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诗与远方”,正在向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敞开。
借着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举办的契机,日前杭州推出首批5条无障碍旅游线路,游客既可以在文博场馆游览,也可搭乘游船在水上观光,行程均涵盖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休息区、无障碍停车场等设施。针对重点文旅场域,杭州试图打通无障碍旅游的“最后一公里”。
景区更有爱,游览无障碍
在杭州,残障人士的旅游需求已经受到了关注。
今年6月中旬,杭州推出“看亚运·游杭州15+5+3特色旅游线路”,涵盖15条杭州经典游线、5条无障碍游线、3条水上夜游线路;8月中旬,杭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成验收组,对无障碍游线进行联合检查并正式验收。
看似寻常的5条一日无障碍游线,引起不小的关注:除了是杭州首批由政府部门联动推动建设与改造的无障碍游线之外,与该线路匹配的全套无障碍硬件与软件服务,为残障游客打开了通往“诗与远方”的小径。
5条无障碍游线主题分别为“西湖风景·南宋风华”“茶香古韵遇杭州”“千年运河·非遗传承” “文明曙光· 世遗良渚”和“潮起钱江·湘湖印象”,游线所涉及的岳王庙、三潭印月、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宋城景区、湘湖景区,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15个景区(景点)、文博场馆等,关键游览节点均配置了无障碍设施。如灵隐寺景区,实现了无障碍需求者与普通游客分流;西湖的无障碍游船配有手语讲解视频;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有无障碍观光电瓶车可以便捷预约……
杭州在文旅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尝试,正把城市往更美好的方向推进,也让文旅场域变得越来越有爱。
从细节出发,一把尺子量到底
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曾火爆全网。如何让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也能实现这一心愿?
据悉,杭州无障碍旅游线路设计及沿线旅游景区、文博场所(馆)优化改造历时两年,每一个细节都是线路设计及勘测团队“一把把尺子量出来的”。
“我们不只是设计线路,更多的是关注游线沿途的无障碍设施完善程度、标准化建设,以及对游客行进过程中的流畅程度进行把关。”作为该批线路设计及改造的专家组成员之一,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专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无障碍旅游研究所所长黄宝辉表示,一条畅通无阻的无障碍游线,由无数的细节服务组成,特别是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联与呼应。
比如线路要满足轮椅人士及婴幼儿车的自助通行,无障碍厕所设施须完善且牢固,文博场所(馆)的无障碍服务台设置要规范,卫生间报警器按钮点位、缘石坡道要设计合理,无障碍服务要常态化等等。
“它不是单一、分散的点位建设,而是要打通所有点位,形成无障碍环线。”黄宝辉透露,杭州的无障碍游线由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旅行策划经理、杭州市金牌导游与省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残障人士代表共同参与设计,尤其注重线路的连贯性、畅通感、安全性与舒适度。2022年以来,该批线路先后邀请了残障人士、老年人、未成年人、婴幼儿等特殊游客进行测试。
打破沟通壁垒,守护 “诗和远方”
在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顺利地踏上旅途后,如何与城市、美景、文物正常“交流”,并由此获得更长远的价值,这是杭州在设计无障碍游线时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显然,要让他们在旅行中真正获得幸福感,仅配备托底的无障碍设施是不够的。
作为杭州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的一部分,5条无障碍游线在设计改造中,出现一批气质内涵兼备的文博场馆,如刚刚通过专家组认证验收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被专家评审团认为是样板性的改造。
据了解,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杭州西湖景区无障碍旅游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重要内容。为了打破特殊人群信息接收不畅的壁垒,馆内不仅配置了盲文展厅、盲文导览、残疾人专用讲解器等设备,由阿里巴巴达摩院专家团队研发的智能手语系统AI小莫机器人也分布于各展厅,能将视频中的声音文字转化为手语;馆外的无障碍设施也深入每一处细节,如进出博物馆的轮椅通道配有低位扶手栏杆,展厅内专门设置了升降机,以解决建筑内外台阶高度差的问题。
当无障碍旅游由不可能变为可能时,打通无障碍旅游最后一公里的,应是细致入微的软件服务。
记者从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杭州公布了40个无障碍文化旅游服务示范单位,涉及景区、酒店、餐厅以及文博场馆,文旅供给体系在不断地完善中。杭州在探索无障碍文旅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中,试图开放更广阔的旅游空间,探索数字服务、人文服务的结合,打破沟通壁垒、实现精神层面的共振,这正是杭州文旅无障碍环境建设探索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