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要来了 去进德寿宫看什么?怎么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1-15 07:12:09 Tue   

8c1e69904b26b93222e33816023f76d7_zjrb2022111500006v01b006.jpg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本报记者 姚颖康 吕之遥 摄

76dc20e044b2bf93af25a1fb63bc6886_zjrb2022111500006v01b004.jpg

重华宫正殿。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11月14日,因一道岱赭宫墙火上热搜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迎来了首次媒体探营。

先做个简介:德寿宫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它作为宋高宗赵构退位后居住的宫殿,当时和南宋皇城遥相呼应,坊间人称“北大内”。虽然是养老之用,但这个非正式的皇宫,却以“气象繁盛”著称,后苑园林尤其精美奇巧。从2001年开始,历经4次考古发掘、2年标识复原,德寿宫一直被视为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代表作。

如今进度条走到了99%,很多人却有些“近乡情怯”: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德寿宫,“出圈点”究竟多不多?“含宋量”究竟足不足?

笔者觉得,不妨“剧透”一二,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在德寿宫里,究竟看什么?怎么看?

这事,有讲究。

(一)

很多人走进德寿宫最朴素的想法,不过是希望瞧一瞧那座拂去历史烟尘,款款走来的宫殿,希望借此见一见八百年前的云和月。

但如果你是奔着“气象恢弘”和“皇家气派”而来,那现实可能会有些“骨感”——

在南宋临安城的版图上,鼎盛时期的德寿宫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11个标准田径场的大小。

而在今天的杭州地图上,德寿宫的考古发掘面积仅有6900平方米,“重见天日”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

这一角“冰山”,既没有北京故宫博物院72万平方米的恢弘体量,也不及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辽阔景观。

隐匿在红墙后的这一方天地,能否承载得住外界的期望?

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两种矛盾感,值得白描一二:

第一,德寿宫里不见景,却又处处是景。

从重华宫大殿一路向下,你就能看到中区最核心的景观——

乍一看平平无奇的土质遗址,依然保留着出土时的原生态,尘满面、鬓如霜。在考古专家眼里,这些遗迹是珍宝;但对于“门外汉”来说,遗址就像是“土坑”,晦涩难懂。

怎样让老百姓看懂德寿宫?

数字展示,可以勾勒出时间的模样:

在这里,遗址就是一块巨大的“投影屏”,里面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柱础都能不断“生长”,直至还原整个重华殿的建造过程。

观展者全程不用佩戴VR眼镜,肉眼就能看到德寿宫的前世今生。

742e0bfb4a89ec8ddab0686dcce84965_zjrb2022111500006v01b003.jpg

西区遗址。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第二,德寿宫里不闻声,却又处处是故事。

与其他文物展陈中动辄数千件的规模不同,德寿宫的190余件陈列文物虽然“不施粉黛”,但依然能看出宋式宫廷生活的审美意趣:

从三枚陶制的围棋子,能一窥宋高宗的“退休生活”;一方龙泉青釉占景盆,能遥赏宋人“四般闲事”中的插花之美;一片漂洋过海的玻璃,折射出南宋的“奢侈品”风格……

即使是用来铺砌地面的窄长条灰砖,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香糕砖”。通过这块砖的花纹,看到的是宋代宫廷营建时的“打花”技艺。

800年前的古都临安,就这般面目生动了起来。

(二)

不可否认,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穿越。

从2001年“初见天日”到2020年“平地起高楼”,再至“百米红墙”火上热搜,为何独独对德寿宫,大家期待值拉满?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在德寿宫的“官方介绍”中,出现了五个“首次”:首次最大面积露明展示复原研究最充分的南宋遗址、首次原址原貌原标识复原展示南宋皇家建筑形体、首次大规模数字化复原展示遗址、首次最大面积系统性开展南方潮湿环境下土遗址保护、首次全面展示南宋历史文化与社会风貌。

换个角度理解:虽然贵为曾经的南宋都城,但这样的遗址,杭州并不多。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定与积淀的历史资源相协调。

从上世纪80年代杭州发掘南宋皇城遗址开始,过去的近40年间,杭州持续在历史长河中“大浪淘金”,就是为了找到一张能代表杭州宋韵的古都名片。但由于历史原因,杭州的宋韵留存一直以来都是“零敲碎打”。

这直接导致杭州宋韵文化的挖掘成果难以集中展示,考古价值的高端维度上也有短板。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张彧 张梦月 马赛洁 通讯员 李凌婧 沈欣宁 王哲 汤李郁 胡金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