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限行”成杭州市民普遍关心的一件事情。橙柿互动·北高峰观察认真做了五个方面的采访,供大家参考。杭州作为一座可沟通城市,坦诚交流,有助于城市更好地发展变化。
01
北上广深成都等城市当前的限行措施
对于经常需要开车出门的市民来说,限行是他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放眼全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成都等城市,对机动车都有限行措施;也有曾经实施限行的城市后来又取消了限行,比如贵阳。
北京限行比较严格
限行对象分为三类
北京的限行相对严格,限行对象分为三类,分别为北京牌照公务用车、北京牌照私家车、外地牌照车。
对于北京牌照公务用车,每周限行一天(0时到24时),范围为整个北京行政区域。
对于北京牌照私家车,限行时段为7:00-20:00,范围为北京五环内道路,不含五环。也就是说,五环外可以随便开;早7:00前和晚20:00后也可以随便开。
对于外地牌照车辆,除了要和北京牌照私家车一样尾号限行外,在每个工作日的7:00-9:00和17:00-20:00都不能驶入五环路及五环以内道路。
此外,外地牌照车进入北京六环以内道路行驶,必须办理进京证,北京市内的多条道路全天禁止外地牌照车行驶,包括二环主路、长安街及延长线三环内路段、广场东/西侧路、南/北池子大街、北/南河沿大街、府右街等。
外地车进上海城区要限行
沪C不能进城
上海是中国最早汽车限购的城市,也是最早限行的城市之一,目前的限行主要针对外地车和沪C牌照车辆。
外地车牌进上海,除了周六、周日和全体公民放假日,在7时至20时不准驶入中心城区的高架、隧道等路段,包括延安高架路、南北高架路、沪闵高架路等。
此外,外地车牌车辆若需要进入上海内环,在周一至周五7时至9时、17时至19时 (周六、周日和全体公民放假日除外)需限行,工作日非交通早晚高峰及周六、周日和全体公民放假日不限行。
上海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沪C车牌,在上海外环以内区域全年都是全天限行。
外地车进广州
需要“开4停4”
广州的限行规定主要针对外地车,外地牌照车驶入广州市管控区域,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天,之后如果要想再次驶入该区域,必须间隔4天以上。所以这一措施也被称为“开4停4”。
这一限行措施有些“烧脑”,开4天停4天的规则是包括节假日在内的,算的是自然日,比较容易算错,广州市的限行范围也不要规则,大体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
为了方便市民,广州交警还推出了“开4停4”的微信小程序,让车主可以搞清楚这一规则。
深圳早晚高峰
外地车全境限行
深圳的限行也主要是针对外地车。
限行范围是深圳市范围内的所有道路(高速公路除外),限行时段为工作日7:00-9:00和17:30-19:30。
也就是说,外地牌照车辆早晚高峰在深圳全境限行。只有执行任务的军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持道路运输证件的客运车辆(不含租赁小汽车)及中型以上客运车辆,香港号牌(含香港内地牌和内地香港牌)、使领馆号牌车辆。不受上述限行措施限制。
成都工作日尾号限行
不区别对待本地牌和外地牌
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成都的限行措施对待本地车牌和外地车牌是一视同仁的。
成都采用尾号限行,每天有两个数字的车辆需要限行。限行时间为工作日7:30-20:00,限行范围为成都绕城高速(G4201)(不含)以内所有道路。
香港没有限行政策
以立体交通解决争道问题
我国的香港人口密集,没有限行政策,但香港的高架桥、双层路、回转线比比皆是。大部分高架桥定为单行道,以弧形分流车辆。因高架桥经过精准的交通测算,如此多的二层三层叠加道路,填补了地面窄路的不足,同时确保车速够快,避免引起车辆堵塞。
为了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香港大量建设天桥、地道、空中走廊,为行人拓展了很多步行穿梭的捷径。立体空间的科学利用,将人车分流,解决了混合交通的争道问题。
此外,香港的养车费用也不菲。登记税、牌照费、油费、燃油税以及停车费、海底隧道费等多项开支,令不少人对开车出行望而却步。
02
国外大城市多不限行
但有拥堵费等市场化调节办法
国外的大部分城市没有严格的限行措施,依靠的是完善公共交通、征收拥堵费等治堵。
比如英国伦敦,会采取收“拥堵费”等方法,削减市民开车出行的意愿。2003年起,伦敦出台政策,开始征收“城区交通拥堵费”。
该政策首先划定了一个交通拥堵区,主要为城市中心区域泰晤士河沿岸。规定凡在指定时段内进入该区域的车辆都应缴纳一定金额的“交通拥堵费”。规定缴费时间为工作日上午7时至下午18时,收费标准为每辆车每次进出区域5英镑。
伦敦出台“交通拥堵费”缴纳政策,是期望能控制中心城区机动车流量,从而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征收的这些费用,将用于公共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公共交通服务的提升。
从实际效果看,征收“交通拥堵费”在伦敦取得较大成效。分析认为原因在于其配备了完善的公共交通出行系统。地铁、公交、轻轨和城市火车这4种交通工具,是伦敦主要的交通分流方式,足以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出行需求。这也是伦敦实施“交通拥堵费”缴纳政策的坚实基础。
此外,国外也有一些城市是有限行政策的,但大多是为了环保限行。
比如法国巴黎,就决定当大气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以汽车登记牌的奇偶数来决定能否上路。
同时,国外对车型的限制比较严格,尤其是污染严重的柴油车。
比如日本东京,是禁止所有柴油车上路的,加装了排放净化器的除外,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惩罚。
相对来讲,雅典的做法更温和一点,会在高污染日根据车牌号对柴油车进行限制行驶。
意大利的米兰,也禁止所有高排放车辆进入市区,鼓励市民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相应的,有关部门会给予一定的公交优惠政策。与之类似的还有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明令禁止高排放柴油车进入市区,同时在高污染日实行公共交通工具全免费政策。
03
杭州高效联通的
新一代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已成形
在杭州,地铁和快速路这对城市交通的“双生子”,十多年来茁壮成长,一步步用速度换取市民出行的时间,用时间来拉近城市多极的空间,用空间来换取沿线的发展机会。
到今天,杭州高效联通的新一代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已然成形。
杭州的地铁网络
2012年11月24日,浙江省第一条地铁杭州地铁1号线在武林广场始发,不仅吹响了浙江省交通治堵五年攻坚计划的号角,更悄然改变着城市空间。
地铁1号线开通后,地铁改变了人们的“区位”概念,西湖、湘湖与金沙湖,不过是一趟地铁的距离。
2015年2月2日,杭州地铁4号线首通段开通,与已开通运营的1号线、2号线东南段初步成网。这张网将萧山副城、下沙组团紧密相连,也将钱塘江“揽江入怀”,用地下动能,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6年12月,杭州地铁三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总里程196.1km。
紧接着,2017年6月,杭州市发布《轨道交通建设五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21年)》,杭州将全面开通运营10条地铁线、2条城际线,建成总里程达446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5年间,杭州新建了将近400公里轨道交通线网。
2016年,地铁16号线驶进临安,成为第一条开通的城际线路。
2018年,《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2017年-2022年)》获批,杭州首条轨道快线,机场轨道快线(19号线)落地,规划线网总里程达到516公里。
2020年12月30日,杭州地铁首次连接机场,杭州首次实现地铁在“十城区”全覆盖,线网运营里程突破300公里。
2021年6月28日,杭州-海宁、杭州-绍兴2条城际铁路与杭州地铁线网贯通运营,首次实现杭州都市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
2022年9月,杭州地铁一、二、三期建设规划项目全部通车,杭州地铁线网总里程正式达到516公里。实现十城区全覆盖。
10多年来,杭州地铁线网累计客运量突破45亿乘次,在公共交通出行中占比超过68%。今年2月14日,杭州地铁全线网客流再创新高,达到405.42万人次,首次突破400万。
杭州的快速路网
再来看杭州快速路的版图。
1997年,杭州的第一条快速路——中河高架(文晖路匝道-望江路匝道)开建,隔年开通。
2002年,因杭州提出“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向,东西走向的德胜快速路建设提上了日程。
2014年,当杭州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规划结构,“三纵五横”的快速路骨架网络规划升级为“四纵五横”,新增贯穿城西的“吉鸿路-紫金港路-紫之隧道”,把三墩北、城西、之江和杭新景高速都串了起来。
2017年,快速路承担起“45分钟时空圈”的使命,为杭州沿江区域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助力“拥江发展”战略。
20多年间,杭州快速路网不断“生长”,越织越密。
从2018年开始,快速路网建设更是突飞猛进。截至目前,杭州全市新建成45个快速路项目,全市快速路通车总里程达480公里(不含绕城高速),居国内城市前列。
如今,在城东,钱塘快速路、江东大道快速路两条快速交通走廊,承担起“城市东扩”的重要使命。
在城西,天目山路、文一西路、留石快速路、彩虹快速路西延4条东西向大动脉,共同构成了城西科创大走廊“一体两翼”的“金纽带”,串联起大走廊区域重量级的产学研高地。
在城南,彩虹快速路、江南大道、时代大道、风情大道、通城大道南延,推动了江南副城深度融入主城区,实现“萧滨一体化”发展。
在城北,莫干山路、秋石快速路、东湖快速路北延,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大城北建设。
杭州绕城内,“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全面成型;绕城外,快速路网十城区全覆盖,实现了“1小时交通时空圈”。
纵横交错的快速路网,链接了交通枢纽,串联起产业集聚区,释放了地面交通压力,同时对杭州城市空间结构扩展起到了骨架支撑和积极引导作用。
目前,杭州已启动新一轮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21-2035年),向着“两环八横五纵八连”的快速路网新格局、新目标迈进,预计到2023年,杭州快速路总里程数将突破500公里。
04
截至去年9月
杭州市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40万辆
今年1月13日,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发布的全省道路交通管理数据显示,杭州汽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
对比数据可以发现,2012年浙江燃油汽车注册登记量是新能源汽车的1706倍,到2021年,两者差距已经缩小到6.2倍。
近几年,杭州新能源车辆上牌量还在持续增加。
2021年,快报曾报道,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时杭州已有新能源机动车近16万辆。
而据电力部门数据,从2021年起,杭州电动汽车市场进入井喷式增长期,截至去年9月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40万辆,其中电动私家车突破28万辆。
在杭州上路的新能源车辆中,有相当一部分“绿牌车”从事网约车运营,这些新能源网约车行驶强度高,几乎整天在路上跑,增加了路面上的整体车流量。
昨天下午3点半,杭州市交通拥堵指数实时监测平台显示,快速路平均车速为42公里/小时,主要地面路平均车速为27.6公里/小时,交通拥堵指数为3.71。
其中,较为拥堵的区域,包括留石快速路石祥路附近、德胜快速路东向西方向从红普路至文一路附近,秋石高架与艮山西路附近。
另外,景区北山路、杨公堤一带,灵溪隧道、南山路与万松龄隧道等道路拥堵系数明显,市区地面道路包括中河路南北向,环城西路往景区方向也较为拥堵。
昨天下午3点30分,杭州地面道路和快速路实时路况
05
杭州限行政策的历史
2011年10月8日起,为缓解城区交通“两难”,杭州主城区实施周一至周五早晚高峰时段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
当时,限行时段为7:00-8:30;17:00-18:30的早、晚车流高峰期。按机动车号牌(含临时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对应限行。限行后,早、晚高峰平均车速分别提高18%和16.9%。
2014年3月26日零时起,杭州在全市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措施,同时采取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调整的双重措施。
简单说,就是从当年3月26日起,杭州开始限牌,并准备从当年5月5日起,扩大限行时间。杭州为此还新辟城西环线、地铁接驳线,开通高峰地铁换乘线,双层巴士、快速公交也纷纷增援城西区域。杭州市交通部门表示,杭州在出台限牌措施前,酝酿了2个月的时间。
2019年3月11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部分开放非浙A号牌小型客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在我市错峰限行区域内通行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在杭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为妥善解决非浙A号牌小型客车高峰时段进出杭的紧急通行需求,经杭州市政府研究,决定按照“提前报备、次数控制、急事通行”的原则,实施“部分开放非浙A号牌小型客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在杭州错峰限行区域内通行”的便民利民措施一年开放12次,1月内确有紧急需求多次来杭的,可在12次总量内自行调剂。
2019年7月29日,又一新政实施:从当天开始,杭州部分开放非浙A号牌小型客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在限行区内通行。每辆非浙A号牌的小型客车,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允许通行的次数不超过12次(2019年为6次)。
2021年2月3日,杭州首次尝试在春节期间暂不实施错峰限行措施。
根据当时城市大脑的分析,杭州市2021年春节前交通流量较2020年同期有明显下降,延误指数也呈逐日下降趋势,高峰时速明显上升。数据显示:高峰在途量下降10%,最高在途量低于30万;高峰平均延误指数下降13%,不到1.5,处于畅通水平;主干道高峰均速上升12%。交通运行明显好于日常工作日。
2021年3月1日起,杭州错峰限行新开始实施,新政中设置了“浙A区域号牌”,同时对外地车在杭高峰期通行时间和路段有了进一步限制。
2022年春节期间,杭州第二次推出暂不实施错峰限行的便民措施。
从去年12月21日开始,杭州市区地面道路暂停错峰限行,至目前已近两个月,至于何时取消暂停,还没有明确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