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友:这条路除了很体育,还很文艺
体育场路和中河高架相交,对面左侧是省体育局大楼,右侧是杭高、大营盘体育场(今全民健身中心)。记者 吕磊 摄
在杭州的市中心,横亘着一条马路,叫“体育场路”,除了每日穿梭的车流,这条有“体育”二字的马路,也流淌着杭州这座城市的运动血脉……
从一条体育场路,我们可以读懂这座城市,品味这座城市不同凡响的一面,它为何武能冠绝三军,文能诗采风流,读书人多,武状元也多,进可以居庙堂之高为国为民,退可以处市井巷陌修身齐家。
昨天,我们报道了《体育场路,很体育》(新闻链接:杭州这条体育场路 真的很体育),并同步在橙柿互动和快报官微上推送。
这篇报道钩沉历史,一下子也勾起了广大橙友、老杭州人的满满记忆。
W:历史扑面而来啊。
金琼:转眼,在这条路上混了近20年。
橙友@心地偏远就在体育场路上班,二十来年,天天要经过胭脂新村。去年有一回到红房子医院后面做核酸检测,经过同丰弄,偶然发现了一位体育界前辈舒鸿的踪迹。
舒鸿毕业于美国春田大学(即现在的斯普林菲尔德学院)体育系。他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被国际组织认可的国际裁判,并被吸收成为美国裁判协会正式会员。1929年,舒鸿成为筹备全运会的不二人选,他看中了大营盘,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策略,带领工人夜以继日地建造体育场馆。又叫工人用碎石铺出了一条汽车道,东起宝善桥,西至梅东高桥,这条路最初叫“大营前”。1930年2月,大营盘体育场(今杭州市体育中心,老杭州人习惯叫杭州市体育场)竣工。
《体育场路,很体育》的报道也重点讲述了舒鸿筹备杭州在20世纪第一次举办全运会时的故事,这位橙友兴冲冲翻出了自己去年查询出来的舒鸿的档案,欣喜之下,赶紧发了一条橙友圈:
真不知道单位旁边原来还曾住过这样一位高邻。好奇之下查了一下,发现斯普林菲尔德学院(以前译成春田学院,也蛮好听的)校网上,许多细节还蛮令人感动。校方完好保存着这位中国篮球先驱在校期间(1919-1923年)包括入学申请、成绩单等学籍资料。那时他也叫Thomas H. Suvoong,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预科班学的英语,后经法去美留学,一手英文字写得潇洒飘逸,个子虽小但篮球打得很好,对规则也非常了解。他在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的导师,正是该校传奇人物——发明篮球的詹姆士·奈史密斯。
舒鸿的高光时刻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当时中国篮球队水平很差,但他凭一己之力为国家挣回了声誉。有裁判资格的舒鸿在执哨几场篮球预赛后获一致好评,于是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都有他的身影,最终美国-加拿大之间的决赛也由他执法,绝对是中国第一人。
后来作为浙大的体育主任,舒鸿的中文资料也不少,品读轶事后你会觉得,这确实是一位有趣而可敬的前辈。
@心地偏远本身也是体育爱好者,每周都要打两场羽毛球,本届杭州亚运会,他几乎把能去现场看的羽毛球比赛项目都看了,有的比赛从上午10点,一直看到傍晚6点,一坐坐8个小时。
另有一位网友也考证出了又一个历史渊源。
Leevega66:刘长春的教练和翻译宋君复先生也是二中校友。
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年家国蒙难,关山万里,刘长春只身赴美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一个人代表了一个国家出赛,陪同他一起的,正是我们杭二中的校友。想到这些前尘往事,不免心中一热,沧海桑田,如今国富民强,回首往事唏嘘不已。
一座城市,正是有了像舒鸿这样一些前辈先人的作为,不仅为杭州的体育事业打下了基础,也让这座城市有了更纵深的历史底蕴。
这条路,是多少代体育生的群体记忆。关于汗水,关于荣耀,关于青春,也关于伙食。
欣子也是星星:在体育场路上的体委大院里长大,在贡院读过书,刚服务完亚运,正在筹备亚残……虽然没办法像被选进国家女篮的我妈一样优秀,但我也在付出我的一份努力。加油,中国,加油,浙江!
66610:上世纪90年代的杭州小学生应该都在这里参加过运动会吧。这里还有体育用品一条街,小时候作为体育生,教练就会让到这里买衣服和鞋子。训练虽苦,但也开心,学校保证不了田径队每人都有钉鞋,脚码一样的短跑/中长跑队员就轮着穿轮着练,但还是出了不错的成绩。现在仍是体育运动爱好者,希望自己一直运动一直快乐。
茅小雨:体工队大院长大,文龙巷读书,陈经纶训练,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
短腿土耗子:高中时候我还在体育馆里演奏过,音响效果挺不错的。
陈小遥:总算有幸在省体工队训练过,那里的伙食真是好得没话说!
小手在路上:丈母娘家在这条路上,工作单位在这条路上,儿子学校在这条路上,打球场所在这条路上,我的生活已离不开这条路。
这条路,不仅很体育,还有文采风流,还有浪漫文艺。
小深:杭州人的浪漫,这条体育场路还很文艺,杭州剧院、浙江音乐厅、浙江歌舞剧院、蝴蝶剧场、浙江图书馆……
威神:作为新杭州人很喜欢这条“体育场路”,包含了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空间,黄龙体育中心、少儿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黄龙洞、陈经纶体育学校、世贸中心、浙江省文化厅、黄龙饭店、浙江歌舞剧院、弥陀寺公园、武林小广场、武林广场、杭州大厦、国大城市广场、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市体育中心、杭州体育馆……祝愿,明天会更好!
住在这条路上的杭州人,也见证了它的变迁。
满幻月:小时候就住在体育场路的宝善桥这里,一直到东河改造拆迁才离开,女儿的小学就读于文龙巷小学。
沒人愛俱樂部部長:黄龙体育中心,我幼儿园的时候天天路过施工工地,看着它造起来的。旁边有个包玉刚游泳场,以前是奶牛场。
在这条路上,很多杭州人看了人生中第一场演唱会。
Lynn:家住体育场路,在杭州体育馆看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演唱会:花10元在门口买了一张张信哲演唱会的黄牛票。
在这条路上,最容易邂逅体育明星。
楼云吉:当时在省体工队训练场门口看到了篮球运动员郑武、缪寿守,还有外援高德。余乐平骑的是辆二八大杠自行车。
紫微星:我上的幼儿园也是在体工大队里,就在大门进去右侧。游泳训练是在体工大队游泳馆,小时候经常见到羽毛球运动员李玲蔚,还有体操运动员楼云。
@吴文浩:马鞍形的杭州体育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杭州最顶级的体育馆。我1985年在里面看过亚洲举重锦标赛,当时刚好洛杉矶奥运会结束,见到了几个奥运会举重冠军。
这条路上还有几代杭州人学生时代开学校运动会共同的青春记忆。
boboooooo:一条从小走到大的路。小学三年级,还头裹白毛巾,肩扛红缨枪,在省体育场里参加下城区小学生运动会。最古早的校运会cosplay了。
于大贵:以前学校里开运动会都要来这里。
房子:少年时期贡院里读过书,体育场里开运动会。第一份工作从梅登高桥到宝善桥的路程,满满的都是回忆。
烟飞飞: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居住的地方,太多回忆了。以前读书都在这里开运动会,在这里跑过3000米。老体育场路走到底,就是我们家每天去买菜的菜场呀。现在搬走十几年了,还是经常会去那里逛,还去那边的理发店理发。
也有很多网友由体育场路的历史故事,延伸到本届杭州亚运会,字里行间写满了骄傲与自豪。
风雅钱塘(孙炳祖):我不知道其他城市有没有一条叫体育场路的路,而杭州噶早就有这一条繁华而响当当的体育场路。这届亚运会的“绣球”抛给杭州,这是世界体育的“慧眼识珠”,也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实至名归。因为我们杭州是最体育最运动最青春也最晨曦清亮朝气蓬勃的城市。杭州人酷爱运动,懂得“生命在于运动”,懂得“我运动我锻炼我快乐”的生命健康的内涵真谛。
易成:说起黄龙体育馆和体育场路,总感觉它也是杭州体育的传承和源头。体育精神值得弘扬!
月下洞庭秋:住在体育场路,上班在黄龙,每天来回,数年来一路见证了体育场路、曙光路、黄龙路的变迁,感受杭州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体育精神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