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弥勒佛
龙泓洞,高僧取经组雕。
都市快报报道 到灵隐飞来峰景区,很多游客习惯直奔灵隐寺去祈福烧香,而隔着冷泉溪相望的飞来峰,常常被人忽视。
即便是老杭州人,提到飞来峰,除了小时候都合影过的“哈拉菩萨”(布袋弥勒佛造像),好像也讲不出更多了。
然而,这座拥有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石窟造像群的文化宝库,是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递出的史料信息丰富又密集——从五代到明代,400余尊造像,年份最久的已经有1000年历史;它还是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的“留言板”,官方公布的飞来峰题刻就有180多处,而实际上,还有更多未被史料记录的。不经意间哪块石头上,可能就镌刻着传世书法名作。
每一次去,都会有新发现,这就是飞来峰。
本期杭州Discovery,我们跟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探寻飞来峰里的秘境。
秘境档案
飞来峰
位于灵隐飞来峰景区,有400余尊造像,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造像群,还是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的“留言板”,官方公布的题刻就有180多处。
飞来峰
从哪里来?洞内就有“在线辟谣”题刻
民间对飞来峰流传着各种神奇的传说。
其中一种,说飞来峰是从印度飞来的。据《灵隐寺志》记载,相传东晋咸和年间,印度和尚慧理云游到这里,看到了这座山,非常惊奇地说:“此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时,多为仙灵所隐。”翻译过来就是说:这不就是我们印度灵鹫山的小岭吗,什么时候飞到这里来了?于是便把这座山叫“飞来峰”,又叫灵鹫峰。
现在飞来峰内著名的“理公塔”纪念的就是慧理和尚,慧理和尚来飞来峰后,在山周边分别建了5座寺院:灵隐寺、灵鹫寺、灵顺寺、灵峰寺、灵山寺。
飞来峰玉乳洞中就有“辟谣”题刻:“人到无求即是佛,峰因靡据说飞来。”
青林洞,“济公床”。
青林洞,卢舍那佛会浮雕。
青林洞
“猪八戒”和济公都在这里住过
飞来峰高168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地质构造上属石灰岩,与周围群山迥异,洞壑遍布,传说这里原本一共有72洞,但大多已经湮没。
在它的东南侧,有一个最大的洞,叫“青林洞”。进飞来峰景区大门,不到理公塔,左转沿着林中小径很快就能找到洞入口。
因洞口形似虎嘴,以前也称为“老虎洞”或“金光洞”。很少有人知道的是,86版《西游记》中的《计收猪八戒》一集就曾在这里取景,青林洞正是剧中“猪八戒”的老巢“云栈洞”。
除了影视剧中的猪八戒“住”过,青林洞还“住”过另一位大家熟悉的传奇人物——济公。
洞中,有块大岩石像一张床,被称为“济公床”,相传当年济公在灵隐寺出家时,常到这里来睡觉。
这张“济公床”上还刻有“十八罗汉”造像。目前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十八罗汉是在西湖烟霞洞(953年),这里的十八罗汉与前者相差100多年。18尊罗汉像坐在游龙身上,形成了腾云驾雾的趣味。
这张“床”,还是宋代文人雅士的一块“留言板”。在床沿光滑的表面,比较有名的是北宋诗人沈辽的题刻:“癸卯重午□,王伯虎来,二弟邀,逌偕行。沈辽题。”
沈辽是谁?他有个大名鼎鼎的族叔(也有说两人是同族兄弟)——文学家、科学家沈括。
历史上,沈辽与哥哥沈遘以及沈括合称“三沈”。沈辽还与大家熟悉的苏东坡、黄庭坚是好友,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
王安石虽然与他政见不同,但对他的文学水平非常认可,认为他的文学水平可以与东晋的谢安石、陶渊明相提并论。沈辽对于书法更是精通。题刻中提到的王伯虎,是北宋高官,与王安石是同僚。北宋嘉佑八年的这个端午节,沈辽一行四人,结伴出游,也证实古代人们视端午为重要的社交节日。
这组精美北宋浮雕今年正好1000岁
青林洞里,不只有传说和历史,更有庄严的浮雕造型和摩崖题刻,它是飞来峰最早开造佛像的洞窟。
比如,东侧岩壁上的卢舍那佛会浮雕,被认为是飞来峰造像中最精美的一龛,刻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
线条流畅的壸门式龛楣上方还刻有两个飞天,手捧鲜花,凌空飞撒,在佛会的上空可看到几朵天花。
壸门中心是卢舍那佛,龛内主次分明,采用中心构图法,人物左右对称,场面热烈。
这一组17尊人物造像与两头动物组成的北宋浮雕,到今年,正好1000年。
根据浮雕的造像记记载,“所期来往观瞻,同生净土,时大宋乾兴元年四月日记”,此处的四月指的是农历四月,眼下,正是农历四月。
石龛周围是密密麻麻的石刻文字,一共七处。有北宋苏颂、沈立、林希、清代西泠印社创社四老等人访造像时的摩崖题刻。
这里提到的苏颂,与苏轼是好友至交,也曾当过杭州市长(杭州知府)。苏颂最后官至宰相,他在杭州留下大量的石刻,仅在飞来峰的石刻就有不下四处。
浮雕上的题刻,显示了他带领一众官员,“自净慈南口下天竺过灵鹫遂游灵隐而归”的宋代经典游线。
沈立是北宋水利学家、藏书家。林希的题刻就更有意思了,“李琮、朱明之、楊景略、黄颂、胡援、林希元丰二年五月四日游灵鷲洞”,这上面的人名,与杭州老市长苏东坡都有交集,有两人接班当了杭州市长,其中一位就是写题款的林希。林希继苏轼任杭州市长后,题“苏公堤”三字,苏堤由此得名。在林希之后,任杭州市长的是李琮。这一连串人名背后的故事,体现的正是北宋士大夫雅致的生活情趣。
灵隐管理处工作人员说:“青林洞内不见苏轼,却处处有东坡。”
灵隐寺天王殿“灵鹫飞来”匾额
三尊元代造像为忽必烈祈福
洞口正上方,有一龛佛教造像。雕凿的是被称为“华严三圣”的毗卢遮那佛及文殊、普贤菩萨像。
这三尊造像是元代在杭州西湖最早的石刻造像,背后也有一段历史。
造像下刻有造像记,文字从右向左,用楷书书写,共有10行,75字。内容大意是,大元国杭州的徐僧录和潭州(长沙)的李僧录,一起镌造了这三尊造像,为祝延皇帝万安。
这个被祈福的皇帝,是元世祖忽必烈。
僧录是起源于后秦时期的一种“以各项法度、戒律约束僧人”的官职。发展到元代时,在蒙古贵族的扶持下,他们的权力扩大了,不仅管理僧务,而且还主政或管理军队。在中央一级有释教总统所,地方级的就称为“僧录司”,受地方都总统管制。
1282年,元朝击败南宋完成统一仅三年时间,政局还没有完全稳定,据《元史》记载,就在这一年的3月17日,京城大都发生了一桩震惊全国的事件:元朝左丞相被民间义士刺杀。这桩事件被当时旅居中国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写入了他的游记。左丞相被刺杀,徐李二人在这一年,镌造这组龛像,为皇帝祈福,并把重点放在了平安上。
也是同一年,南宋的状元宰相文天祥还被关押在元大都。就在完成这龛造像的第二年,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处死,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玉乳洞中“辟谣”题刻
玉乳洞
相传葛洪祖父在这里得道成仙
实际上,从现代科学来讲,溶洞是水流冲刷石灰岩形成的。石灰岩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会逐渐转化,溶解在水中,最终形成钟乳石、石笋等溶洞景观。
说到石灰岩,在玉乳洞与青林洞之间有一块平平无奇的大石,曾吸引过地质学家前来探秘。1957年6月,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这块石头上,用放大镜察看石灰岩中的有孔虫(一类古老的原生动物)化石。
这十八罗汉大部分以汉族形象为依据
内的造像,除了前面说的“禅宗六祖”,还有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所雕刻的十八罗汉像。
它不再如过去按照设计图样人工开凿石窟,而是采用因势造型的布局方法与造型样式,使石雕造像与洞穴取得统一调和的效果,而富有凹凸变化的岩壁又对造像起着背景的衬托作用。
玉乳洞的十八罗汉像在造型处理与表现手法上,已比先朝更趋于写实。
尤其是十八罗汉,原多为天竺的佛教人物,而飞来峰玉乳洞内所雕刻的与烟霞洞内的五代时期罗汉造像一样,大部分以汉族的形象为依据,其罗汉的姿态,已完全摆脱了宗教的约束,而趋于自然生动,姿态多样,罗汉的神态,亦生气奕奕,各有个性。
至于衣纹线条的刻画,则多简洁畅达,宛如中国写意的人物画。连伏虎罗汉身边的老虎,看起来也有点“萌萌哒”,在罗汉身边,像一只乖巧的猫咪。
玉乳洞
与青林洞相连的,是玉乳洞。从前洞中栖息着许多蝙蝠,洞顶又呈蝙蝠状,又叫“蝙蝠洞”。
玉乳洞洞前,有一块岩石平台,称为“翻经台”。相传,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在这里翻阅过经书。
一进玉乳洞,黑漆漆的洞内被几束光点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玉乳洞内,创新性地试用LED冷光源,利用灯光照射把洞内的细节和造像的神韵表现出来。
猫腰走进玉乳洞东侧的石洞中,左右两侧有对称排列的六尊造像,这组造像雕刻于北宋年间,被称为“禅宗六祖”。
上方石壁上,有石窟中少见的凤凰浮雕,嘴里衔着一束花,在空中展翅盘旋。
在这个洞内,还流传着一段东晋炼丹家葛洪祖父葛孝先的传奇故事。
相传,在东吴赤乌二年(239年),葛孝先因机缘,游历到飞来峰的玉乳洞中,并在此洞内得道成仙。
就在葛孝先得道后,玉乳洞内“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洞中的岩壁盘旋曲折,许多地方产生了石柱,点滴的水渗透到石柱中凝固呈乳白色。
龙泓洞
高僧取经故事浮雕讲的是《西游记》?
玉乳洞的邻居,是龙泓洞。在飞来峰诸洞中,数它的名气最大。著名的“一线天”景观,就在龙泓洞内。
一线天,其实蛮难找的,真的只有咪咪小那么一点点孔透出光亮。如果遇到阴天或者雨天,那基本就无缘相见了。
龙泓洞口,有一组雕凿于宋代(10-13世纪)高僧取经故事组雕,由三个不同时代,内容各异的“高僧取经”故事组成。
最西边是一位虔诚的僧人,他双手合十,表情看起来既平和又专注,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唐玄奘。其左上角隐约有“唐三藏玄奘法师”一行题字。
在唐玄奘后方,还有几个人物和马的造像,很多人误以为这就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那他后面跟着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叫朱士行,法号“八戒”,难道他就是飞来峰青林洞里的二师兄?
有一种说法,吴承恩写《西游记》,猪八戒的原型之一就是朱士行。
吴承恩曾居住在吴山脚下的石乌黾巷,也就是现在的十五奎巷。在杭州,他游遍梵宫佛刹收集了不少唐僧取经的材料。
这个朱士行,真实身份是三国曹魏前往西域(今我国新疆和田一带)求佛法的僧人,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西域求法的汉族僧人,并取得梵本《大品般若经》,但他直到去世都没有再回到中原。
浮雕中的三人牵二马作阔步行进状,可惜的是,头部皆已残损。
在这组浮雕的最东边,靠近洞口的位置,雕刻着两位西域僧人,这又是东汉时期的故事。
这两位僧人是摄摩腾和竺法兰。当时的皇帝汉明帝信奉佛教,于是派遣使臣到西域去求佛法,请来了这两位高僧。两位高僧用白马驮着佛经,一路到洛阳去传播佛教。汉明帝为了纪念这件事,于是在洛阳兴建了我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
南宋权臣贾似道想避的是什么祸?
飞来峰的名人题记很多,类似于古人的“到此一游”,有的是祈福的,也有的是求避祸的,比如,在龙泓洞留下题记祈求避祸的一代权臣——贾似道。
贾似道的题记留在了龙泓洞内左壁,高四尺二寸,宽三尺八寸。
这段题记共有六行,用楷书写成,内容为“咸淳丁卯七月十八日,贾似道以岁事祷上竺回,憩于此。客束元哲、俞昕、张濡、黄公绍、王庭从。子德生侍。期而不至者廖莹中。沈坚刻。”大意是,咸淳三年(1267年)夏天,贾似道带着一众亲友等去了上天竺烧香回来,又到灵隐寺求佛,还点名批评爽约的人。
至于他在题记中提到的“岁事”,到底是件什么事?
贾似道是南宋末年的宰相,就是他,加速了南宋王朝走向灭亡的漩涡。
公元1259年,蒙古忽必烈率军围攻鄂州,南宋边城告急。宋理宗任贾似道为右相兼枢密使,命其出兵汉阳,声援鄂州。
贾似道到任后不仅不出兵,反而私自派人与蒙军求和。当时,蒙军攻潭州,被南宋守将击溃,又恰遇蒙古可汗蒙哥病逝,内部争权激烈,忽必烈无心恋战,就同意了贾似道的求和。但是,敌兵一退,贾似道又谎称自己率军抗战得胜,隐瞒了私自求降真相。
宋理宗信以为真,下诏褒扬,加封他为魏国公。从此,贾似道排除异己,独擅朝权。宋度宗当政后,更是加封他为平章军国重事,满朝大权都落在贾似道手中。
1267年,蒙军知道襄阳是南宋在长江北境的重镇,所以准备攻打襄阳,然后由汉水渡长江。贾似道隐约得知这一消息,感到大祸临头,这才慌忙乞求佛门保佑。因此猜测,题记中所写的“岁事”,大抵指的就是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