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最忆杭州 与美同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1-06 14:44:17 Mon   

开栏语:

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照亮前程。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杭州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地更净,城乡秀美、处处如画、步步见景,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城市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人们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的实践伟力,真切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钱江两岸呈现的蓬勃生机。

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直抵人心。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杭州赓续千年文脉、凝聚创新动能、绘就亚运盛景,如今,这座“天堂之城”“亚运之城”“最美之城”以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闪耀东方,透过“杭州之窗”,世界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而杭州,亦以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为发展契机,开启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征程。

以时间见证时代,从来处观照未来。即日起,本报推出《名城视窗》专栏,力求以创新创造的故事,用可见可感的数据,观察城市脉动、洞见城市未来、赋能城市发展,以“杭州之韵”彰显“浙江之美”,以“城市之窗”展示“中国之治”。

首期,我们着眼杭州亚运盛会及其向世界展示的城市环境之美、文化之美、创新之美、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突出展示杭州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娓娓讲述这座城市的进取与新生,助力谱写新时代、新杭州、新未来的壮美画卷。


“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引用此名句,以形容杭州这座锦绣繁庶的城市,因自然与人文合璧,传统与现代辉映,故享誉世界千年而不坠。

还看今朝之杭州,山水登临依旧秀美,人物邑居愈发繁盛。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无论是赛场内的拼搏之美、友谊之美、人文之美,还是赛场外的发展之美、奉献之美、民生之美,时时处处都有美的风景,书写着杭州新千年的《有美堂记》。杭州亚运之年,也恰逢杭州“最美”品牌创新实践十周年。这十年来,杭州坚持高光宣传、放大声量,坚持抓好日常、做好平常,坚持丰润土壤、环境熏陶,持之以恒地“发现美”“倡导美”“培育美”,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精神之美”,与杭州的“环境之美”“文化之美”“创新之美”“生活之美”竞相吐芳争艳,实现同频共振。

秀美画卷渐次宕开,水如碧玉山如黛。新时代的杭州,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经济繁荣与人文发展交相辉映,一种美丽的发展迎风而来,一种发展的美丽绽放异彩,一个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有了更加直观的诠释、更为生动的注解。

打造环境之美 ——共绘和谐共生多彩画卷

当亚残运会火炬在杭州“三江两岸”依次传递时,浙江“诗路文化”的独特风情跃然于之江大地,引得世人惊叹。

湖山灵秀,赛场即风景。放眼杭州,目之所及皆是“西湖繁星、钱塘碧水、天目叠翠、江南净土”。而这美丽花园的背后,则是杭州对生态保护如园丁般的用心耕耘。

山河共此青绿。一直以来,杭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将生态文明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做生态文明的实践者、推动者。

这里的环境之美,是蓝天净土、绿色宜居。一场场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与清废攻坚战,彰显的是杭州对于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完成132个工业废气治理项目,加强全市32个2461亩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打造国内首个大型活动“无废案例”和首届“碳中和”亚运盛会……以科技赋能,“碳”寻美好生活,杭州将绿色环保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也让全世界见证生态文明之都的独特韵味。

杭州的环境之美,是山明水秀、晴好雨奇。通过城市河道水质的提升与保护工作,杭州已累计创建市级美丽河道192条、443公里。深化“五水共治”,让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实现100%,为全国提供了治水样板。在西湖环湖火炬传递中,世人看到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风貌,传递线路也被称为“最美火炬路”;千岛“明珠”,犹如一块碧绿的明镜,让无数亚运健儿流连忘返;钱塘江畔,潮平两岸阔的旖旎风光,以其大气开放汇聚全球目光……


2023年6月,杭州公布了首批十条水上运动城市河道名单,市民从此可以在这些家门口的河道里体验各种水上运动项目。图为在西湖区蒋村港的河道上,大人孩子在练习皮划艇,体验水上运动的乐趣。

杭州的环境之美,是层林尽染、鸟语花香。花满杭城迎客来,亚运期间,浪漫的高架月季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赢得无数网友点赞。因亚运而生、为市民而动,新建成开放的钱江世纪城亚洲花卉主题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条条绿道密织成网,如今,杭州已建成8种类型绿道共4700余公里,基本实现“主城范围5分钟可达绿道网”。

面向未来,我们有信心、有底气,继续打好“生态优势牌”,走稳“绿色发展路”,绘就“城乡和美篇”,在绿意盎然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上阔步前行。

弘扬文化之美 ——灿烂文明辉映诗画江南

美丽的环境可观可感,别样的人文熠熠生辉。从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宋韵少女演绎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到良渚火种照亮之江夜空、光影拱宸桥跃然运河之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铺展的一幅幅国风画卷,勾勒出中华灿烂文明的绝世风华,也向世人彰显“何以杭州”的人文之美与文化自信。

“我认为这是杭州之旅最amazing(意为令人惊喜)的一环!”9月30日,印度记者Ansar走进亚运采风路线采风点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时,全程录像,欢喜不已。他说,在杭州的见闻非常美妙,也很珍贵,回国后将会整理刊发在他从事的媒体上。

硬件,是杭州文化之美秀出的“肌肉”。坐拥三大世界遗产的杭州,文化家底雄厚,拥有52家市属国有博物馆,近年来更是涌现了一大批叫好叫座的“网红”文化建筑:杭州国家版本馆建筑温润如玉,与良渚古城遗址融为一体;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红墙灰瓦下,层叠的是千年宋韵风华;桥西直街的博物馆群与拱宸桥遥相呼应,连接历史缩影与现代繁华,化身静水流深的“文化盛宴”。


鸟瞰杭州国家版本馆。

精神,是杭州文化之美凝聚的“内核”。亚运会开幕式上,杭州的文化之美通过“潮起亚细亚”这一主题,以光影、律动、影像甚至香味等形式一一呈现。健儿们手把红旗旗不湿,在“大莲花”的空中与钱江潮涌形成了多维互动,水起潮生,既是艺术表达之美,也是杭州时代精神之美。这种时代精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化,是“遥遥领先”的科技人文,还是“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体育力量。

文脉,是杭州文化之美拓展的“外延”。亚运会是体育盛会,也是文化盛宴,它传递的是共通共融的情谊,它流淌的是杭州乃至中国的深层文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吟诵响彻亚运会开幕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盛会串联起亚洲人民的情感共鸣,正如杭州亚运会主题歌《同爱同在》中所唱:“亿万个骄傲的声音,汇聚成一句话,你和我同住亚细亚。”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赛会期间,杭州通过组织多条城市文化观光线路,不仅做好了文旅体融合的大文章,更是通过来访嘉宾的亲身体验使得文化的传播无远弗届。赛会后,中国戏剧节、文博会等大型节展接踵而来,紧乘亚运东风,将杭州的文化之美送达更远的地方。

激发创新之美 ——让机遇和梦想与你同行

漫步杭州,既有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联通世界的国际范、@未来的科技感。从连续12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到连续21年“民企500强”数量蝉联全国城市第一,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不断成就光荣与梦想。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逐浪而来的数字人、穿梭于亚运赛场搬运标枪和铁饼的智能机器狗、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助力点燃火炬的智能仿生手……这些精彩亮相的背后,都积蓄着杭州强大的创新力量。


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现场,国风雅韵溢满“大莲花”,尽展杭州美学、宋韵美学、亚运美学。

统计显示,全市列统的399种工业产品中,有183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5.9%。新兴产品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锂离子电池增长65.0%,新能源汽车增长35.5%,工业机器人增长1.7倍,服务机器人增长54.5%,为全市工业绿色转型和数字提升注入新动力。

这里有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土壤。来自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巡检机器人,在亚运村等地下综合管廊的巡检中大显身手。十余年里,国自机器人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快速成长为行业前沿公司。主导机器人研发的公司首席技术官陶熠昆也从一名浙大“高材生”,成为入选“杭州市十大青年科技英才”的佼佼者。


2023云栖大会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举办。一年一度的云栖大会自2009年发展至今,见证了中国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的萌芽和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杭州人才吸引力逐年增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人才净流入首位。同时,创新已深深刻入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电商平台交易量和第三方支付能力全国第一、数字安防产业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在全国首创“城市大脑”……通过抢先搭上数字经济快车,杭州已经积累起数字经济消费互联网领先优势、创新创业活力优势、体制机制先行优势,正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发展。

唯有创新是机遇。杭州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近日发布的2023杭州市综合百强企业榜中,来自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就接近半数,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这将给杭州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新动能。


2022年9月22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自此杭州机场成为华东第二大航空枢纽。图为机场以民航界最高礼遇“过水门”仪式欢迎首架进港航班。

创造生活之美 ——托起民众“稳稳的幸福”

杭州的美,生活在其中的人,更能深味。

早上9点,钱塘区24号大街755号的门口,不时有老人带着孩子进出。这里是钱塘区白杨街道云邸社区“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每天都带孙女来这里玩,我也能学一些育儿知识。”郑明鲜阿姨已经是婴幼儿成长驿站的常客。

与婴幼儿成长驿站同时“在岗”的,还有活动区的社区医生。郑阿姨看孙女玩得开心又有专业人士照看,就抽空坐下,向医生咨询了一些健康问题。

“我们还有老年食堂,照顾幼儿的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就餐、活动,菜品还能打8折。”云邸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朱蓉蓉介绍,社区以《杭州市居家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与杭州市示范型婴幼儿成长驿站为标准,通过新建、统筹社区配套用房,精心打造了645平方米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与婴幼儿成长驿站,夯实“15分钟便民生活圈”和“15分钟照护服务圈”。

云邸社区“老幼相伴、其乐融融”的画面,是杭州“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住有宜居”美好生活的一景,也是这座“最具幸福感城市”构筑的城市美学。

居住在杭州,人们总能邂逅无数幸福瞬间——

通过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创建,杭州建成了“旧貌换新”的1123个老旧小区和“全龄友好”的72个省、市级未来社区,让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生活”。

杭州在国内率先开展紧密医养联合体试点工作,在全市域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工作,全市涉老服务医疗机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成比例达到83.8%,让老百姓看上了“好医生”,得到了“好照护”。

全市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达1234家,托位总数达5.35万个;建成投用婴幼儿成长驿站556家,驿站街道(乡镇)覆盖率达到91.19%;近5年新建中小学、幼儿园500所,新增学位46.03万个,让老百姓上了“好学校”,拥有了“好教育”。

“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一个都不能少”的现代化价值观,让生活在服务更精细、生活更温暖的杭州的老百姓拥有“稳稳的幸福”。

涵养精神之美 ——城市善治的“最美”力量

风景杭州独好,恰是人间天堂。许多人赞许杭州风景之美时,也称颂着这里的精神之美——那是斑马线前的礼让之风,是陈立群、吴菊萍、孔胜东、彭清林等道德模范的不凡善举,也是每逢“国之大者”广大市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

“最美”在其颜值,更在其精神。两个亚运如此出圈、广受赞誉,既在于融合了秋分与桂花、水与潮、宋韵与诗词等文化元素,也在于把赛事美学和城市精神联系起来,最终彰显了杭州的体育观和世界观,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杭州。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举措之一。杭州在这一领域先行探索,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历时10年的“最美”品牌创新实践,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热爱,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热情,成为影响全国的一张靓丽名片,也为杭州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最美”在其平凡,却成就不凡。2013年以来,杭州已选树3万余名“最美人物”,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10多岁,他们大多都是凡人善举、平民英雄。从徒手抬车救人的12位“饿了么”蓝骑士到“外卖小哥”彭清林、叶阳辉,新业态从业者屡屡成为“最美”的代言人。可以看到,杭州对“最美”的礼遇早已突破狭隘的身份限制,如同城市的诸多政策一样,对远道而来的就业创业人员充满了包容和善意。他们也将这座城市视作家园,用至善至美的情怀守护家园的美好。

“最美”初见盆景,终成风景。在“最美”的感召下,更多偶然性的行善积德,转变为经常性的志愿服务。如今,杭州这座“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每10人中就有3名注册志愿者。放眼望去,杭州的文明之花万紫千红,发生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城市文明里最动人的风景。

天下再识新杭州,“举办亚运会、建设大都市、推进现代化”,透过“杭州之窗”,世界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打造一个尽善尽美新天堂

本报评论员

杭州有美,美兼天下。

今天的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是连续16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的城市,是“最美”现象层出不穷、遍地开花、蔚然成风的城市。环境之美、文化之美、创新之美、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美不胜收、美美与共,生动诠释新时代杭州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头雁风采,精彩演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杭州实践。

尽善尽美,美无止境。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擦亮“生态文明之都”金名片;持续推进文化铸魂、文化塑形、文化赋能、文化惠民、文化兴业,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推进历史性变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让创新创业的活力在杭州大地上充分涌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人民福祉;持续谱写“最美”新篇章,打造“最美”新高地,努力向世界奉献一个凝聚向善之美、奉献之美、担当之美的“最美杭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徐墉 俞倩 张磊 郭峰 王昭奕 文 记者 李忠 法鑫 张之冰 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