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一枚村级公章的数字化改革之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7-06 08:58:07 Wed   

7b8097c6c85b52753cd7bf80725a5e2c_rB4AiWLEb3-APUS3AAERx3nphtk487.jpg

记者 郑承锋 摄

“公章碗口大,书记腰间挂,村里大小事,靠他一句话。”一枚小小的公章,是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的一个缩影。

村委会公章是村级组织履行经济社会职能的有效凭证。小到一张证明,大到涉及不菲金额的村土地承包合同,都得盖村里的公章。然而,村委会公章使用失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并不鲜见。

近日,记者在萧山义桥镇采访发现,村委会公章管理难题在这里有了破解之道。义桥镇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推进“智慧印章”,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而放眼全市,自2021年以来,市纪委监委聚焦村级权力接连开展基层监督“提质增效年”“巩固深化年”,在强化村级权力监督、完善监督机制、提升数智赋能等方面不断探索,以有力监督助推乡村治理。今年1—5月,全市涉农检举控告更是同比下降24.6%。

探索:

“智慧公章”兼顾效率与安全

“村级公章须讲‘章法’”

村级公章是村级公共权力的象征,公章使用的规范化程度如何,是一个地方村民自治、村务治理是否成熟的标志。

近年来,义桥镇纪委在调查多起因公章管理引发的信访案件中发现,传统印章管理方式存在着不少监管问题,事前审批存在随意性、缺乏制约性,事中对盖章内容、次数无法监管,事后追溯难度大,违规章存在“潜伏期”,调查发现难、追责惩戒难。

“公章揣在村干部的兜里,‘人情章’‘空白章’难以避免,乱盖章捅娄子的事儿可不少见;要是集中到乡镇管理,老百姓想盖个章,得往镇里跑,反倒是给群众办事添乱。村级公章须讲‘章法’。”义桥镇纪委书记陈高樑说,面对村级公章管理难,数字化改革技术的应用成为破题切入点。为此,义桥镇纪委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走访,推动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公章”系统,具有指纹登录、拍照扫描、自动上传、远程控制等功能,可实现远程审核、落印和留档,既保留了实体印章的便捷性,也兼具了虚拟印章易于监管的特点。

“原来村里实体章,分别是村委会、经联社、党组织三个章,一般的流程是村民向村里提出盖章申请,印章管理员向村主要负责人汇报,同意后进行盖章。这个流程看似比较合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和瑕疵,是建立在所有人都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缺乏刚性制约。”义桥镇勤里村韩英在村里保管印章24年了。24年来,她带着印章上班,带着印章下班;现在,有了“智慧公章”,村民盖章更加规范了。

“义桥镇不少村社集体经济发达,此外,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动辄上千万元。庞大资金背后,也存在巨大的廉政风险。今年3月,我们在勤里村首先进行了‘智慧公章’试点。”陈高樑说,“智慧公章”兼顾效率与安全,使基层小微权力“审、用、管、督”形成一体化闭环式管理。

经验:

从“牛栏关鸡”到数字化精准监督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一个治理场景”

公章管理有“章法”,不仅约束了公权,也扎紧了制度之网。

勤里村“90后”村党总支书记陈策介绍:“需要用章的村民与印章管理员对接,印章管理员通过电脑或者手机App拍摄盖章内容并发起申请,我在App中查看并通过后,印章管理员就可以盖章了,智慧印章会自动对盖章人、文件内容、时间等关键信息采集记录并上传,用印严格限制次数和时间地点。”陈策说,智慧印章提高了村干部和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我们办事,让群众明白,也给了干部清白。”

勤里村村民陈国权是第一个体验“智慧印章”的。“以前想盖章就要跑腿,需要很多人签字、登记,碰上审核的人出门了,好几天都盖不上。没想到这次,3分钟就盖好了,真是省时又省力!”陈国权说,印章虽小但是权力很大。现在把印章关进“笼子”了,使用透明,老百姓不仅使用方便了,也真正放心了。

改革带来明显变化,有效地遏制了用章乱象。义桥全镇已经在25个村社推广使用“智慧公章”。“萧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使用村社‘智慧印章’,下一步,我们还将立足监督职能,利用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应用功能进行预警。”萧山区纪委常委傅立国说,基层公权力监督是基层治理体系的重点,也是难点。数字化改革让基层公权力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也让群众更好地体会到了公平正义。“‘智慧印章’实现从‘牛栏关鸡’到数字化精准监督,是打造数字乡村的一个基础场景,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一个治理场景,我们将继续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基层治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莉娜 通讯员 张曦 丁荣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