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图库>杭州影像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潘爱婷的小吃店里,藏着电脑城很多大老板的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05 14:38:16 Wed   

“数字生活里的人也要吃早饭的啊。”

60多岁的潘爱婷动作娴熟地包完几个馄饨,抬头笑着对我说。她在文三街开了一家小吃店,主要做生煎包,也卖炒粉干、瘦肉丸和豆腐脑。

2021年,杭州将“启动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在这一年,西湖区明确,要把文三街建成“全国数字生活第一街”,书写“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以总长3.5公里的文三路为主轴,总面积6.7平方公里,潘爱婷的小吃店占18平方米,斜对面就是颐高广场,也算是文三街的核心区。

2003年,“文三街”开街,19年来,随着多家“全国首店”和“智慧超市”在这条街上开出,这个昔日“华东最大的数码集散港”,正在为杭州人打开“数字+”的消费新模式。而在文三街上土生土长的潘爱婷,“什么都见过了”。

潘爱婷(左一)在打包生煎包

跟电脑也打过几年交道的

20世纪90年代初,文三街上开出杭州电子卖场,90年代末,这里又建成了高新电脑城。在这里买寻呼机、红白机、随身听等电子产品,是杭州人的时髦事。

“高新电脑城建起来后,一夜之间,散落在杭州的电脑公司全部集中过来了。”掌舵颐高集团20多年的翁南道曾回忆,“这在现在是难以想象的。”

杭州多数人家里的第一台电脑、第一部手机,几乎都来自这里。而卖生煎包的潘爱婷,也是跟电脑打过几年交道的。

1997年,潘爱婷从家具厂退休,两年后,她在文三街租下一间小店面,卖起了电脑桌,“也是家具嘛,算是通门路的。那个时候来买电脑的人多啊,比现在还要热闹。”当时,她卖出一张电脑桌,能赚10元,管配送和安装,还得保质一年。

后来,杭州人家里装修房子时,都会顺带装上一张电脑桌,渐渐地,潘爱婷的生意也就越来越惨淡了。电脑桌生意的失败,她把原因归于自己“没有长远的眼光”。

“其实早该想到的。”潘爱婷从打印机上扯下一张外卖单递给店里的帮工,笑着说,“就像现在,谁能想到现在的生活变得这么方便啊,手机上点点就能吃上饭。”

电脑桌生意没做起来,她又看中了修电脑的商机。“那么多人买电脑,总要修的吧。”潘爱婷马上找了一个远房亲戚来店里开展电脑维修业务,想以低价打开市场,“配件永远比电脑城里卖得便宜”。

21世纪初,文三街上一年卖出的电脑,占到杭州整个市场的五分之四。

不过,这个让她信心满满的修电脑生意,也没做长久。

这次失败的原因在于,“一点也不懂电脑”,“修理费到底怎么收,我一直就没摸清楚过。”

“我还是比较懂做吃的。”说这话时,潘爱婷熟练地打包好了一份煎包和豆浆。

文三街3D大屏往东400米,就是潘爱婷的小吃店。

5年来,每年的重阳节前后,她都会免费给九莲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送煎包,今年发出了360张提货券,每张券可以领5只煎包和一杯豆浆。

讲起她知道的大老板

“你知不知道,对面电脑城开起来后,出了多少大老板啊?”潘爱婷问我。

文三街曾是杭州最负盛名的数码一条街,走出了施继兴、吴鹰、翁南道等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在很多创业者眼里,这是一条承载着无数“创业神话”的路。

“这些都是叫得响名字的,我跟你说说你不知道的。”潘爱婷有点兴奋,好像在说一个只有她知道的秘密。

她停下了包馄饨的手,认真跟我讲起她知道的大老板——

这里就是开了电脑城,人气才旺起来的,很早以前也是很冷清的。那个时候,这里还有一条河,蚊子像手指一样大。

有个老板做得很大,他是第一批在电脑城卖电脑的人,后来在雅仕苑买了很大的房子,在上海也买了房子,公司也开得很大。

还有一个住在我们九莲新村的上海人,做电脑配件的,也做得很大,在昌地火炬大厦租了一整层楼,让我去给他做办公桌椅,我是从家具厂出来的嘛。

他让我叫他“贝加”,车子也买了好几辆了,蛮厉害的。

但是呢,这碗饭也不是所有人都吃得香的,也有人做不下去,回老家了。

在这条街上这么多年,混得好的混得差的,我都见过了。

现在,潘爱婷时常还会去电脑城里逛逛,找她在电脑城里几个“还熟的”老板,聊聊以前,也说说未来,都是以前一起在文三街上做事的老朋友。

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近一年来,随着24小时智慧超市、NFT数字藏品等在文三街上线,杭州人在这个街区解锁了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生活场景。

但对潘爱婷来说,这些新潮的东西,她并不是很关心。

“我都这把年纪了,没有那么重的好奇心了啊。”不过,在她眼里,自己确实也已经过上了数字生活,“现在来店里买生煎包,都是用手机支付的。文三街有个App的,店门如果有东西掉下来,数字城管都看得到,很智能的”。

2021年,文三街升级改造时,曾有一些商户被腾退或者搬迁,潘爱婷一度也以为自己又干不下去了。“后来还是留下来了。”潘爱婷包完一沓馄饨皮笑着说,文三街上,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热闹的。

她的笑容里,有对家门口的文三街未来发展的憧憬,也有对越来越多的人来吃生煎包的希望。

走出小吃店,我给翠苑街道党工委委员杨艳打了一个电话。她说,“数字生活街区,重在生活,数字只是一个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手段。不管文三街怎么升级,有烟火气的小店和时尚潮店都是可以并存的。”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城的繁荣景象,车水马龙,商旅云集。人声鼎沸的码头上,船夫、纤夫、搬运工人干着自己的营生,小贩摆着小摊做着小生意,先生在勾栏瓦舍里说着书。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要为杭州人“画”一幅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会有奇思妙想的数字化场景,也少不了像潘爱婷这样的小吃店。

那么多人总要吃饭的吧

潘爱婷说她就是那个文三街上混得不太好的老板,“没有做大生意的头脑”。

“我嘴巴快啊。卖电脑桌那会儿,别人问我从哪里进货的,我就跟他说了,结果他就跳过了我。”潘爱婷也很无奈。

她下岗时,女儿才上一年级,“怎么办呢?日子还得过下去啊”。

和电脑两次打交道失败后,潘爱婷瞄准了餐饮市场。

“这个总不会被淘汰吧,人都得吃饭的啊。”这位3次创业的杭州人信心十足,“那么多年轻人在文三街上班,早些年,附近又没有什么吃的,特别是中式早点,我就琢磨着,干脆自己开个早餐店”。

文三街上到底有多少人?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里,有15幢大楼,包括晶信、中茵、伟星、东信、天苑、莱茵达、颐高创业、文三数码、华星科技、钱江科技、中小企业、昌地火炬等十多座大厦和黄龙万科中心、华星时代广场、浙江省乡镇企业局。

这些大楼里,除去沿街的商铺,一共有1005家企业,总计26145人。

这些人,在文三街上逐梦,也为潘爱婷带来生意。

每天早上6点,小吃店就开门了,一直开到傍晚“没什么人来的时候”。

来吃早饭的,大多是在文三街上班的人,有写字楼里的,也有电脑城里的,也有中午专门跑过来,吃上一碗馄饨加煎包当午饭的。

“年轻人现在在外面吃一顿午饭不便宜的啊,得二十来元吧,谁赚钱都不容易。他们愿意来我这儿,可能是我这儿卖得便宜吧,十多元钱就能吃饱了。”和以前做电脑维修生意时一样,这次,潘爱婷还是“以价格取胜”。

现在,女儿已经不用潘爱婷操心了,她只想着,“日子过得下去就行,没想过赚大钱”。

5年来,文三街这间小吃店里的煎包,填饱了许多杭州人的肚子。潘爱婷说,几乎每天都要用掉20斤面粉、20斤肉,大概能做400个生煎包。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