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浙大图书馆“晒”珍宝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1-29 09:27:01 Wed   

存世罕见的宋刻本、西文珍本,数不清的名家手稿信札

高等学府之强,一个显著标志之一就是看它的馆藏。昨天,浙大图书馆主馆推出“珠玉琳琅——浙江大学图书馆馆藏珍品展”,件件珍宝正是来自浙大各个校区的图书馆。

浙大藏书史:

风云两甲子,跨越三世纪

一部浙大藏书史就是一部浓缩的浙大史。从1897年创立的求是书院藏书楼到如今的浙江大学图书馆,可谓“风云两甲子,跨越三世纪”。

浙江大学中最早的藏书机构是从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藏书室开始的,当时仅有“图书仪器室14间”。浙大图书馆的藏书是在国立浙江大学、国立英士大学、之江大学和浙江省立医学院这四所高等院校的图书馆藏书基础上形成的。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学与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四校图书馆也相应合并为新的浙江大学图书馆。

分分合合间,经过12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浙大图书馆藏书规模已近700万册,其中不乏善本古籍、历代碑帖、民间写本、名家书画、稀见文献、稿本信札、西文珍本等特藏,洵为书林之拱璧,学海之津梁。

“展出的珍品只是整个浙大图书馆馆藏中的沧海一粟。”本次珍品展的策展人、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韩松涛介绍,“也是为了庆贺主馆落成,我们将图书馆各类特藏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汇聚一堂,陈列展出。主要分为六大类,碑版拓片,写本、刻本及版画,名家书画,名家稿本、批注、信札等,革命文献与民国文献,还有西文珍本,来自海外的中国学原版珍本。”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

“镇馆之宝”亮相

都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此次珍品展中,我们就能够见到浙大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宋版书《资治通鉴纲目》(庐陵本)第四十五卷。

北宋时司马光曾花19年之久编写了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294卷,可谓卷帙浩繁。至南宋,朱熹觉得《资治通鉴》部头较大,不方便阅读,所以删繁就简,首开纲目体史书先河,和门人共同编撰了《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因在庐陵府学刊刻,故名“庐陵本”。这套书刊刻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算算年纪,它已经802岁了。这部书传世稀少,至清时尤为乾隆皇帝喜爱,深藏一套于宫中。不料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一场宫火,让乾隆的这套书化为灰烬。直到现在,这部书存世仅约15卷。浙江大学藏第四十五卷原为浙江著名藏书家袁涤庵旧藏,1986年袁氏家族将包含此书在内的30余部古籍捐给浙江大学,后来此书被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说起这个袁涤庵,浙江嵊州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过光复会。后从事实业,创办北京电车公司、热河北票煤矿。“九一八”事变后,隐居北京西郊,购地数千亩,经营剡溪农场。藏书巨富,以地方志为主,有“地方志第一藏书家”之称。

1986年底,袁涤庵后人袁绍文、袁绍良将22种229册宋元明清善本捐赠给浙江大学图书馆。为此,浙大图书馆还专门成立了“袁氏工程图书馆”来专藏袁氏家族捐赠的古籍和书籍。其中,这批捐赠古籍中,以宋刻本《资治通鉴纲目》和元刻本《史记》最为珍贵。

当年,浙大图书馆还专程将这两部古籍送往上海,请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做鉴定。顾廷龙拿出放大镜看了又看,大喜:“此乃珍稀善本,难得啊!”并写下《袁氏赠书记》一文:“其中最珍贵者,一为宋刻《资治通鉴纲目》……《纲目》虽属残本,而字大悦目,刻印精良,纸质亦莹洁,实为稀世之珍。”

除了镇馆之宝,展出的敦煌吐鲁番文书及明代的地方文书,宋元刻本,宋至民国递刻的大藏经系列,还有民国门神纸马,都是保存完好、难得一见的精品。


各种拓片近万种

名家手稿、信札约3000件

“椎拓载文——碑版拓片”板块也值得一看。上世纪40年代,马叙伦、潘国纲、孙诒让后人等向浙大图书馆捐赠拓本拓片三百余种一千五百余张,有甲骨、金文、碑碣、摩崖、石经、刻帖等品类,成为浙大图书馆拓片收藏的基础。

近年来,图书馆又购藏以墓志、买地券等地下材料为主的拓片近万种,以及金文、砖铭、刻帖、碑碣等千余种。本次展品中,有马衡传拓的甲骨册、吴大澂等人的金文册、汉三阙巨幅拓片、曹魏墓石碑、唐代名家碑碣;展出的地券,年代跨度从汉至明,墓志则从北朝至唐宋,还陈列了数方墓志和镇墓文原石。

百年浙大,硕儒辈出。无数国际知名科学家和人文社科大师都曾执教于此。珍品展中,展出有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甲骨文,西泠名家钟毓龙所书小篆,曾任民国时浙江教育厅长李超英所书魏碑等;孙康宜教授所赠有张充和女史之书名题签真迹,远渡

重洋,首次与观众见面。

浙大图书馆馆藏有名家手稿、信札约3000件。其中有执教于浙大的知名教授手迹,也有著名作家、诗人和艺术家的信札;胡海昌院士手稿、信件等资料,是研究胡海昌学术人生的一手资料;朱炯强教授遗赠的手稿信札,记录了他与海内外著名学者、作家的学术交往和友谊。另外还有鲍屡平教授有关英美文学的抄本、写稿,艾香德关于佛教典籍的读书笔记、佛书翻译、汉语讲义和中国见闻日记,项斯端教授的抄本手稿等。这次展出的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以竺可桢、夏承焘、王驾吾、蒋礼鸿、胡海昌等为代表的“浙大先生”手稿信札,展示了不同时期浙大学人的为学之道与精神风采;其二是从夏智定先生旧藏中选取了著名作家巴金、萧乾、王蒙、柏杨、罗门、舒婷以及山水画巨擘黄宾虹、著名学者顾廷龙的信札、手稿。

“西文珍本——海外中国学原版珍本”展品主要来自方闻图书馆的珍本库,这部分藏书主要来自于法国远东文化史家约瑟夫·基伯斯教授旧藏,种类包括书籍、图片、报纸等,内容包括西方各国关于中国及东亚的经典翻译、研究著作、考察报告等。这次展出了基伯斯旧藏中的21部珍本,展示了西方各国在17至19世之间从各个角度对中国及东亚地区文字、宗教、哲学、建筑、地理等领域的介绍与研究,语言主要以法语、荷兰语和拉丁语为主。其中最早的图书出版于1660年,为意大利学者丹尼尔罗·巴尔托力撰写的《亚洲耶稣会史》;最晚的为1865年的《中国回忆录》。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字 记者 潘卓盈 摄影 记者 陈中秋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