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寿宫的梅花 记者 江玥 摄
由于昨天天空的云层有点多,早上回暖不太明显,到了下午1时,杭州实时气温也只有11.9℃,但今天气温将上演“狂飙”!杭州气象台预计,今天最高气温可以达到22℃左右,杭州人将收到春天体验卡一张,就是体验时间有点短,仅仅一天。
今天夜里起受冷空气影响,杭州有一次降温和北风增大过程,过程降温幅度6~8℃,21日早晨最低气温1~3℃,有霜冻,山区-2~0℃,有薄冰。明天白天最大偏北风将有5~7级,山区和江湖水面6~8级,夜里风力减小到4~5级。21日还有一次东北风风力增大过程。
另外,今天夜里开始到明天上午,冷暖气团“掐架”将会带来一些小雨,但大家不用太担心,因为暖湿气流较弱,水汽不足,所以降雨量会比较小,而且“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基本上都是下在夜里,对白天的出行影响不大。
杭城赏梅正当时
气温回升,春意越发明显,梅花这两天也是越开越热闹了,尤其是德寿宫里的红梅,在红墙的映衬下更是招人眼球,最近美图火爆了橙友圈。
趁着今天天气大幅回暖,阳光好又是周末,正好可以出门赏梅了。虽然德寿宫的门票来不及去约了,但杭州可以赏梅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植物园里的灵峰,还有孤山、虎跑公园、西溪……如果想拍红墙,钱王祠里有一棵白梅也进入了盛花期,这两天在社交平台上也是很火爆。钱王祠纪念的是五代十国的钱镠王,位置又在柳浪闻莺旁,打卡完红墙白梅,还可以顺便去西湖边溜达溜达。
另外三台山这里还藏着一个小众赏梅地——高丽寺,可能很多杭州本地人都没去那里赏过梅。高丽寺,全称慧因高丽寺,始建于927年,原名“慧因禅院”。根据《慧因寺志》记载,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每次来杭州,必要去打卡一番,他说:“吾独爱其古寂。”从北宋到元末的三百多年间,高丽寺一直颇为兴盛。后来,高丽寺因年久失修,毁于大雨。
现在我们看到的高丽寺,是2007年参照《古高丽寺图》重建的,考虑到该寺鼎盛期在宋朝,建筑风格为宋式,还巧妙融入了唐代风格、江南特色和高丽元素,非常古风,加上游客不多,环境也是极为清幽静寂。如果说德寿宫、钱王祠里的梅花走的是宫廷风,那这里梅花走的就是禅意路线,而且附近还有浴鹄湾和乌龟潭可玩。
说到梅花,可能会有人疑惑,梅花不是开在腊月里的吗?腊月里开的叫蜡梅,虽然名字里带个“梅”字,实际上并不是梅花,而是单独归属一个非常小众的科属——蜡梅科。梅花属于蔷薇科杏属植物,和“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杏花是一个属的。
梅花的盛花期就是冬末春初,“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梅花傲雪凌霜的姿态,自古就受人追捧,尤其是到了宋代,更是盛行“梅花崇拜”之风,还不仅仅是写个诗词咏个梅,就像如今流行取名叫“辰”和“玥”,当时的文人很喜欢用“梅”作为自己的字号,如梅亭、梅峰、梅津、梅溪、梅屋、梅谷、梅崖、梅村等。
国产剧入围了柏林电影节?
春暖花开,一年一度的第73届柏林电影节也于当地时间2月16日拉开帷幕,今年包括主竞赛单元在内,共有15部华语电影参与竞赛或展映。其中,中国美院老师刘健的新作《艺术学院》和张律导演的新作《白塔之光》,齐齐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参与角逐本届含金量最高的金熊奖。这两位导演已经是第二次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了。
《艺术学院》是一部二维手绘动画长片,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在南方艺术大学的青春轶事,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导演刘健更是使用了中国画的一些手法来绘制场景、勾勒人物。这也是继《大世界》之后,他的作品时隔6年后再次入围,同时也是中国动画电影第二次入围主竞赛单元。
张律导演的《白塔之光》,讲述的则是人们在亲情、爱情的羁绊下,互相治愈与陪伴的温情故事。这也是继2007年的《边界》之后,他的作品第二次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有意思的是,今年还有一部国产剧《平原上的摩西》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的电视剧单元。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柏林电影节怎么还有电视剧参赛?这是今年才开始新增设的“最佳剧集奖”,由3名评审组成评审团,在剧集展映单元评选出一部最佳剧集授予该奖项。柏林电影节还是首个增设剧集奖项的国际A类电影节。
《平原上的摩西》改编自双雪涛同名小说,只有短短6集,由张大磊执导,刁亦男监制,董子健、海清、邱天、艾敬、董宝石等出演,豆瓣评分7.6分。张大磊导演的另外一部短片《我的朋友》(周迅、王一博主演),也入围了短片竞赛单元。
今年不只“主竞赛”单元,柏林电影节中同样受人瞩目的“全景”和“奇遇”两大单元,也均有中国影片入围。
90后导演邬浪执导的首部长片《雪云》入围了旨在鼓励探索新艺术形式的“奇遇”竞赛单元,该片灵感来自邬浪2021年入围戛纳的同名短片,由李康生、李梦和仁科主演。
韩帅的《绿夜》则入围了“全景”单元,他此前曾凭借《汉南夏日》获得2021年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最佳影片。
据悉,本届评委会主席将由《暮光之城》女主角扮演者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担任。中国导演杜琪峰是本届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之一,他也是继张曼玉之后第二位担任过柏林、戛纳、威尼斯三大欧洲电影节评委的香港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