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大运河畔有场“城市寻踪”活动主题展等你来“探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2-26 09:15:01 Tue   

如何用“遗产叙事”再写“当代生活”?日前,大运河畔有一场“城市寻踪”活动主题展览吸引不少市民目光。

在小河公园,记者遇到市民陈先生,20世纪70年代他曾是大河造船厂的工人,“这个展览不大,也没什么特别古老的文物,但所呈现的是当代大学生对杭州文化遗产的认知与再创作,尤其是运河工业遗存主题,让曾在这里挥洒过青春热血的我看了十分有感触。”陈先生说。

pim3ACF_s.jpg

用遗产讲故事来影响当代生活

一直以来,杭州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上,不断积极探索,守正创新。

2023年5月,《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杭州首次以“城”为单位为历史文化保护立法,条例以“历史风貌区”的方式整合管理,在全国具有独创性的价值。

这一次,“城市寻踪”活动主题展览则是一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积极探索。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活动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大城市学院三所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利用走访、调查、创新设计、落地转化等方式,探索“遗产叙事:再写运河生活”“宋韵老字号重生”“西湖石质史书阅读”三大主题,将活动成果呈现给市民。

“杭州的文化遗产太丰富了,课题只选取了一个小切口都相当精彩。”来自中国美院南特跨界设计联合学院的学生们以“遗产叙事:再写运河生活”为题,聚焦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工业遗存:“也许现在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大河造船厂,但翻开它厚厚的历史,会看到它曾经的辉煌——生产过多种型号的舰船,用于各个重要行业,还参与过外国元首访华等多个历史时刻;2000年以前,杭州市区80%的人行天桥,也皆为大河造船厂设计建造……”“重现运河生活——对于大河造船厂的空间再叙事课题”指导老师黄晓菲说,“用遗产来讲故事影响当下的生活,这是我们追求的重点。”文化遗产保护课题从2016年开始,由一届一届的学生接力式完成。

邀请年轻人创新阐释“遗产活化”

千年运河拥有百年工业文化,在如今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随处可见。

“展览地小河公园前身就是小河油库,如今是网红文化地标;杭钢旧址公园里到处可以看到老杭钢的印记,比如焦炉、高炉、小火车等,今年夏天还举办过草莓音乐节,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样板。”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房友强说,跟随年轻人的视野,“活态”的大运河已经很自然地“活”在老百姓的“当代生活”里。

文化遗产和工业遗存相结合让更多人领略非遗魅力。位于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扇博物馆、伞博物馆的博物馆群由杭州第一棉纺厂(原通益公纱厂)、桥西土特产仓库两个工业遗址改造而成,博物馆以杭州本地特色手工艺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业、西湖绸伞工艺为理想个案,是杭城工业遗产保护结合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一次实践和探索,这些“有机更新”让街区获得“国字号”旅游休闲街区大奖。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方法,更应该由全社会来共同参与、共同传播。”房友强说,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杭州于2017年出台国内首个保护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随后《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文件相继出台,构建出了“条例+规划+标准+导则”的全方位、系统化法规体系,使得运河保护有章可循。“我们用年轻人的视野来观察杭州的山水真相,用年轻的语言来阐释遗产活化,用年轻人的思维来传播遗产保护理念和方法,这是一种教育传播手段的创新,更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新探索。”房友强说。

此外,“宋韵老字号重生”“西湖石质史书阅读”主题也十分生动有趣。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前往小河公园1号仓库打卡,展览免费开放参观,持续至2024年1月21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梁心韵 记者 熊艳 文 记者 张之冰 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