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的今天,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西湖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这也是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
在这一刻,世界读懂了西湖。杭州人心尖尖上的这颗明珠,真正走向了世界舞台,散发着属于她独有的魅力。作为世界遗产,西湖从来都是独一无二的。行走在西湖边,你会发现,西湖的自然、人文、历史、艺术融为一体,和谐相生,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西湖文化景观,传递着中国传统山水美学,传递着中国的文化自信。
西湖申遗成功,是杭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当得知西湖申遗成功后,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西湖。”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今,走入世界眼眸的西湖也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呵护下,出落得愈发美丽动人。
今天,是杭州第三个“西湖日”。坚持“天人合一”的理念与实践,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公约》,西湖一直坚持走着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特色发展之路,全力推进西湖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守护碧水,传递人文,共享空间。当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现代宜居之地,当文化自信构筑起共有精神家园。怀抱着西湖的杭州,正在迈向世界名城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大步向前。
传承世遗价值
行云山水,人景交互 构建人人向往的“人间天堂”
在西湖边上班的赵千惠,每天中午都会有一个固定的行程,那就是绕着西湖环湖跑。打开她手机上的运动APP,可以看到跑步轨迹不断重叠在一起连成了西湖的形状。
“对我来说每天能够在西湖边这样环湖跑,那种幸福感是不能用言语所表达的。我去过很多城市,但是西湖给人的那种亲近感,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她不仅仅是一个湖,而是一个朋友,开放、亲切、大气。”
从古至今,西湖就是许多人心中的“知心挚友”。无数文人墨客在这个“精神家园”寄情山水,泼墨挥毫,进行心灵的对话。行云山水间,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和谐共生。
如今,为了保护好西湖,景区也在不断努力着,坚持以生态优先的原则,不断丰富西湖景观,通过打开自然空间,让人与自然的互动更足,做好做深“显山露水”的文章。
今年以来,与苏堤、白堤并称“西湖三堤”的杨公堤就通过全面提升,引景入路,充分打开全长3.4公里长堤的景观,将美好的绿意带到大家的视野内,打造高品质的绿色共享空间。
这几天,正值初夏。曲院风荷荷花初放,阵阵荷香,沁人心脾。站在杨公堤环璧桥上,曲院风荷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天与云与湖相接,路与树与屋隐现,淡描浓抹,顷刻百态。道路两侧,草长莺飞、绿意盎然,无数水鸟在湖边安家嬉戏。
此次杨公堤景观保护提升,关键词就在一个“引”字。把杨公堤沿线最经典的景观引入到道路的视野以内,达到显山露水的效果。如今,市民沿途经过花港观鱼、浴鹄湾、乌龟潭、茅乡水情、曲院风荷等景点可以发现,原本道路两侧色彩不一,大小迥异的箱体不见了踪影,整条道路显得放达而清雅。西湖景区正以一种“和风细雨”的方式,强化杨公堤的“静趣、野趣、雅趣”。在漫不经心之间体现杨公堤独特的韵味。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如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美好、更有品质的西湖,也是杨公堤景观提升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杨公堤两侧大量种植水杉,水杉成林亦成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深入水杉景观,贴近自然,景观提升充分考虑了市民游客的需求,专门开辟出一块区域,用松鳞取代地被,让其成为可进入、可拍摄的空间,既解决了管理问题,也满足了人民的需求,让人与自然,在此亲密无间,尽享美好生活。
守护世遗价值
瑰宝千年,守住文脉 传承“文化名湖”深厚底蕴
申遗成功后,西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挂起了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牌子,这充分表明杭州对于西湖持续保护、发展的决心。
十一年来,西湖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公约》,努力探索方法、打造模式,全力推进西湖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用高标准保护西湖世界遗产。
作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6大价值承载要素,西湖文化史迹一直是西湖景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布于西湖湖畔与青山之中,串联起了西湖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文化名湖”的支撑要素。
所以,保护好这些文化遗迹,也是西湖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些年来,西湖景区以科技为助推,不断提高文保管理智慧化水平,通过充分利用西湖文化遗产十年数字监测成果,确立西湖文化遗产监测的规范性与权威性,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瑰宝。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鉴往知来。西湖对待文物,一直心存敬畏。如今,这些千年瑰宝也在不断焕发新生,为往来游客传递着属于中国的文化自信。
黄思慧是飞来峰景区讲解班成员,每天她都负责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带他们走入飞来峰景区中,感受这东南佛国的深厚底蕴。
“飞来峰造像不仅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造像群,所具有的自然山水美学更是全国石窟的佼佼者,许多游客来看都会被这里的景观、文化、美学所震撼,在这里,心可以静下来,感受着自然之中的禅意。”
一边说着,黄思慧走入了飞来峰玉乳洞中,随着她行走的路线,玉乳洞中的感应照明灯亮起,照亮了一尊尊造像,使得观者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去年,我们将飞来峰洞龛造像重点开发区域玉乳洞作为亮化试点,特别采用了LED冷光源,为保证灯光照射更能将造像的神韵表达出来,玉乳洞中的每一组灯源都与造像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起来,采用了智能声控系统,只要游客一靠近,就能点亮每龛造像的专属灯光。整个提升都遵循了最小干预、可逆性、节能环保的原则。”
为了保护好这千年瑰宝,多年来,西湖景区一直都没有停下脚步。通过为飞来峰“量身定做”修缮保护项目,分别在2005、2013、2017年完成三期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即将实施“飞来峰98龛渗水抢救性治理”与“飞来峰造像安防工程”。景区还将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开展全面三维数字化保护工作。
“近两年,为了充分展示飞来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我们还推出了三届‘飞来寻踪’导赏,选用多种本地乡土植物,巧用树桩、枯枝,布置了几十组风格迥异,与飞来峰主题相关的园林小品,营造出一步一风景,一景一陶然的玉液幽兰新路线和空间。很多游客参观以后,都感觉到很新颖。”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展现飞来峰文化,飞来峰景区还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让“不畏浮云”石刻文化展在手机上实现了720度全实景,还原场景的每一处细节,推动千年宋韵“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