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西湖已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样板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1-12 08:53:37 Thu   

12997135_rbtpzzy_1673449568828_s.jpg

西湖落日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西湖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这也是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之美,独一无二。西湖的自然、人文、历史、艺术融为一体、和谐相生,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西湖文化景观,传递着中国的山水美学,也传递着中国的文化自信。西湖申遗成功,是杭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当得知西湖申遗成功后,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西湖。”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西湖景区始终坚持“天人合一”的理念与实践,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公约》,坚持走着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特色道路,全力推进西湖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12997144_rbtpzzy_1673441507736_s.jpg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鸟类“落户”西湖

出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成立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西湖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建立起全面、系统、多层级的遗产保护评估和预警监测体系。全域1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得到了保护修缮、恢复重建;环西湖沿线全线贯通,公园、景点和博物馆围绕着西湖全部免费开放,形成一圈璀璨的文化带;西湖水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作为杭州的“根”和“魂”,如今,西湖已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样板,这颗明珠,正愈发透亮,熠熠生辉。

可持续发展 让西湖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要说最了解西湖水的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水域管理处生态科技科的杨俊肯定算一个。自2010年进入西湖景区工作后,她和同事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监测西湖的水质和生态状况。

“我们的工作有点像西湖的专属医生,每周会定时到西湖水域监测点位采集样本,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有异常,就第一时间处理解决,保障西湖水环境的平稳。”

杨俊进单位的第二年,西湖申遗成功,这些年来,她陪伴着西湖,也见证着它变得越来越好。

“工作这些年,天天跟西湖见面,但西湖总是看不厌,而且越看越美。特别是随着西湖水质的不断改善、周边园林景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鸟儿来西湖边安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就特别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12997139_rbtpzzy_1673441459720_s.jpg

西湖杨公堤

记者跟随杨俊,坐着船来到西湖监测点位,体验了一把“西湖大夫”的日常工作。

“我们每周对西湖进行两次水质检测,随身都会带着溶解氧仪、透明度盘、叶绿素测定仪等对12个监测点进行采集记录。”

记者看到,在茅家埠监测点,杨俊与同事姚思鹏分工协作。姚思鹏用特制的采样桶采集水样,并用各种电极等设备检测指标数值,杨俊则在一旁仔细记录、校对,确保每一项数据都准确完整。

“现在西湖里的动物越来越多,尤其是秋冬季节。你看!那块‘水生动物保护区’标牌上站满了鸳鸯,它们相互嬉戏,一点都不害怕我们。人与自然多么和谐啊!”

2021年10月,杭州西湖首次启动大规模专业性鱼类多样性调查,西湖工作人员通过在西湖的茅家埠、西里湖、外湖心、少年宫、乌龟潭、长桥湾、小南湖和北里湖8个区域定点网捕,按种类和食性分析计算各点位鱼种的数量及生物量,最终统计出西湖各鱼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和生长情况,进一步夯实西湖生态研究和科学治理的基础。

除了鱼类,西湖景区共开展了六大类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累计调查225次,共调查西湖景区陆生高等植物1223种、陆生脊椎动物238种、水生生物250种、大型真菌77种、昆虫1353种。依托杭州植物园等科研平台,西湖景区还引种了4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

“通过调查,我们对西湖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我们清楚地观察到,随着环境的优化,西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丰富。”姚思鹏说。

西湖里鸳鸯成群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俞倩/文 张之冰/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