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制定了“家庭清洁、烹饪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消息一出,迅速冲顶热搜,众多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又回来啦!”
在课堂上讲一千遍“劳动重要”,不如让孩子到劳动中去接受锻炼。劳动教育课程的回归,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力举措。我区劳动教育实施情况如何?家长对回归的劳动教育课程又有哪些期待和担忧?本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走访。
校园率先成为
“劳动试验田”
走进萧山世纪实验小学的空中农场,一片绿茵茵的菜地映入眼帘,番茄、青菜、毛豆正长势旺盛。
为了解决学校缺乏劳动教育场地的难题,萧山世纪实验小学第一时间创办起了空中农场,农场占地面积超900平方米,由学校的一个露天平台改造而成。
据了解,空中农场每学期都会根据时令安排不同蔬菜的种植,学生们在农场里不仅能认识这些蔬菜,还能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体验到种植、管理、收获的方法,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
如今空中农场课程已成为世纪实验小学校本课程中的重要代表,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采访中不少学生们表示,通过组织劳动教育课,从播种到收获,体验到耕种的艰辛和食物的来之不易,吃到自己亲手收获的蔬菜,非常有成就感。
通过走访记者还发现,如今的校园,不只是屋顶,不少空地、草坪等各个角落也纷纷变身成为孩子们的“劳动实验田”。
在汇宇小学,教学楼中间有一块长方形菜地。整个菜地被分成20多块小型的“责任田”,由班级认领,种植孩子们喜欢的农作物。“这块地从2009年学校建成后,就一直存在了。课间休息时,不少孩子都会来这边转转,看看自家种的菜长得怎么样了,顺便捉捉虫,拔拔杂草。”学校德育处老师介绍。
开设了以向日葵、小麦、油菜种植为主题的系列花圃课程,添置了班级花箱,聘请有经验的家长担任农技辅导员,实行班级花箱轮流承包种植责任制……这样的画面出现在万向小学的校园里。学校通过改建原有的草坪,开辟出供学生开展劳动实践的“向阳花圃”,经常开展以蔬菜种植为项目主体的一系列普及性劳动教育实践。
为了更好地解决校园内部场地不足的问题,有的学校还打破壁垒向学校周边的村社“借空间”建基地。如衙前二小的“百草园”,就是一块在校园外占地约3400平方米的生态课堂实践基地。一捆捆堆码在田埂上的小麦,配上唰唰的镰刀与麦秆“合奏”出丰收交响乐,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感受从种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
分年级因材施教探索专属课程方案
根据“新标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被划分成四个学段,劳动课程内容设置了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洗衣服、择韭菜、做水果拼盘、煎鸡蛋、炖骨头汤、饲养兔子……针对不同学段的孩子,文件还公布了相应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任务,这些都带着浓浓的“烟火气”。
一年级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二年级学习叠衣服;三年级缝纽扣;四年级编制小网兜……在我区首届劳动技能大赛现场,来自全区各学校的328个劳动小达人同台PK,分年级一一展示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情况。“我觉得这次比赛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下个学期的劳动课就要变成主课了,提前锻炼一下,也是挺好的。”萧山世纪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陆梦娇说。
除了针对不同年级设置劳动技能课程,不少学校根据地域特点,赋能课程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在戴村镇初级中学,学校通过“分地到户”“班级联产承包”“公开招标”等形式,将一般性劳动纳入习惯教育中,开设了三清茶韵、石牛兰韵、智慧农场等特色课程。其中,三清茶韵课程是以戴村本地特色茶种三清茶为课程核心,通过与农业公司达成合作,校外学、校内用,按时节开展种植、培育、采摘、炒制、茶艺等课程。不仅如此,学校还开辟了一片近800平方米的茶园基地,种植了500棵龙井43号茶树,依托基地开展以茶养德、以茶益智、以茶健体、以茶怡情的教学活动。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当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对学校的特色劳动课程在原先实践的基础上,重新设置一个架构并完善、理顺,通过项目化实施的手段,做强做细做精,立足本土设立特色劳动课程。同时,坚持课程内容与身边元素相结合,希望学生们的参与度更高,引导学生真正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认知’走向‘实践’,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赋能’。”戴村镇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徐飞波表示。
家长期待与疑虑兼而有之
“新标准”的出台,让父母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更加关注和重视。
“现在周末,他的早餐和午餐都是自己做的,还学着给我们做创新样式的菜,让我们很省心。”市民骆女士边展示手机相册中女儿的“厨艺秀”,边自豪地跟记者说,“学校列出了劳动清单,让学生们将劳动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孩子和我们商量后,说每天除打扫家庭卫生外,还要做饭。通过这样的劳动锻炼,也能使孩子懂得‘粒粒皆辛苦’、劳动光荣的含义,更加增强了劳动意识,培养了劳动习惯,我们都很支持他!”
对劳动教育举双手赞成的还有家长陈先生,“现在有很多学生确实是缺乏动手能力,以前我们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已经能帮家里做很多事情了。我们家是个男孩子,上个学期劳动课回来竟然学会了做木工活,我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很有必要。”
当然,也有家长担心劳动课程开设后会变味走形,最终为家长“增负”。“最怕劳动教育停留在‘拍照打卡’阶段,变成老师布置作业,一味催家长帮孩子录视频打卡。”
孩子就读于湖滨小学的俞女士,就是一个劳动教育课“观望者”。“总体来说,我还是挺赞同开设劳动课程的,可以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但我也有点担忧,怕劳动课仅仅只是新的‘家庭作业’。”俞女士坦言,“我觉得,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学校,家长作为一个辅助,是比较合适的。具体还是要根据课程形式来定,像煮饭之类的,完全可以在家中进行,家长做辅助。”
记者手记
家校共同努力让劳动成为孩子的本能
爱子则要“为之计深远”,提早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其树立健康生活意识,既希望孩子能以劳动者的视角感悟生活、在劳动实践中成长,也期盼孩子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更好走向独立。
针对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不会劳动、不爱劳动等现象,校方、家长还应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引导鼓励学生开展劳动实践,体悟真实生活。
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挥洒汗水自有一番魅力。学生们本就对生活、对社会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正因如此,作为劳动教育课的第一监督人,广大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课的重要意义,积极配合校方安排,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校内事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理念。这是劳动更重要的育人功能,也是劳动成为独立课程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