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今年春茶季一群浙大“茶学生”做了近千次检测 这些检测数据可以派上大用场——未来智能机器也能炒出好茶叶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4-22 08:34:18 Sat   

最近,一帮浙大的学生每天都到龙井山头的一家茶企准时“打卡上班”,他们拿着专业的设备,穿着统一的工作服,严谨细致地工作着。

原来,学生们正在试验最新的科研课题——“龙井茶加工过程中理化特性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和装备研发”。通过这项最新的技术,以后龙井茶品质检测或许将更加智能和便捷。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参与西湖龙井茶产业相关的技术与产品研发,学生们的活力与热情,让茶科技、茶文化更有想象力,也为中国茶文化事业发展增添了更多可能。

15103089_rbtpzzy_1682092800000_s.jpg

春茶季检测近千次 记录各种茶样精准数据

“接下来检测的是牛背脊茶园的茶叶,大家准备一下。”张玉莹是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浙大生工食品学院”)的学生,也是此次科研项目的小组长。

从今年春茶季开始,她和同学们就每天在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驻点,进行茶样检测。虽然是高科技的检测流程,但是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耐心去执行,繁琐而枯燥。狭小的空间里,几个学生挤在一起,分工明确,耐心地完成着自己手头的工作。

记者看到,在同学们的身边摆放了众多西湖龙井茶样,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茶地,有群体种也有早熟种“龙井43号”。每检查一个茶样,他们就需要重复一遍相同的流程。整个春茶季,同样的工序他们已经重复了950次。

在检测开始之前,张玉莹先将茶样放在了传送带上,然后利用光谱仪进行数据检测。在光谱仪旁边,另一位学生则实时监测着数据,了解茶叶含水量、茶多酚含量等情况,最后进行数据记录与整理。每一份茶样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袋”,上面有对应的编号,以便后续研究。

张玉莹说,经检测发现,不同种类、不同茶地、不同炒制手法、不同时间采摘的茶叶数据都有差别。而这细微的差别,却是实验最珍贵的数据样本,也是影响茶叶品质和口味的重要因子。

数字化技术革新 智能炒茶将不是梦

这些年来,浙大生工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晓丽一直在从事农业信息化、茶园精细化管理和生产加工装备智能化研发。在她的科研项目中,许多都与茶行业相关,如茶叶品质快速检测技术与系统研究、茶叶生产全过程品质安全管控及加工关键技术和设备、名优绿茶生产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成套设备研发等。

“以前的技术只会对成品茶进行检测,但是却无法了解到,通过炒制工艺,为茶叶带来哪些变化。现在尝试对茶叶摊青、一次杀青、二次杀青、辉锅、回潮等加工过程及成品茶理化特性(颜色、水分、化学成分等)进行数据分析,将有助于推进茶叶品质在线快速检测的技术的产业化,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数据的积累,还将为茶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基于茶叶加工工艺参数和茶叶品质在线检测信息,开展茶叶加工实时信息感知与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有助于智能炒茶机器的研发。有这些数据做基础,通过人工智能构建智能决策系统,将它们作为机器的智能大脑,通过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来调整炒制手法与炒制温度,进一步推进茶叶加工工艺数字化、设备智能化发展。”李晓丽说,通过对数据的精准控制,未来用智能机器炒出好滋味的茶叶将不是梦。

15101147_rbtpzzy_1682087215052_s.jpg

茶企“牵手”高校 培养“实战”人才

今年4月4日,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与捐赠签约仪式在上海湖心亭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了707777元。未来,捐赠款项将用于支持浙江大学茶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包括人才的培养与引育、学科的发展与研究、国际交流和基本建设等。

而这个因茶结缘的“牵手”,也为西湖龙井茶产业注入了更新鲜的活力。

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戚英杰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龙井人,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传统产业与时俱进。“这个产业,太需要年轻人才与先进的技术注入了,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让茶科技不断创新。”戚英杰表示,浙大茶学专业1952年成立,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是国内一流学科,有着茶学领域顶尖的科研人才,希望西湖茶村与浙大牵起手来,一起保护好“西湖龙井”这片珍贵的金叶子,让茶行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

据了解,在未来五年内,浙江大学茶学系将培养70名茶学专业的博士及博士后,把茶学科研和教学推向更高水平。接下来,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也将成为浙大茶学系的教学科研基地,让学生们可以在龙井茶村“实战”研究。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俞倩/文 张之冰/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