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花满杭城绿无尽 千年文华满城芳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9-28 11:58:10 Thu   

因亚运而生、为市民而动 市园文局努力让“杭州风景”成为“全亚洲风景”

亚洲花卉主题园

高架月季“空中花廊”

杭州日报讯 从平澜路入口至观澜路端口,一处处精心布设的绿色花卉景观“起承转合”,如播种、像珍珠,串联起整个钱江世纪公园。这便是眼下杭城最红的花园之一——亚洲花卉主题园。

“24小时不打烊的杭州花园新地标”“杭州首座开放式亚洲花卉公园”“杭州最浪漫的莫奈花园”……因亚运而生、为市民而动,日前开放的亚洲花卉主题园融合了杭城宋韵文化与亚洲植物文化,汇集了200余种花卉,让来自亚洲不同国家的游客都能感受到满满诚意。市民张福点赞:“家门口就能欣赏世界级园林艺术,杭州人的幸福感与园林花草密不可分。”

“不仅是花满杭城的靓丽风景,还有亚运之城的‘文化脉动’。”市园文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杭州人引以为傲的亚运年,市园林文物局全力以赴打造“花满杭城”风景线,策划组织了“亚运风采 文博添彩”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主题展览、发布亚运参观路线、开发文创产品等形式,发动全体市民群众“共建共享”,建设“城市花园”,讲好“杭州故事”,一起让“杭州的风景”成为“全亚洲的风景”。

绿满江南 花满杭城

“以前,赏花赏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景区,现在是在家门口。”家住城北体育公园的张晓喜欢紫薇,眼下正是紫薇云霞般灿烂的季节,她说:“十分惊喜,现在杭城‘顶流’的紫薇花主题公园竟然就在我家门口,经过杭州园林专家的调控之手,我爱的紫薇可以开半年呢。吃完饭就能去公园散步赏花,真是美事一桩。”

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园林间,让整座城市变成大花园,这组数据可见一斑——

在杭州公布的第三批公园名录中,13个区、县(市)以及西湖风景名胜区共122个城市公园入围。“2001年杭州公布第一批公园名录时,69处公园有44处集中在景区。2020年第二批公园名录243个公园中只有2个分布在景区。这说明不仅城区公园遍地开花,区、县(市)也涌现出很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园。”市园文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份变化,是杭州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的生动实践之一。

2017年,杭州被住建部正式命名并授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为浙江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近年来,杭州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不断强化城市绿地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杭州市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编制《杭州市园林绿化“十四五”规划》,完成《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1-2035)》《杭州市“迎亚运”园林绿化行动计划(2020-2022)》等系列导则,连续多年将城市扩绿列为城市绿化工作主要目标任务。

截至去年底,建成区绿地率近40%,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5平方米,2017—2022年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园林绿化总体情况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与此同时,制定《杭州市区加快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建成白马湖公园、沿江景观公园、东湖公园等4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超300处,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截至去年年底,市区建成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12%。

从2010年起,杭州创全国之先河,将月季搬到中河高架、上塘高架上……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杭州高架月季“空中花廊”建设已实现全市域高架月季总量达200万株,不仅深受市民喜爱,也已成为杭州不可缺的美丽标签之一。经过园林专家调控的杭州紫薇一年能开三次花,而且花量大增如同花瀑,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全城大放异彩,在如今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也继续展露娇美芳姿。截至目前,杭州市共有古树名木29020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1000余株。为了更好地保护绿色“活化石”,去年杭州审议通过了《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决定》,通过明确古树名木属地责任,设立保护标志和划定保护范围,建立古树名木数字化档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不断为杭州增“绿”量,为百姓美好生活添“绿”意。数据显示,从1998年算起,杭州新增城市绿地100多平方公里,融山、湖、林、园、城为一体,集点、线、面成一网的城市绿地系统和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已初步形成。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对杭州的恩赐,也是杭州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诸多荣誉的幸福底色。

亚运风采 文博添彩

“在中国古代,印章最早是货物流通时使用的封物凭证。如今,印章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意义不容忽视。”市民张小姐的日常爱好就是拿着杭州197个博物馆的“护照本”,带着孩子奔走在各大博物馆“集印章”。她说:“一路上欣赏到美景的同时,似乎也理解了宋人‘四般闲事’的妙处,‘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套用在今时今日,是否就是‘品茶、赏花、集章、饮咖’?”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目前拥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97个,其中省级博物馆6个、市级国有博物馆52个、非国有博物馆30个、乡村博物馆109个。尽管拥有这么多博物馆,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之盛依旧不能完全满足。”市园文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广大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博物馆热”持续升温:2017年—2019年,杭州市博物馆全年总参观人次均在150万左右;2020年—2022年,全年总参观人次均在500万至600万之间;而今年仅上半年,参观人次就已接近500万。今年7月31日起,杭州试行调整52家市属国有博物馆开放时间,通过延时和错时开放,确保市民游客每天都有博物馆可以参观游览;同时,策划推出“走遍杭州的博物馆”主题活动,供市民游客打卡集章,该活动在社交平台掀起一股“杭州市博物馆Citywalk打卡”“晒杭州博物馆护照”热潮,三大主要社交平台总话题量超200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以来,杭州每年开展不同主题的文物宣传活动。如2017年“讲文物故事,传优秀家风”,2018年“家在钱塘”,2019年“红色记忆”,2020年“让文物活起来”,2021年“红色印记”,2022年“宋韵迹忆”……2023年,则是“亚运风采 文博添彩”——通过完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一批主题展览、策划一批亚运参观路线、开展一批赛事评比、讲好一个博物馆故事、开发一批主题文创等活动,呈现杭州文博人对亚运会的美好愿景和精神风貌。同时,举办了第二届“杭城迹忆”文创设计大赛,收到文创作品800余件(套/组),9月在韩美林艺术馆、杭州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同时举办成果展;组织开展“我和博物馆的故事”征集活动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此外,全市博物馆组织了30余场亚运主题展览,如杭州博物馆的“与古为新:从中原到江南 中国礼制与尚古文化的源与流特展”,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展,西湖博物馆的焕新版“西湖天下景”固定陈列和“高山仰止 千古一人——苏轼主题文物展”,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的“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特展”,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全民Song运会——南宋运动戏文物创意展”,临平区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的“亚运来临——亚运文化主题展”,萧山博物馆的“修我戈矛——越国青铜兵器展”……杭州正以文博之力,促进全民精神共富。

世界遗产 共同守护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1982年,杭州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2014年、2019年,中国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先后申遗成功。杭州世界遗产数量在国内城市中跃升至第二位。同时,杭州全市共有1230处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1671处历史建筑、8处历史文化名镇、20处历史文化名村、15条历史文化街区……

杭州以西湖美景举世闻名,以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以良渚古城遗址奠定文明基石。她浓缩了诗意中国的东方意境,是宋韵文化的富矿宝库。杭州该如何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

“西湖、运河是要素复杂的大型活态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是典型的土遗址,两类遗产目前都属于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经过探索与实践,一整套具有杭州特色、符合杭州实际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已经形成。”市园文局相关负责人说,多年来,杭州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打造免费开放的“西湖模式”和大型活态遗产保护利用的“运河样板”,探索大遗址保护融入经济社会的“良渚方案”,推动文化遗产串珠成链。

“作为‘世遗之城’,数字化赋能世界文化遗产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大运河(杭州段)为例,杭州建设了遗产区的动态视频系统;对拱宸桥、富义仓、凤山水城门开展了周期性数字化监测;《拱宸桥建筑考古研究与复原性展示》数字化项目被评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成果展特色案例;采用卫星影像技术、扩大无人机应用场景、引入水体走航探测,构成“卫星+水陆空”的水岸一体化监测体系……不断优化大运河(杭州段)的监测预警体系和保护管理机制,已在数字化建设中逐步积累丰富经验。此外,《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杭州首次以“城”为单位,为历史文化保护立法。

三大世界遗产与亚运相逢,也擦出许多“美丽火花”——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组合“江南忆”,是以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为灵感设计的;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亚运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成功采集;亚运会奖牌设计意象汇聚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中国江南文化,呈现杭州山水景观,蕴含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亚运精神……漫步在杭州,亚运精神与文化遗产融合相生处处可见。

“三大世界遗产串珠成链,带领市民群众共享亚运文化大餐,为亚运平添了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气息。这也是杭州向世界展现出的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又一次站在全球的聚光灯下,得到赓续、焕新。”市园文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沈莺 沈欣宁 记者 熊艳 文 记者 张之冰 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