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单张图片即可生成智能人像写真
运动员在制作AI写真。 本报记者 张苗 谢丹颖 摄
运动员们也爱在社交媒体秀出自己,而亚残运村里人气最高的打卡地,是AI写真馆——各个国家的运动员们在AI的帮助下,生成出了自己和杭州代表景点的合影,留下了专属纪念照。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AI写真馆门前排队等候的运动员们笑声不断,不同肤色的他们,在屏幕前选择不同的中国风或是日常造型的滤镜,搭配出属于自己的形象照,再将西湖、拱宸桥或是良渚等杭州代表景点作为背景,一张专属写真就完成了。
记者了解到,AI写真馆基于杭州高新企业自研的深度合成算法,采用面貌检测、智能面部特征融合、深度人像合成等技术,只需单张图片即可快速生成人像写真。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多数运动员更偏爱中国风滤镜,对于国外选手来说,这样的体验很难得,“希望他们能在我们AI技术的帮助下,不离开亚残运村就能体验到杭州的美景。”
“好看!”马来西亚代表团男子铅球F55级项目选手穆罕默德·兹克里·本·扎卡里亚(肢残)用刚学到的中文说道:“谢谢杭州,谢谢中国。”拿着新鲜出炉的中国风纪念照,扎卡里亚很快分享给了自己的家人。
亚残运村中的“非视觉”摄影展让残疾人运动员们流连忘返。这些摄影作品,全部由视障人士拍摄。展区现场,志愿者们现场讲解影展背后的故事,教参观者体验“非视觉”摄影。现场的“非视觉”摄影作品展示墙,已经几乎被贴满。“没有想到视障朋友也能拍出这么棒的照片,这种平等快乐是亚残运会精神的应有之义。”亚洲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参观完“非视觉”摄影展后非常感动。
“通过‘非视觉’摄影展,我们希望帮助运动员换个‘视角’感受杭州温度,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残障群体的生活爱好也有很多可能性。”蚂蚁集团“非视觉”摄影公益社团发起人叶昌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