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一滴水”探寻大海的方向——“八八战略”指引下的“下姜共富路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6-12 14:43:38 Mon   

风景:万紫千红总是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或许,读懂下姜及“大下姜”带来的启示,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

如何找到保护和利用的最佳平衡点?如何丰富业态、增加“两山”转换的含金量?如何让绿色生活方式发自内心、成为自觉?“两山”文章还需做得更足。

怎样融合一二三产业?让游客留下,让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升级?这事关农民对农村发展的信心。

怎样实现“一片富”到“全面富”?如何让“先富”带动“后富”,使更多农户增收?共富,是一篇大文章。

20年来,“八八战略”成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作为这一战略映照在杭州的具体实践,“区县(市)协作”成了杭州解决“东强西弱”“城快乡慢”不平衡问题的“金钥匙”。

早在1995年,杭州便启动结对帮扶。2010年起,杭州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开创形成了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三江两岸”生态综合保护等机制。2021年,杭州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区县(市)协作高质量推进山区4县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建立完善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镇街结对、村社结对、干群结对“五大机制”。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谈到,13年来,市财政坚持每年统筹专项资金,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促发展。此后,根据发展现状和新变化、新需求,杭州不断完善调整目标定位、具体任务、配套政策等。多年帮扶后,举措有成效。到了新阶段,必须跳出责任与道义,更多从市场化利益共赢上出发,触达城乡一体化的本质,真正全面协作、联动发展。

在建德大慈岩镇,帮扶资金被重点用于“荷美小镇”打造,培强包括莲荷种植、莲种培育、观光旅游、农旅民宿、特色文创等在内的全链条,传统产业焕新姿。

淳安县石林镇利用帮扶资金将闲置的村集体房屋,改造成手工日晒面加工厂房和仓储基地,再租赁给农户。不仅解决了产业用房,给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也带动了村民就业……

如今,“两山”理念引领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共识。

地处桐庐县西北山区的合村乡,九成是山,过去又偏又穷。近几年,在完成基本的设施建设后,依托生态优势,合村乡走出靠山吃山的新路子——发展乡村旅游。几年间,房车基地、滑翔基地、竹筏漂流、滑雪场等一个个大项目接踵而至。此外,杭州商旅集团正式牵手合村乡,探索乡村旅游全域运营新模式。

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通过品牌化引领、数字化支撑、组织化创新,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稻”路。即便土地流转费高达每亩1500元,永安村粮食播种面积仍在不断增长。3年来,农民人均收入从不到3.5万元增加到5.5万元,村集体收入更是实现大突破。

放眼杭州各地,乡村活力释放:有的成立“强村公司”,有的联姻国企共建,有的聘请职业经理人,有的招引第三方运营,各显神通寻求“两山”转化渠道,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与“大下姜”一样,越来越多的村庄整合资源连片组团、共谋发展。

位于临安区高虹镇的“龙门秘境”景区,由石门、龙上、大山三个行政村组成,经过多年运营,“龙门秘境”已成为临安乡村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桐庐县横村镇城东村,利用中心村的地理优势,与周边5村抱团发展,不断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的运营效益。202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760.1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96.69万元。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杭州交出了乡村振兴的高分答卷,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农”底盘愈行愈稳——

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83元,增长5.8%,增幅高出城镇居民 2.7个百分点,绝对值列全省第5位、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980元,排名全省第一。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22849元,增长13.5%,绝对值列全省第3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1。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3亿元,经营性收入137亿元,收入总量和村均收入都列全省第一;西部山区4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实现“5030”目标,东部地区近九成村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在中国大地吹响乡村振兴号角的今天,我们重温下姜的过往,见证下姜的奋进,感知时代的体温、节律和气象,见证“盆景”到“园景”再到“风景”的蝶变。展望且坚信的,是步入新时代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近2000个杭州乡村和广袤的中国原野,即将迸发的蓬勃生机。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整个中国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下姜这“一滴水”,映射出杭州的乡村之巨变,它欢腾着汇入江河,奔向大海。

读懂下姜

郑晖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

中国的农民,数千年来被称为“离地面最近的人”。他们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习惯了沉默寡言、安于现状。

时代的洗礼,让下姜和下姜人都不一样了。

如今的下姜,习近平总书记部署下的“先行先试”,已然开花结果,从“春暖花开”到“万紫千红”。在这里,我们遇见了更加自信的中国农民——从传统耕作、物资匮乏、封闭保守中解放出来,开民宿、玩电商,卖咖啡、搞文创,曾经的随遇而安变成勇敢追梦。而这样的农民,也正在更多的中国乡村涌现。读懂下姜,就能读懂“不一样”的缘由——“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姜人谋发展、求振兴的渴望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动力。

读懂下姜,就能读懂城市化高歌猛进带来的强劲动力,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带来的时代浪潮,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中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在乡村发生的最美妙的化学反应。

马克思曾说,理想的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下姜村,是一滴水,也是一世界,是给予理想社会最有想象力的馈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记者 谭飞 丁雄英 郑晖 摄影视频/记者 程海波 汪毅华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