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每年入伏,卖葡萄的金大哥就带着箩筐来到胭脂巷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7-27 10:34:11 Wed   

熟客们开玩笑说,金大哥来了,天也热起来了

哪天他回金华,天也就开始凉快了

昨天,金大哥开着江铃面包车来到胭脂巷,回收空箩筐。

金大姐在为顾客选葡萄

胭脂巷的葡萄摊位已经摆了21年了

金大哥种的葡萄收获了在武林广场附近上班的一批粉丝的心

昨天下午3点多,53岁的金大哥开着江铃面包车到胭脂巷,来收回空的箩筐,拉回金华。他数了数,车上共22个箩筐,一个箩筐50斤左右,昨天卖了800斤左右的葡萄。

金大哥留着寸头,看到记者来了,他龇牙笑了笑,一双尖头皮鞋上,还沾了块葡萄皮。

21年前,当时30岁出头的金大哥,跟着乡亲们从老家金华市塘雅镇挑着一副扁担两箩筐葡萄,坐着绿皮火车来杭州卖葡萄。

绿皮火车到了城站,他四处打听杭州最热闹的地方,是在体育场路浙江展览馆附近,他坐11路公交车到了体育馆附近,发现这一带印刷厂的工人很多,于是把卖葡萄的点位放在了胭脂巷。

金大哥不算是村里最早来杭州卖葡萄的人,还有比他大十多岁的大哥,为了省钱爬上装煤球的火车赶到杭州卖葡萄,回到家后才发现,衣服上沾满煤球的味道。

当年和金大哥一起从村里出来卖葡萄的有50多个人,个个挑着两箩筐葡萄,坐满了两节车厢,如今只剩下金大哥一个人,每年入伏前后如约而至。

每年,金大哥来胭脂巷,熟客们开玩笑说,金大哥来了,天也热起来了,哪天他回金华,天也就开始凉快了。

这些年来,金大哥跟随杭州发展的脚步,从原来的胭脂巷的摊位,扩展到了钱江新城附近。“有些老客户,需求量大,公司搬到了钱江新城,我也就跟着在那边摆了个摊位,跟胭脂巷差不多,借人家地方稍微付点房租。”

自从有了新摊位后,他也将重心放在了钱江新城那边,看着数不尽的高楼大厦,钱塘江边滚滚江水,有时他内心也翻涌着。

他心想,做生意不仅要守着老客户,还要留意开拓新客户,最重要的就是把葡萄种好,客户葡萄吃得甜了,心也会甜。

作为金大哥“发家”的胭脂巷摊位,他自然也不能掉以轻心,自从妻子因病去世后,他想到了请大姐来帮忙。

“他把妈妈请出来了,让我要帮帮小弟。”金大哥的大姐在摊位上,一边说起这段往事,一边弯腰蹲在地上,将葡萄用毛毡盖好,接着,把盖在头上的毛巾拿下来,使劲一拧,全是水。

金大姐的摊位前放着5个箩筐,里面放了“玫瑰”“奶油葡萄”“巨峰葡萄”等品种,还把自家种的甜瓜也搬到杭州。

每天凌晨一过,金大哥就要戴着头灯到葡萄地里摘葡萄,挂在树上的葡萄,他都要摘最下面的一颗先尝尝,成熟了就摘下来放在箩筐里。

凌晨4点左右,他从金华塘雅镇寺前村开车来杭州,将葡萄先送到胭脂巷,再送到钱江新城。

一路开往杭州的路上,刚好是每天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

刚来杭州时,金大哥三十出头,刚经历一段低潮期,跟着别人一起玩期货,没赚到钱不说,还搭了十几万块钱,“20多年前,十几万块钱不是小数,欠了那么多债,村里人绕着我走,有的怕我借钱,有的干脆不理我。”

后来,他就开始卖葡萄。

金大姐说,弟弟家租了20亩的葡萄地,这些年过得不容易,爸爸90岁了,都说要去葡萄地干活除草,“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相互都是能帮就要帮。”

也就是从那之后,金大哥发誓再也不碰期货和股票,他说现在即便是回到村里,连扑克都不打。

也就是靠着这一筐筐的葡萄,他还了债务,在老家盖了新房,盖房子的钱虽不像别人传的花了上百万元,但几十万还是有的。

这些年他最得意的是,靠着自己种的葡萄,供儿子读了师范大学,“儿子毕业时本来考上了研究生,但太远了没去,我让他找个学校去教书,他不肯,去做了销售。”

当时,金大哥很生气,跟儿子有个3年之约,如果销售没做起色就转行,“没想到他做起来了,被猎头看中,到了现在的联想工作,负责浙江大部分地区的大客户,都是竞标的那种销售。”

金大哥种葡萄卖葡萄,当初儿子没有走他的路,也不肯学他的葡萄嫁接技术,最终靠自己蹚出一条路。嘴上不承认,但心里服气,他觉得儿子在做销售这方面还是像他,踏实肯干,“性格还是很像他妈妈的。”

每年除了种葡萄卖葡萄外,金大哥家还会做冻米糖。在他这一辈,他和大姐总觉得,要将自己的手艺传给下一代。

金大姐的女儿,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去年又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城乡发展与规划专业,“儿女这辈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不管是种葡萄,还是卖电脑,都靠着自己本事立足就可以了。”

最近,金大哥家又有了喜事,明年他要当爷爷了。

也许在他看来,生活到了现在,才真的品出了滋味,就像他的“奶油葡萄”一样酸甜。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董吕平 文/摄 实习生 叶蓉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