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施工的工地。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是最早出去的一批,也是最受建筑行业“清退令”影响的人群。”夏柱智告诉记者,他们生长在集体时代、有农业劳动的经历,他们最先出去打工,做的也是最苦最累的活。他们对“超龄”实际上是不理解、不能接受的,他只有干得动干不动、愿不愿意干的概念,没有法律上“超龄”的概念。
夏柱智称,所谓的60岁“超龄”,是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来界定的,其中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据了解,对于退休年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可申请退休;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可申请退休。
但夏柱智认为,这适用于正规的劳动力市场,但建筑业中存在农民工不签订劳动合同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此外,“超龄”实际上是一个管理术语,包含了一个价值判断——他们超龄了,应该退休了——忽略了农民工本身的身体状况、就业意愿和家庭收入状况,有点“一刀切”了。
采访中,一些超龄农民工向记者表示,自己如果在老家,收入来源是比较有限的。老傅称,自己能拿到的养老金,每年也就一千多元,养老保障不太够。
据了解,我国目前施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98元。
近年来,许多省市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在不断上调,但不少地区相对还是较低,每月在100-200元之间。因此,一个人能拿到多少养老金,在基础养老金之外,更取决于其个人账户部分缴纳数额的多少。而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缺乏缴纳养老保险的意识,导致到了退休年龄之后,能拿到的养老金比较有限,这也是很多超龄农民工不得不继续外出务工的原因之一。
往何处去?
给未来8000万农民工一个答案
在凤起路立交桥下,等零工的人还会每天来到这里。
“什么都能干”是他们最常说的话,小到通马桶、打扫卫生,大到装修房屋,他们都会接下来。在交谈中,一些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虽然挣得不多,但相对自由,但也有人希望重返工地。
立交桥下等待工作的人。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7.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十年间将有近8000万农民工面临超龄问题。
在社会对“超龄”农民工热议的同时,已有一些地方对“一刀切”的政策进行纠偏。去年6月15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公告称,实行柔性用工管理,分岗位确定用工年龄,避免建筑行业农民工“超龄”一刀切。此外,江西、四川等多地陆续出台类似政策要求。
紧着着当年11月,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导企业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为有就业需求的大龄农民工免费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夏柱智告诉记者,农民工没有城镇正规劳动力市场的退休金,因此即使超过60岁,农民工本质上还是农民。农民工主观上也没有“退休”的概念,他们很多人经常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干到不能动为止”,即使从事农业生产也是这样。
毫无疑问,农民工群体的生命安全是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但部分地区的实践案例表明,目前完全可以在不清退大龄农民工的前提下,大幅改善和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夏柱智曾调研湖北某县家政市政工程行业,该县大约有4-5万农民都在从事家政市政工程行业,其中空调安装维修经常需要墙外高空作业。夏柱智发现,一些大龄农民工会想办法自我调节劳动强度,几户人家凑钱买机械设备、智能设备,例如管道检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下地去查看管道。以往包工头组织作业时,也会依据个人的年龄状况、健康状况、技术状况和个人意愿来分配工作,避免工伤意外的发生。
对于“超龄”农民工的出路,夏柱智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由施工单位和包工头、建筑工人签订作业合同,加强安全意识与安全作业技能培训,购买统一的工伤意外保险,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适当放宽购买工伤保险的年龄限制。在一些行业发展规模较大的地区,在政府支持下还可以成立行业协会,在专业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禁止“一刀切”政策之外,政府可以提供的帮助还有很多。
“我们都知道,与城镇居民相比,超龄农民工可以享受到的退休待遇很低,每月几百元的养老金并不能保证他们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从长远来看,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是必要的。”胡钢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