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住的地方有弹棉花的,还有磨刀的,那时候的师傅刀磨得可好了,拿回来跟新的一样,现在不知道哪里还有磨刀的。”有读者向每满记者问道。
杭州哪里还有磨刀的?每满记者找到了。在拱墅区潮鸣街道的所巷社区里,杜纪根师傅开了一个小小的磨刀铺子,修磨各类刀剪。
15岁开始学磨刀 一磨就是57年
“磨剪子嘞,戗菜刀”,小时候,这吆喝声响彻街头巷尾。手艺好的磨刀师傅,刀磨得又快、又好。
杜纪根师傅今年72岁,15岁的时候就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学习磨剪刀,“那个时候是在现在的庆春电影院附近,一边学一边干活。”20岁的时候,杜师傅带着自己磨刀的手艺进入了南湖农场,后来又辗转到服装厂磨服装剪,“这服装剪是最难磨的剪刀之一了,磨不好,裁剪衣服的时候就不利落。”
在服装厂工作多年后,杜师傅办了停薪留职,开起了自己的磨刀铺子,“一开始是在凤起路农贸市场后面,后来搬到现在这里”,杜师傅的铺子在所巷的最东头,一条红色横幅写着“所巷社区便民服务点 专业修磨各类刀剪”。
算下来,杜师傅已经跟磨刀这门手艺,打了57年交道了。
每半个月就要用掉一块磨刀石 他磨好的刀,又亮又锋利
磨刀主要是两道工序,粗磨和细磨。粗磨就是用砂轮机将刀面上的锈迹磨净,将刀的缺口磨掉、锋刃磨出来。这是最考验功夫的,“手和刀都要放得平稳,我磨了这么多年的刀,手上的劲很均匀,放上去心里就有数。”杜师傅的砂轮机也有45年的光景了,“自从我开始用它,它就没坏过,现在的砂轮机都不经用了”,杜师傅反复地说着这句话。
细磨就是在磨刀石上将粗磨后的刀面打磨光滑。磨刀石也有讲究,杜师傅买的都是宜兴产的磨刀石,“这磨刀石最重要的就是平整,不管什么形状,平了才能把刀磨好。”每半个月,杜师傅就能用掉一块磨刀石。
“除了服装剪,最难磨的还有理发剪,摸得不快不平整,卡头发,那可要出事情的”,杜师傅说,如果能把理发剪和服装剪磨得好,那就可以出去靠磨刀讨口饭吃了。难磨的还有小剪刀,“我宁可磨这种大剪刀,用力用得爽快”,小剪刀就很费功夫,力道要掌握的很精准,不然就容易用力过猛磨坏了。
说到这,杜师傅跟每满记者说:“以后家里有新剪刀,可以拿来磨一下”,杜师傅告诉记者,“新剪刀都是要开了锋才好用”,说罢,杜师傅还展示了一下刚刚磨出来的剪刀,本来平整的剪刀背,现在带着凹进去的弧度,剪起来确实比平整的时候又顺滑了很多。
大的家用剪刀磨一次收费7元 有的顾客专认他磨刀
四千元,是杜师傅每月的平均收入。杜师傅的价目表上标注着近20种刀具的价格,基本每件都只要十几元,最大的家用剪刀磨一次也只需要7元。“杜师傅的价格是真的公道”,黄阿姨夸起杜师傅就停不下来了,“之前图方便在楼下磨了一次,35块钱,结果这才不到一个月,就又坏了,只好来这里再磨一下”,一九九几年的时候,黄阿姨就已经来找杜师傅磨刀了,“他磨的刀,几年都不坏。”
“过年前后的生意是最多的”,因为知道杜师傅生意好,很多想过年前磨刀的顾客,都会主动等到过完年再来磨磨“新年第一刀”,天热的时候,杜师傅的生意会稍微少一点,“平时就是早上来的人最多,买菜顺便就来磨一下刀。”
除了这些街坊熟客,杭州市内,有人专门从三里亭、景芳、北景园、笕桥这些地方来找杜师傅磨刀,“他们有些人之前在我爸爸那里磨过,就认准了我们这一家人的磨刀手艺了。”甚至德清、海宁这些地方,也有慕名而来的顾客,“那种服装厂,几十上百把剪刀,从老远拿过来,放在我这里慢慢磨。”
磨刀57年,杜师傅的生活和刀已经分不开了。杜师傅的抽屉里,有不到手掌大的绣花剪,也有父亲留给他的老式剃刀。 “这剃刀是我父亲留给我的,至少有50年了,那把绣花剪是朋友送的礼物,也是将近半个世纪的老古董了,这东西,你送到博物馆去,博物馆也得给你发个100块的奖金。”说到这里,杜师傅还开了个玩笑。
现在,杜师傅一般都是早上五点起床,从余杭出发,公交加地铁,花两个钟头到店里。但他风雨无阻,基本每天都要来, “儿子一直劝我不要做了,觉得我太辛苦了”。杜师傅的儿子总是劝他收掉摊子,年纪大了,该是享福的时候了。
但是杜师傅却有自己的坚持,“这是祖传的手艺,放弃实在是太可惜了”,再一个,杜师傅也觉得自己身体还硬朗,还可以再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