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忠 摄
记者 刘园园 摄
中国国家版本馆,北京总馆和西安、杭州、广州三个分馆选址,均以山林为“靠”,唯杭州文润阁“更进一步”,由废弃矿山“化蝶”而来,致意宋画《溪山行旅图》之韵。
钟灵毓秀,江南文润。
事实上,文润阁“前世今生”的精彩蝶变,不仅是杭州作为生态文明之都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缩影,也刷新了浙江乃至全国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高质量利用的水平和纪录。
村镇矿山“三迭变” 青山复绿迎来传世工程
借由“老地矿人”案头一本本清晰的矿管“账本”,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工作人员清晰回溯有关文润阁所在的这片废弃矿山的“前世今生”。
“最早这里是瓶窑镇长命村的石东、石西两个矿,于上世纪90年代关停,留下了东西两个矿坑。”长命矿关停的原因,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工作人员认为和杭州城镇化进程紧密相关:“当时良渚集镇发展得很快,矿山紧邻集镇,在当时开采模式下,矿山周边往往尘土飞扬,在集镇周边就不适合开矿了。”
进入新世纪,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杭州深化实践,全市在采矿山逐年减少,余杭更是从最多的300多处逐年销号,减少为今天的0个。
关停只是第一步,治理才是重点。随着治理一轮轮深化,两处长命废弃矿山迎来了三次“迭变”。
第一次,发生在2013年。“当时,长命废弃矿山发生了小的山体崩塌,山上有碎石下来,边坡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余杭分局工作人员回忆,对新发现的这处地质灾害点,按照“发现一起治理一起”的要求和原则,当地对容易掉碎石的坡面采取清坡、挂主动防护网等措施进行了地质灾害治理,并对该点位加强管理,每逢梅雨季、台风天都要进行现场巡查,确保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7年,随着良渚申遗进程加快,这片紧邻古城遗址的废弃矿,迎来二次“迭变”。
“申遗前,街道与规划资源部门一起对废弃矿山周边进行了环境提升整治,不仅引导废弃矿周边7家村镇企业搬迁,同时对坡面进行生态复绿,与良渚遗址外围环境融为一体。”余杭分局工作人员回忆,2019年,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矿山下的空地被整理了出来。分局接到的最新一项工作,是为这里拟打造良渚文化长廊而实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生态修复方案。
令人没想到的是,2020年,随着国家版本馆分馆落子杭州,这处依山傍水、紧邻良渚古城遗址、已完成外围征地手续的废弃矿经由市规划资源局推荐,迎来第三次“迭变”新机,将建设为国家级传世工程——杭州国家版本馆。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担任设计负责人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世文看来,“国家版本馆相当于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应该没有哪里比设在良渚更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