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太庙广场的鹅掌楸吹过大马弄的烟火 这帮美食老炮儿都爱兰边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6-27 09:51:08 Mon   

中山南路,市民在阴凉处打牌。

都市快报报道 没事的时候,俞翔会站在店门口点根烟,眺望皇城根方向,那里有太庙遗址。

太庙广场的周边,种满了鹅掌楸,每年初秋,小衣服一样的鹅掌楸叶子陆续变色,非常好看。

俞翔是杭州城有名的厨师,属鸡,他做的神仙鸡很出名。

当年在十五奎巷老店那会儿,门口支一灶台,两口锅上下倒扣,花四个钟头焖出来的鸡,神仙味道。

一个落雨的傍晚,我见到了从后厨出来的俞翔,晚上有两个包厢预订,他刚排好了菜。

“我出汗多,白色的纸帽子戴两下就坏了,一个夏天要几十顶,我这个布的能用几年。”

俞翔习惯戴一顶白条纹黑色贝雷帽,胡子疏白,鬓角的碎发比胡子白得快,黑框眼镜后面,藏着故事。

兰边碗最火的时候,打卡者众,全国各地的慕名而来。陈晓卿、沈宏非一大帮美食老炮儿,到杭州都要来吃。

俞翔出道早,算是杭州餐饮界的老大哥。

20世纪80年代,学厨是一条营生门路。杭州城现在很多知名餐饮店老板,都是那个时候出来的,当年学厨的两大“黄埔军校”,一个是莫干山中学、一个是劳动局技工学校。

1988年,21岁的俞翔从杭州市劳动局技工学校毕业,到国营天外天饭店做厨师。

1989年,俞翔跳槽到了私营饭店。

“当年城站火车站附近一家饭店,名字不记得了,老板很有名的,叫矮华。”

之后几年,个体经济活跃,俞翔在六一大酒店、阳光大酒店、今日世界等十几家20年前非常红火的餐饮店都干过。

香港回归那年,俞翔去了金华宾馆做主厨。

1999年,俞翔得到一个机会,上海有一个老板需要一组烧杭帮菜的人马,经人引荐,他就去了上海。

那一去,就是13年。

兰边碗老板俞翔

2012年年初的一个傍晚,俞翔拖着行李箱孤身回到杭州,他耳畔仍回响着10多年前崇明岛“顺发渔港”海鲜大酒楼开业的鞭炮声。

在上海那些年,俞翔一开始是打工,有了一些积累,之后和一个上海人、一个宁波人合伙在崇明岛开了一家“顺发渔港”海鲜酒楼。

当年崇明岛南门码头正对面就是白天鹅宾馆。除了这家国营酒店,他家最大。

“当年一个月流水有1200万,什么概念。”俞翔回忆,“那时候还有长江鲻鱼、鲥鱼、鲟鱼、刀鱼、河豚,这些都是崇明岛最好的东西,岛上还有盐碱地滩涂,所以本地羊也很好,红烧,炖汤,生意不要太好!”

海鲜酒楼让俞翔赚到了大钱,后来遭遇了一场变故,散尽家财,十几年心血,风吹鸡蛋壳。

人背运的时候,黑夜好像没个尽头。

回到杭州后,俞翔在屋里厢蹲了足足一年,吃饭,睡觉,抽闷烟。

一天两包烟的“病根”就是那段时间落下的。

“人总要活下去嘛,最起码要养活自己。”

俞翔最后还是靠开饭店缓过来了。

2013年,俞翔在十五奎巷盘了间小铺面, 6张桌子,门口置一大灶,叠着蒸笼,做蒸菜,取名兰边碗。

餐具一律都是印着蓝边青花的碗,那是杭州人的共同记忆。

“我就是想告诉杭州人,我做的是正宗杭州家常菜。”

开业第一天,营业额12元。

“就卖了一个菜,千张包。”

从崇明岛海鲜酒楼一个月1200万,到十五奎巷兰边碗老店一天做了12元,俞翔体会到什么叫做人生大起大落。

“后来慢慢做,从两三百到三四千,比较好的时候能做到万把块钱一天。”

兰边碗的招牌很多,最出名的是白卤大肠,是杭州第一家这种做法。

当年杭州搞过一次美食大赛,俞翔独创的白卤做法,在一众红烧、脆皮大肠中脱颖而出,一战成名。

到了2014、2015、2016那几年,是兰边碗名头最响的辰光。

“生意好,门口还让摆,能摆个七八桌,人家宁可等着,就自己一个人烧烧,到7点半就得劝客人不要等了。”

2020年4月,俞翔把兰边碗从十五奎巷搬了出来,也不远,就在中山南路周衙弄小区对面,上下两层,前后3幢楼,楼上8个包厢,楼下两个大厅, 33名员工,鸟枪换炮。

新店开张,好的辰光一天能做5万多营业额。谁料,才做了半年,疫情来了。

“那时太庙出了两个确诊病例,从鼓楼到万松岭路路口,中山南路正中间一条铁丝网就拦起来了,一关就是3个多月。”

那年春节,俞翔过得心力交瘁。

年后有一半员工回店了,还有一半没返杭,不让营业,只能打电话通知没回来的先居家,回来的员工,只能养着,包吃包住,发点低标准生活费,每人每月2000元。

“后面政府减免了3个月房租,那一年房租是78万。”

疫情3年,是艰难的3年。和绝大多数做餐饮的老板一样,兰边碗也有点伤到元气。

知天命的岁数,俞翔身体还不错,一天还能喝个七八两。

“开饭店少不了的,兄弟朋友来了,你不去敬一杯吗?趁还有力气,想再赚点钱。儿子才上初中,供他上大学,看他讨老婆——不然以后说老头子干了一辈子,没点花头——我爸也78了,姆妈76,我上海回来那年,老头子不说一夜白头吧,也是一下子头发白了很多。”

利用午休时间去察院前农贸市场和大马弄买菜的保洁员们,走过太庙广场。

隔座鼓楼,就是游客如织的南宋御街、清河坊、大井巷。

“我小时候鼓楼城门是破烂的,上面一层都是树木杂草,鼓楼那个门洞我们小时候统称防空洞,里面可以吃大排档小吃的。”

鼓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明嘉靖四十年重建后,“文革”时被拆除。

2002年,在遗址上重建鼓楼,和南面的望仙阁遥遥相对。

从中山南路鼓楼这个口子上拐进十五奎巷,沿吴山脚下往西南,是城隍牌楼巷。城隍牌楼巷往东又接回中山南路,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十五奎巷社区。

在大马弄买菜的市民

城隍牌楼中间还连着大马弄,大马弄有杭州最烟火气的马路菜场。大马弄南端就是太庙广场,太庙广场北侧就是察院前巷,察院就是以前朝廷办理案子的检察机构,巷东端又接回中山南路,形成一个矩形察院前巷社区。

太庙、勤远里、丁衙巷、燕春里、周衙弄、晓霞弄、四牌楼、元宝心……这一片是杭州皇城根最具烟火气的生活社区。

老旧的民居,两旁林立的五金店、杂货铺、小吃店,瓜果鱼虾的菜市场,拉根铁丝晾晒的衣被,本地人用杭州话互相打招呼,小店老板安逸地坐在门口竹椅上,小孩在巷弄里追逐嬉闹,傍晚时分邻家飘来的焦锅味……

这里保留着最鲜活的杭州原住民的生活场景。

兰边碗

坐标:中山南路418号

推荐:白卤大肠、臭豆腐蒸肉饼、开洋千张包、反骨鳝鱼、爆炒腰花、松仁酱丁、白切/虾油鸡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撰稿┃记者 吕磊 摄影┃记者 陈中秋 设计┃李前芳 刘婧楠 互动运营┃崔博 金珩 唐谷晨晨 视频┃蒋伟杰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