个窍门,螺蛳口那片“叶”掉了,就可以下料了,用老姜头、紫苏叶,提鲜增香。

“火候讲究的,炒的时间太长,吸不出来,老掉了,缩掉了。”

沿贴沙河往南2公里,是清泰立交桥,西侧桥头,也有一家老馆子,宝中宝食府。一盘酱爆螺蛳,一天可以卖五六十斤。

永梅衢州菜和宝中宝食府两家店都在贴沙河畔

酱爆螺蛳

下午四点多,客人还没来,像往常一样,店员们端了几个菜到里间准备吃晚饭,老板方跃良叫服务员给自己泡了杯浓茶,脸色显得有些疲惫。

“昨晚几个朋友来,陪着喝多了,现在还没缓过来,我酒量不好的啦。”

眼下正是吃螺蛳的季节,方跃良店里的螺蛳是德清过来的。

“合作20多年了,60多岁一个老头子,包了个水库,鱼也是他那拿的,螺蛳屁股我都让他先剪好,每天送到我店里。”

“水里滴几滴菜油,它自己就会吐泥的。早上七八点送到,一般客人十一点半来,差不多三四个钟头,也很干净了。”

吐完泥的螺蛳,再用活水冲洗干净。烧的时候,先焯一下水,放料,新鲜紫苏叶、姜、葱、蒜、辣椒,爆出香,再放螺蛳,加调味,适当加点水,这样有点汤汁,继续爆炒,快速入味。

“烧螺蛳和烧鱼一样,以最快的速度让它入味,那这个螺蛳肯定好吃的。我就一种做法,酱爆!上汤、焗、蒸都没有酱爆入味。螺蛳大家都有,要做得好,主要就是螺蛳本身要好,火候要好。”

宝中宝老板方跃良,今年50岁,小“永梅衢州菜”老板杨良荣两岁。

永梅和宝中宝都是20多年的老馆子了,差不多同时期的店,一家只做衢州菜,一家就做杭帮菜。

一般能开20年以上的馆子,都有自己的底气,来自一班忠诚的老客,十几二十年的捧场,不单是对味道的追求,里面藏着多少人世间,多少烟火故事,那是最动人的部分。

1995年,横跨贴沙河的庆春立交桥,画面中间和右上方为刀茅巷周边。 马立群 摄

讨生活

1988年,18岁的杨良荣做了个决定,书不读了。

上世纪90年代初,私营经济兴起,大量外地人开始涌入杭州,做生意的、务工的。杨良荣跟着搞装修的堂哥,从老家新昌到杭州来讨生活。

同一年,16岁的方跃良初中毕业,从小也不怎么喜欢读书,就从老家余杭鸬鸟镇仙佰坑村来到杭州,投奔亲戚。

“我二叔在当时上城区的饮服公司,他给我安排到解放路的大达菜馆做学徒,就是现在的香溢大酒店位置,老早拆掉了。”80年代末的“大达菜馆”还是公家单位。

搞装修跟着活走,流动性大,今天这里干一票,明天那里干一票。一次,杨良荣和堂哥接了浙江宾馆的装修活,在那里认识了厨师长,本身爱好烧烧菜的杨良荣又做了个决定,学厨。

“就是做杂活打荷,时间很短的,三四个月,很苦的,工资还没学费高,倒贴的。”

杨良荣又继续干装修去了。

和杨良荣相比,方跃良的厨师之路则走得比较顺畅。2年学徒,方跃良考了本厨师证,三级厨师,入门级的。

上世纪90年代初,个体户开始起来,有了证的方跃良,转到一家叫“名门饭店”的私营饭店做厨师。

“就在现在华侨饭店后面的蕲王路。”

“名门饭店”做了4年,方跃良又去了国际花园天目山路上的“阳光大酒店”,又做了四五年光景。

1994年,已经跟着堂哥在杭州敲敲弄弄了五六年的装修师傅杨良荣,接了一单活,凯旋路华家饭店4楼会议室做装修。

那是改变他一生的一单活。

彼时,衢州姑娘郑永梅已经在华家饭店做了几年服务员。

那趟活,杨良荣干得格外带劲。

“本来是我一哥们和她的小姐妹谈的,后来么接触接触,我俩好上了,他俩没成,很多事情说不好的啦。”杨良荣说。

当年的郑永梅扑闪着一双明亮亮大眼睛。

“开始我爸一直不同意,就变成持久战了,嫌他老家条件不好,就一个房子嘛。一直到我26岁,农村里算年纪大了,我爸一看耗不过就默认了,哈哈。”郑永梅说。


永梅衢州菜

宝中宝食府

煲中煲,宝中宝

上世纪90年代末,从公家饭店到私营饭店,十来年的历练,方跃良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干。

“那个年代,城站火车站周边是杭州人气比较旺的地方,来往旅客也多,老杭二中对面有家宁式鳝丝,建国路的老太婆大排档,十字路口过去一点是三毛大酒店,这几家都是生意比较好的。”

28岁的方跃良盘下了城站附近清泰立交桥西端桥头的一个铺面,面积不大,60多方,刨去厨房,能摆个六桌。那时候时兴金华砂锅煲,他也跟着做煲。

“边上就有一家金华砂锅生意毛好,我说那我要做煲中煲。”

2000年左右,方跃良的“宝中宝食府”开业。

彼时,隔壁台湾老板的“凯撒大酒店”正做得如日中天。

当时的方跃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小馆子,后来能把凯撒大酒店吃掉。

2001年,结束了7年爱情长跑的杨良荣和郑永梅结婚了。

婚后,夫妻俩在回龙庙前边上的兴和公寓租了个房子,算是有个落脚点了。虽然两人都有了一点小积蓄,但两个外地来杭打工的年轻人,那时候想要在杭州买房安家,并不现实。

三头一掌

那个年代,日子好起来了,但对于绝大多数像杨良荣和郑永梅这样的外来群体,更多的是讨生活,城市和乡土社会不同,他们时常感觉到局促不安,没有根。

装修不好搞了,活是不愁,钱都在别人口袋里。

“钱难讨,除了发发工资,很多工程款都压在别人那里,就想做点现金生意,就想到了开饭店。”

夫妻俩开始四处找店面,找找找,找了一个多月,都没合适的。

杨良荣和郑永梅租住的兴和公寓东边就是刀茅巷。

“那时候刀茅巷很窄的,路两边都是钢棚搭搭的菜摊,就是一个菜场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脏乱差,当时没人看好的。”

刚好一家叫“晶晨小吃”的面店在转让,一间店面,四五十方的样子,夫妻俩合计了一下,盘下了。

“那时便宜的,租金2万元,转让费5000元,之前面店厨房桌椅什么都全的嘛,搬进去就可以做了。”

2002年,“永梅衢州菜”的前身,“三头一掌衢州土菜馆”开张营业。

开业那一年,“三头一掌衢州土菜馆”斜对面的云龙公寓开始造房子,都是高层、小高层,这为杨良荣的饭店带来了大量客源。

“那时候我们来的客人基本上是外地人,造房子的农民工凑一起来吃一顿,本地人很少的。”

永梅衢州菜,传菜员赵国强端着保温箱,从刀茅巷对面的厨房传菜到老店。

扩店

“刚开店的时候,有个大师跟我讲,这里不好开店的,立交桥下来有个坡度,财气会流走,对面有个东方大厦,半圆弧正对着,是‘反弓’,比较凶的。”不信邪的宝中宝老板方跃良,在店里挂了幅毛主席的画像,“二十几年过去了,你看我生意做得好好的,狗屁大师,就是扯淡嘛,封建迷信。”

“什么事情,事在人为,还是靠坚持,执着做一件事。”

你要说方跃良是土法炼钢自学成才吧,还真不是,严格来说,他还算是半个科班出身。

“我们叫‘莫中’,莫干山中学,杭州老一辈的八大名厨,我都去听过课的。”方跃良口中的“莫中”,其实就是杭州烹饪职业学校,因为在莫干山路莫干山巷2号,学厨圈子里都叫“莫中”。

方跃良所说的杭州八大名厨,就是当年楼外楼蒋水根、望海楼董水林、味真观陈阿达、天香楼陈炳鑫、知味观陈锡林、城隍楼丁楣轩、华侨饭店付春桂、杭州酒家封月笙这8位杭州老一辈“国宝级”名厨。

“那时候的大师真叫大师哦,这么大一个盆,摇肉丸,手不碰的,摇出来个个滚圆,不会塌的,那是真水平!”

2003年,刀茅巷沿街的菜摊拆掉了,路宽了,杨良荣店里的生意更好了。

“那时候小鲫鱼很多人吃,我烧得很好的,一天有三四千元咧!”

杨良荣说,生意好了,烧菜的机会就多了,相当于练手机会多了,菜也越烧越好。

更让杨良荣高兴的是,这一年,儿子出生了。

到2004年,只有六七张桌子的店里已经坐不下,门口乌泱泱摆了十几桌,一到饭点,店里店外,那叫一个热闹!

可以开大一点了,杨良荣心想。

“旁边原来是一家理发店,两间店面,上手租的时候是三万五,给我们四万五,等于转让费要1万。”

夫妻俩又合计了一下,盘下了。

三间店面打通,简单装修了一下,还隔了2个包厢,店名也改了。

“原来是想叫良荣饭店,一看,被人注册了,就用了我老婆的名字。”

2004年,“永梅衢州菜”的招牌正式挂了出来。

当年那个在凯旋路华家饭店做服务员的衢州小姑娘,在这座城市拥有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饭店。

2005年,方跃良的“宝中宝食府”也已经在城站附近这一块商圈站稳了脚跟,生意好到什么程度?门口人行道上摆满了桌子,店里6桌,门口有十五六桌。

“那时还做夜宵,后来居民投诉,到2006年就不做夜宵了。隔壁凯撒大酒店生意做不过我,就被我吃掉了。你看这个通向二楼的螺旋楼梯,就是台湾老板原先弄的。”

扩店后,方跃良的宝中宝变成了现在的规模,上下两层,300多方,4个包厢,14张小桌,3张大桌,最好的时候一天做过200多单。

同样扩店后,永梅衢州菜的生意也上了轨道,稳定,稳定的好。

“我自己印象就是每天一直烧停不下来,一直要做到晚上11点半咧,从晚饭开始。”

“门口排队的人排满的咧!我们叫号的,那时候都是手写的单子,手上套个环等号,想想很有味道的咧。”郑永梅回想那时的情景还忍不住咯咯笑。


宝中宝食府老板方跃良,神似《少林寺》里的“秃鹰”。

永梅衢州菜老板杨良荣和妻子郑永梅。

买房

2008年,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北京举办了奥运会。

这年3月,杨良荣和郑永梅夫妻俩也办了件大事。

夫妻俩在体育场路裕达大厦买了个房子,120方,3室2厅2卫,花了136万,搬新家的时候,夫妻俩都掉眼泪了。

“哪里想到过能在杭州买房子呀!”

这一年,儿子5岁,就在新家边上的刀茅巷幼儿园上学。一家三口,在这座城市安顿下来了。

2016年,开了14年的永梅衢州菜,火到什么程度?店内连包厢22桌全部坐满,门口还要摆出十几桌。

“那时候没有城管来说的,后来大整顿,门口不让摆了。”

夫妻俩合计了一下,还得再扩店。

“本来看中旁边的拉面店,2间,不肯,只好等着,另一边是做办公室的,自己的房子,要搬掉了,我们就吃下来了。”

这一年,同样位置的2间店面,租金已经要八万五。

第二次扩店后,永梅衢州菜已经形成了5间店面的规模,近300方,4个包厢,23张大小桌子,生意一如既往地好,饭点去,基本满座。

2017年,夫妻俩在华家池世茂天宸买了第二套房子。

“我们运气的嘞,买着了,最便宜的时候买的,155方,520万,过了不到半年就涨了,现在要10万元/平方米咧!”郑永梅咯咯笑。

至于14年前买的第一套房子,如今成了员工宿舍。

潮鸣寺巷,脚踩独轮平衡车的上班族,手上拿着打包的麦当劳纸袋。

危机

也有惨淡的时候,2003年非典。

“拖欠了大半年的工人工资,其实那时候工资也不高,服务员也就四五百,厨师也就一两千,但是拖欠了大半年,没生意到什么程度?一天一个客人都没有。”

那一年,方跃良的宝中宝亏了13万。

另一次折戟发生在2007年,那年,方跃良和朋友合伙,一口气在双菱路、凤起路、文三西路、莫干山路、三桥边上开了5家分店。

“心野了嘛,那时看看张生记、阳光系列、外婆家这些,想人家能做大,我为什么不可以,手里又有了资金,后来证明是不对的。”

一口气开出的5家分店,很快也一口气全关了。

“开分店连锁店是经营一家企业的概念,和开一家饭馆,完全两码事。那次以后我就一心一意,把这家店做做好。”

2019年,杨良荣的店也遇到了一次危机。那时疫情还没发生,永梅衢州菜所在的这排房子油烟整顿,不让炒菜了!

“说蒸蒸煮煮可以做,可是菜肯定要炒出来的才好吃嘛,没办法,就在对面又租了两间店面。”

夫妻俩把整个厨房搬到了对面新店,除了做后厨,前厅还有八张桌子,出于无奈也好,机缘巧合也罢,转危为机的永梅形成了一家店马路对面“双生花”的局面。

“基本都能坐满的,就是疫情影响,翻桌少了,坐还是能坐满的,这么多年了,老客多。”

赵国强是永梅的传菜员,从马路对面厨房传菜到老店,要走37步,赵国强每天的步数平均在18000到20000步左右,生意好的时候,最多要走26500步。

珠碧二弄,附近商户在凤起潮鸣围墙外晒被子。

千年刀茅巷的烟火气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贴沙河仍是老杭州的护城河和城界,贴沙河城内这一侧,古时候是城防部队驻扎地,看地名就可以发现,现在建国路的两侧都是什么“营”、“铁”字眼,小营巷、莫衙营、头营巷、柳营、打铁关等等。

从庆春路往北一直到体育场路,全长1396米,是杭州最长的一条巷子,以凤起路为界,南段是上刀茅巷,北段是下刀茅巷,现在统称刀茅巷。

直到三四十年前,刀茅巷的北头,还是一片种着蚕豆油菜花的田地。

上刀茅巷这一片的小区都很像,保留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貌,烟火气浓厚。

时间往前推,上世纪40年代末,刀茅巷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1946年,抗战胜利,西迁的浙大东归,这时的浙大学生,已发展到2000多人,加上教职工600多人,怎么解决返杭学生和教职工的住宿问题,摆到了校长竺可桢案台上。

一方面,要修缮校舍安置学生,一方面要安排老师的住宿,竺可桢四处奔走,其中最重要的一笔是在刀茅巷新建了一批浙大教职工宿舍——“建德村”、“泰和村”。又在刀茅巷口买下了铁工厂一侧的九间房,改名芳野村,将上刀茅巷一个园子改成龙泉馆,都作为当年浙大的教工用房。

当时,中国雷达之父、理论物理学家束星北先生一家就住在龙泉馆。

刀茅巷成了西迁回杭的浙大眷村,住的全是巨咖,这个名单可以拉一大串。

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王淦昌

分析化学家、近代分析化学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王琎

中国细胞学、胚胎学创始人之一、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 贝时璋

化学家 王葆仁

数学家 陈建功

著名化学家、中国铀扩散浓缩事业、放射化学、分子光谱学奠基者之一 吴征铠

核物理学家、中国核能之父 卢鹤绂

著名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开拓者 钱令希

物理学家 何增禄

数学史家 钱宝琮

……

这些共和国之光,科技领域的泰山北斗,当年就生活在刀茅巷。

1997年,香港回归,刀茅巷的泰和村被改造成了两幢22层的小高层,叫泰和苑。

“那时候没什么高楼的,就泰和苑两幢高楼,很显眼的。”郑永梅回忆。

米兰公寓第一期也在1997年开建,原来是建德村三幢加上震旦丝织厂。

2019年,杭州市对刀茅巷进行了扩建改造。同年底,绿城操刀的凤起潮鸣竣工交付,这里原来是机床厂位置,开过几年沃尔玛,如今已变成杭州老十门内少有的千万级豪宅小区。

“当年机床厂的一班老客现在还经常回来吃,这边搬走后,搬到了秋涛路那边,这么远,还回来吃咧!现在好像又搬到别的地方去了,搞不清楚。”杨良荣说,老客是一家饭馆的底气。

“从第一间店面就吃,吃20年的客人也很多,三代人吃,刚来还是学生,现在都带自己小孩来吃了。我们见证了刀茅巷的历史咧!”郑永梅补充道。

今年,杨良荣52岁了,知天命的岁数,身体也不能和小伙子那会儿相提并论,两家店30多桌,简单算算一天至少要烧几百道菜,杨良荣带出了3个徒弟,最长的一个跟着他做了10年了,他也退位让贤,渐渐淡出了后厨。

“我自己不大烧得动了,他们也都出山了,现在主要让徒弟们上。”

说是这么说,偶尔瘾头上来,杨良荣还是会系上围裙钻进后厨,客串地烧一烧。

永梅衢州菜,老板杨良荣常到后厨督战,偶尔也亲自掌勺。


永梅衢州菜,老板娘郑永梅在和顾客聊天。

永梅衢州菜老板杨良荣的推荐菜单

三头一掌,一般我们认知的衢州三头一掌,都是分开的,永梅的三头一掌是烧成一锅的大盘菜。

辣椒土猪肉,用的是衢州的土辣椒,十七八年来永梅都是同一个地方拿的,当地收购好,叫班车带过来,每天晌午就能到店里。土猪肉也一样,猪从衢州来,一般每天发二三十斤,生意最好的时候四五十斤。烧的时候最关键要把猪肉的香味煸出来,炒透,再放辣椒,滚刀块辣椒,大块一点。

土烧鱼,鱼的品种没什么讲究,石斑鱼、太阳鱼、草鱼,都是一个烧法,农村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统称土烧。重点是烧之前鱼要煎一下,石斑鱼要少煎点,不然容易老,大鱼头、草鱼就要稍微多煎一会。

牛蹄,本地市场买的黄牛牛蹄,处理比较麻烦,先用火烧去骚味,毛去干净,扔进自己配的香料卤汁,要卤两个多小时,一天可以卖十来个,多则二十来个。这是大菜,一般大桌才会点,人少吃不完。卤的时间成本是固定的,多了也来不及做,当天卖完就没了。

过去杭州人不怎么吃辣,现在多起来了,衢州菜这几年在杭州兴得很,到处开。

百年城站并未远离

清光绪三十二年,杭州建成最早的火车站之一,当时叫清泰门站,就是杭州站(城站)前身。先后经过一次迁址,三次重建,1999年重建后的杭州城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杭州站。这里一度是杭州的交通枢纽。

如今,随着杭州东站、杭州南站、杭州西站、16条地铁轨道交通网络的成型,原来杭州核心交通枢纽的城站火车站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中心。

当年城站周边是人气最旺的商圈,如今,那些红极一时的餐馆,老杭二中对面的宁式鳝丝、建国路上的老太婆大排档、潮鸣寺巷的火红年代、近江的爱晚亭、三毛大酒店、恺撒大酒店……有的搬到别处,有的已经走入回忆,有的还依然扎根此地。

如今的宝中宝食府也已经基本不用方跃良操心,堂上有店长,后厨有厨师长,16名员工中,大部分都是跟了他10年以上,20年的有4个,最久的一个是17岁开始就跟着他的。

“准备再干个五六年就退休了,现在人员也难招,经营成本又高,反复的疫情对身心打击也是蛮厉害的,平平稳稳才是我们开饭店追求的。”

方跃良的女儿今年也已经24岁了,他说没考虑过接班的问题,下一代有下一代自己的想法。

“不可惜,什么东西都有谢幕的一天。”

“一家店要开成功,当季菜必须紧跟的,一家饭店你说经常做反季节菜,肯定不对的,冬天你吃螺蛳怎么也吃不出春天的感觉的,冬天过霜的青菜,吃起来糯糯的,夏天你就是再好的厨师也烧不出来。这是最简单的道理。经常有客人说你们怎么连个酸辣土豆丝都没有的,自然生长的土豆也就三四个月时间,我不用大棚的,不到季节就没有,我不做反季节菜的。”宝中宝食府老板方跃良说。

这些年兴小龙虾,大家都在赚钱,客单价高,几个人随便一吃,大几百上千,方跃良不为所动,别说小龙虾,海鲜也不做,一根筋只做杭帮菜。

“搞一个新菜是很简单的,但是一个招牌菜怎么十几二十年守住味道,这个就不简单了。厨师前一晚没睡好觉,和老婆吵架了……都会影响菜品。”

方跃良还有个“毛病”,不爱打招呼,熟人来了,说和厨师讲一下烧好一点,这种他就不愿意搭理。

“都是一个标准的嘛!我能开这么多年,不可能说老客就烧好一点,生客随便烧一下。”

在宝中宝,没有“特殊照顾”,但有隐藏菜单,全看有没有这个口福。

“3月到6月,钱塘江禁渔,到7月,有渔证的就可以开始捕捞了,那个鱼口感就很好,东西不多的。德清村里说有只五年老鸭要卖掉,问我要不要,我就收过来。像这些就是所谓的隐藏菜单,一般不会推给生客,老客来了,也是看缘分,碰上了,算你有口福。你说明天想吃一条江鲈,但没有就没有,我不会说去菜场给你搞一条。”

20多年的用心经营,如今的“宝中宝食府”不仅是老底子杭州人隔三岔五要来撮一顿的杭帮菜馆,也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沈宏非、蒋方舟、陈立、老狼、六神磊磊、王五四、江铸久等等,都来店里吃过。西子湖四季酒店的中餐行政总厨王勇也时不时要来切磋交流。

宝中宝食府老板方跃良的推荐菜单

白胡椒虾、西湖醋鱼、腰花王,是宝中宝三大招牌菜。

白胡椒虾,宝中宝选用的是对虾,每只大小都挑过的,10只大概半斤,开背去虾线,加胡椒碎,用日本烧肉汁,油爆,吃进嘴里有胡椒的辛辣,但又不重。要用海南的白胡椒,进口的泰国、越南胡椒都太重。

西湖醋鱼,最好是钱塘江鲻鱼,一斤二两左右,野生的反而不理想,肉太紧。

腰花王,杭州很少有拿腰花做凉拌菜的,可能是杭州最好吃的一道凉拌腰花。腰花要表面带黏膜的,因为是现杀的,用淘米水浸泡仨钟头,再用流动的水浸泡仨钟头,去骚味,大家都知道,猪下水主要是要去骚味。但又不能全部去掉,那就失去了味道,要拿捏一个口腔能适应的度。吃起来有一点蘑菇的那种牙感。

清明螺,请回答!

都说“清明螺,赛只鹅”。清明前一个月、后两个月的螺蛳,是一年中最壮的。

苏东坡讨厌吃石榴,认为“所劳不得偿”,弄半天吃个寂寞。很多人不喜欢吃螺蛳,原因差不多,嗍半天,得到一点点肉,还有很多吸不出来,挫败感很强,烦死,索性不吃。爱吃的人却乐在其中,哪怕嗍不出,嗍一下汤汁,也爽得不行。

前些年,莫干山路有家娟娟螺蛳王,现在想起来还想隔空嗍一下。后来好像搬到了滨江,又后来就消失了。

问了周边很多朋友,现在杭州螺蛳哪家比较哇塞,众生摇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吕磊 摄影 陈中秋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