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亭一树一长廊”背后有哪些故事?
“九溪公交站台及圆形亭”,近日入选了杭州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这是一座藏在钱塘江畔之江路边和九溪之间的公交站,即使你路过之江路,都不一定会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它为何成为历史建筑?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九溪公交站中部的圆形亭
一亭一树一长廊
九溪的标志性建筑
不论你采取何种交通方式前往九溪,位于之江路九溪路口的这座圆形波浪式候车亭,都是必经之路。
看到这座圆形亭,九溪就到了。
这座圆形亭和它左侧的月牙形候车廊,已是九溪的标志性建筑。
查阅相关信息,这个九溪公交站建成于1980年,由杭州建筑设计院李公贤设计。候车亭采用钢筋水泥材料,波浪式风雨连廊设计,乍一看平平无奇,但其实它超前的设计,还曾获过建筑业大奖。初代人车分离的设计理念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杭州公交首末站的一个缩影,杭州有多个公交站,都采用了这样的设计。
据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提供的九溪车站建筑群保护图则信息:这一建筑群由两个一层构筑物组成,一个为圆形亭,亭中有一棵大树,一个为一层半圆形休息长廊,建筑群整体保存较好。
为什么要将这座公交站列入杭州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是因为这一建筑群具有一定地域标志性特色,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九溪公交站现状
30多年前的九溪车站
是超乎你想象的热闹
九溪如今已成为暑期旅游的热点,每到夏天,成群的小汽车把通往九溪十八涧的九溪路堵得严严实实,高峰时排队的车辆甚至溢到了九溪入口的之江路。
30多年前,这座九溪景区入口的车站,曾拥有另一种不同意义的喧嚣。
20世纪80年代初,杭州的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格局。
其中,在老城的周围,如武林门、艮山门、葵巷、龙翔桥,形成了郊区线路和市区线路的转乘站。而位于城市西南的上泗地区,与市区公交的换乘点,就在九溪。
现在的之江一带,以前被称为上泗地区,又称钱塘泗乡。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泗的居民前往市中心,需要到九溪换乘公交4路车。
九溪曾经是5条公交线路的始发站:开往延安路公交中心站的4路、开往富阳的14路(今314路前身)、开往袁浦的18路(今289路前身)、开往梅家坞的24路(今324路)和开往周浦的34路。14路、18路和34路等线路沿着之江路一字排开,车站的转盘则归4路独有。
每天早高峰,一辆接一辆从上泗区域驶来的公交车进入九溪车站,带来一波波汹涌的客流,他们从14路、18路、34路下车后,往往又一窝蜂挤上了通往市区的4路。
晚高峰,熙熙攘攘的上泗居民再次将车站“占领”,从九溪桥边的下客站到之江路边的上客站全是人。车站的圆形亭和月牙长廊,见证了那个时代转塘、袁浦、周浦乃至富阳人民的勤劳。这些公交线路,架起了之江板块发展的桥梁。
换乘功能迁移
线路经历多次更迭
九溪车站这种热闹的场面一直延续到1992年。
1992年5月13日,转塘公交中心站正式启用,延安路至转塘的308路同日开通,314、318、334路从九溪缩短至转塘始发,4路同日起撤销(几年后又重新开通)。
自此,杭州西南部公交换乘枢纽从九溪迁移到了转塘,转塘第一次有了直达市中心的公交线,308路上还出现了杭州首批“四门通道车”。
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让九溪公交站不再像往日那么喧闹。
之后多年,2路、4路曾先后成为九溪公交站的主角。截至目前,九溪公交站仍有两条主干线路,分别是从龙翔桥始发的4路和从六公园北站始发的103路。
历经时光积淀,杭州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九溪公交站的圆形候车亭和月牙形的长廊,在一次又一次城市建设浪潮中完整保存了下来。作为历史建筑,九溪公交站的使用功能保留,仍将继续为乘客提供客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