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丰在老家的祖宅中,为村民义诊。
在老家旧宅的二楼窗口,李郁丰打算搞个直播间讲讲医药文化,但因为没有合适的主播,也就一直闲置了下来。
日落溪畔,李郁丰背起锄头,来到屋侧的一片竹林中,林谷间有他种植的近百亩中草药。引种中草药,他还是附近的第一人,草药能治病,更能带动村庄的产业经济发展。农闲时,会有许多村民在这里工作,也有不少人对全新的种植方式感到好奇。为此,李郁丰说,我一直是个“创业者”,做公益可以从家再起步。
5月,山溪清澈,林间欢声笑语,杭商研修院的一场拓展活动正在进行,这一届的新同学李郁丰也参与其中。不过,此刻他另有所思。
他说,种田和把脉很像,要能看到它们的脉络才行。
以更加职业的眼光审视周围,李郁丰觉得,这里应该配备急救人员才算完备。很快,主办方告诉他,早已在场外安排了应急组与预案。但李郁丰仍打算从中医的角度,来考虑急救的问题。
中医与急救,如五行中的水火般相距甚远,能赢得分秒必争的机会吗?李郁丰说,这只是生活的理解误区而已,从中暑、抽筋到溺水、昏厥等紧急状态、中医医术一直就是重要的应对方式之一。
李郁丰在药谷入口的平台上畅想未来。
的确,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古人们跨越山丘,追寻星辰,开疆拓土,无不依赖传统医学将生命的损失降到最低。早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将内外科急救单方纳入其中,力求处置的简易实效。
医师李郁丰也更看重中医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离家多年,李郁丰仍然记得幼时竹林下的仙鹤草,鱼腥草、野荞麦、石菖蒲等,它们都是长辈眼中的宝物,治疾或者救命。
“我不是做一个总在门诊看病的医生,我也做不了这个事情。”于是,他给自己重找了事情,他说:“中医大众化,不能停留在几个医师身上,普及中医急救知识这件事,从现在起,从我内心出发要做一辈子。”
富阳湖源乡新三村,是李郁丰创业的地方。
二十岁时,李郁丰离开富阳湖源乡后,当过三年的小学全科老师。其间,受到大姐家一本医书的吸引,努力考进浙江中医学院推拿专业。随后,四年学医,三年从医。只可惜,他也未能挡住那时候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吸引力,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最后几年里,李郁丰选择了下海经商。
二十年中,李郁丰与合伙人一起走过杭州、广州、武汉,把一家销售水利仪表电器的企业,从零做到了整体上市,其中的波折与艰辛可想而知。作为企业家,李郁丰觉得自己“还行,还算有成绩吧”。但作为医师,李郁丰则丢掉了二十年的光阴。不过,李郁丰相信光阴可追。几年前,他辞去公司管理职务,再次报名学医,读取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本科专业和中药学本科专业。
为了能更清晰地示范急救方法,李郁丰走到了听众中间。
将企业家的远见和中医理念相融合,50岁时,李郁丰发现了普及中医在急救科学方面的公益之路,他把多部中医急救方面的著作,摘其要点,再结合多年来得观察和实践,以及人们对急救知识的接受难易度,形成了自己的讲义,计划用数年的时间,以公益讲座和实践训练的形式普及出去,“如何让病人、或伤者,平稳渡过救护车到来前的那几分钟,这就是我最大的目标了。”
在富阳野狼救援队基地内,李郁丰等待上场进行中医急救的公益讲座,面对拥有许多救援经验的队员们,他不免有些紧张。
为了能更清晰地讲述中医急救的原理,李郁丰还带来了人体模型。
6月,夏季来临,这也是一年中意外频发的几个月。李郁丰带着他的讲义和准备好的中医急救包,去了趟富阳狼群救援队的大本营,面对救生经验丰富的队员们,李郁丰依然侃侃而谈,原定40分钟的讲座,延长了几乎一倍,队员们对利用简单的人体穴位知识和简便工具来急救都很感兴趣。
讲座中,李郁丰在向大家示意穴位的位置。
譬如,在讲座中李郁丰提到,中风时,掐水沟穴(人中穴)救急;在肾绞痛,又没有药物远离救援时,指压委中穴可以缓解症状;针对夏季常见的溺水事故,讲座中也提到,“古人救起溺水者后,使其脚高头低俯卧位,先将口撬开,横叼一支筷子,方便引流出水。”其实,这些古老的经验,与现代医学急救并无冲突,但往往能争取到救护车到来前的宝贵几分钟。
7月,李郁丰又回了趟老家。走在湖源乡新三村的泥墙石板路间,好似他记忆中的赤脚医生。
7月,冒着37度的高温,李郁丰背着药箱又回了趟富阳老家。走在湖源乡新三村的泥墙石板路间,好似他记忆中的赤脚医生。离开公司后,他每周都要回来,看望母亲的同时,也“做点事情”。他说,“普及急救知识,要从农村开始,我会一直免费做下去。”利用中医学知识,李郁丰在这里为老人们进行义诊,与此同时,手把手教给大家一些简单的应急方法。
少时离家,中年归乡,李郁丰在山中另有一番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