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记者走访杭州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可以更重要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1-10 08:46:21 Wed   

理念变了,难点来了

体育课课时的增加,其核心在于家长、学校和社会看待体育课的观念。浙江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所长邵伟德明显感受到,这几年体育课的地位正在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课的作用,别的学科无法替代。”

增加体育课课时,对孩子们来说自然是利好,但校长们却有些犯难,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课时哪里来?

“总的课时是固定的,国家课程不能动,增加体育课课时,意味着课程表要全部重新排过。”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三年前,滨江区教育局出台政策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家长们一听到‘课’,就想到40分钟完整的体育课。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提倡的是长短课结合、形式多元的体育课程。”滨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于是,各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将大课间、体育社团、体育拓展课程等各种形式有机融合到体育课堂上,增加学生的体育课以及体育运动时间。

邵伟德也表示,体育课之外的课外体育锻炼很重要,“课外体育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巩固体育课内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更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至于具体怎么安排课外体育活动,不应过于拘泥单一的形式。”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课时分配外,不少学校面临的共同难题便是体育老师的紧缺。

有校长算了一笔账,目前不少小学规模都超过36个班,每周增加1课时,就要增加36节体育课,这相当于要增加两名体育老师。

“我们有40个班,但只有10名体育老师,按照每名体育老师一周16节至17节的课时安排,怎么排体育老师都不够。”陈建华给出的方案是,发动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共同承担一节难度不大的体育课。起先,这项工作进展并不顺利,有班主任觉得增加了负担。但很快,不少班主任发现,抓体育有“连锁效应”,孩子们的专注度提高了,班风也变好了,老师们的动力自然也就有了。

此外,也有学校从校外招聘代课老师,或者引进专业体育机构,以解燃眉之急。采访中,我们发现,虽然各个学校各显神通,但校长们依然希望,体育教师的师资不足现象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让体育课开足开好。

新尝试,体育课走出校园

这几年,杭州不少热门中小学仍频频触发爆表红线,随着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部分学校的运动空间稍显局促。

场地、师资……当校内的体育课资源逐渐饱和,不少学校把目光投向了校外。他们尝试走出校园,通过和社会机构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课程。

作为体育课的新尝试,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近年来就与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开展合作。作为杭州唯一的棒球特色学校,十三中不仅有棒球社团,还有棒球校队,经常在国内参加比赛,而学校操场的两个打击笼就是黄龙体育中心帮忙添置的。

“我们通过体教融合的形式,把公益资源、场馆资源、专业师资资源带进校园。”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主任沈斌告诉记者,黄龙公开课早在2019年启动,像十三中这样的“体教融合协作基地”已有13所学校,涉及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2023年,我们升级为培训课、赛事课、趣味运动会和进校园四大板块,项目涉及足球、篮球、网球、壁球、棒球、橄榄球、击剑、艺术体操等27个项目,惠及两万多人次。”沈斌说,其中进校园的很多体育项目是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的,上课的教练也很牛,有前国家队队员、全国冠军,甚至是世界冠军。这样专业的体育培训,不仅解决了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问题,还帮助一些有体育特长的孩子有了更大提升。

不过,校内的体育课只是天平的一端。邵伟德认为,要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增加校内的体育课只是其中一小步。“学校可以在课后体育、家校共育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邵伟德表示,在体育锻炼方面,学校、家长、孩子达成共识才是关键。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姜晓蓉 朱平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