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离杭高铁45分钟 挖到鲜为人知的浙江第一古戏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1-30 11:56:08 Tue   

年底的生活节奏总是忙碌的,如何给紧张的生活带来一些松弛感,江南君想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人间烟火气,是让我们得到放松和治愈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会往郊区去,甚至算着日子特意去赶集。因为感受着乡土的热闹场面,心中不自觉地会有一种开心、满足的快感。

一年到头,也该放松放松了,找个小镇集市逛逛,很有必要。

从杭州出发,乘高铁45分钟在嵊州新昌站下车,再转2辆公交车,我终于到了绍兴嵊州的崇仁古镇。路程虽有些麻烦,但好在公共交通转接顺畅。

c8a6a7ec4651f7ca34c3d4614c162723_rB4AiWW4EiGAFc73AAMOqs_NE_E703.jpg

迷宫般的巷道

崇仁古镇,藏着浙江第一古戏台

崇仁古镇,原名杏花村,位于嵊州西部,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崇仁自古人杰地灵,自南宋以来,出过不少人才,单裘氏一族,就有4个进士,38名举人,仕宦者几十人。至晚清民国,崇仁经济发达,20世纪30年代时,有丝厂、茶厂、布厂不下十几家,有“浙东小上海”之称。

一下公交车,便看到马路对面有一亩方塘,而方塘对岸的白墙后,屋檐高翘,似有神龙从天而降各咬住檐角一端。那便是被称为“古镇明珠”的明代古刹伟镇庙。

池塘边的白墙上写着“太平菱塘”四字,当地人说,池塘原来叫“灵塘”,因在庙里求神灵验而得名。后来,因为池塘里长满菱角,才改名为 “菱塘”。

跨入庙门,里面的布局分三庙一庵。左手边是伟镇庙,右手边是一座古戏台,再往前依次为显应庙、财神殿和五福庵。

据敦睦堂义门裘氏宗谱记载,伟镇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富甲一方的敦睦堂13世孙裘世愍出资建造。几经历史风雨,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重修。

庙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殿前的一座古戏台。

780170f1c15217f76cb663e8db3fb00d_rB4AiWW4EiGAHKuqAAMydeyThFA136.jpg

古戏台

伟镇庙古戏台建于明代,约有五百年历史,被誉为“浙江第一古戏台”。古戏台临池而建,采用亭楼式,具有鲜明的明代特色。

戏台结构虽古朴、粗放、无藻井,仅以石柱木顶结构;但屋顶造型繁复美观,为抬梁式九脊单檐歇山顶。特别是屋脊上的灰塑龙吻,端的是夸张传神,美得惊魂。

还有正面灰塑《张飞战马超》,和背面灰塑《关公战黄忠》戏剧人物故事,此时戏台上虽未唱戏,看着塑像我耳边便似有锵锵民乐响起……

伟镇庙古戏台带有早期戏台的特色。即没有后台,没有后场音乐台,没有演员化妆的房子。台上没有屏风,台下没有围墙,观众可以四面围观。

明清时期,伟镇庙古戏台演唱昆腔,演出剧目多为通俗、质朴的传奇作品,如《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等。其中演出最多的是徐渭的短剧《四声猿》(包括《逛鼓史》《雌木兰》《女状元》和《玉禅师》)。

徐渭是绍兴本地人,字文长,号青藤老人,为中国明代中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他擅长通过荒诞不经的情节,漫画式的人物群像和妙趣横生的语言,突现种种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社会群相。这些喜剧闹剧深受群众的喜爱,因此在嵊县崇仁一带流传很广。

崇仁古镇也是中国越剧的摇篮。越剧的创始人之一马潮水,是崇仁人,15岁开始“唱书”生涯,创办了越剧史上的第一个男科班。

1930年,裘光贤在镇西戒德寺开办越剧女子科班,先后培养了54名能文能武、基本功扎实的越剧红伶,像“越剧皇后”筱丹桂、“金嗓子”傅全香均出自其门下。


927315a4cb0431813c493521e2331d1c_rB4AiWW4EiGANFh4AAHtk3jkq0U467.jpg

古建筑上的木雕

古镇至今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

不光是伟镇庙,崇仁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

穿梭在迷宫般的巷道里,古建筑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民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各式建筑一应俱全。

其中,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相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绍兴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

不过很可惜,这些老台门大多为私宅,宅门紧闭,无法进入参观。

幸运的是,当我路过蟹眼井路18号的沈家台门时发现,大门敞开。

据推算,沈家台门是清道光年间建造的,它是划入保护建筑的三座沈家台门中建筑年份最早且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精美,装修考究,保存也较好,是崇仁古镇建筑群代表性民居建筑之一。

进门先是一个细长的天井,右拐入第二进豁然开朗,是一个更大的方形天井。

天井四角各有大缸几口,养红鱼几尾;天井边的廊檐下,静静地摆着一张藤椅,让我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天井周围的房门窗户上,立柱檐角上,雕着各种精美的花纹,默默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有些是吉祥的花木,代表生生不息;有些是瑞兽祥禽,代表如意平安;有些是故事小品,代表民间哲理……这些能工巧匠把对江南美的想象,凝聚在纤细又迂回的木纹里,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站在天井里四顾,眼前仿佛只剩下头顶这方蓝天。院子里是那么安静,静得能听到噗噗的振翅声,抬头看,一只小鸟停在了高高的封火山墙上。

老街的魅力:温暖、松弛、烟火气……

恍恍惚惚里,我穿过弄堂,走过街巷,在老街上看到一家店,叫“建平烤馒头”。门口围满了人,都等着现烤出来的豆腐馒头。

听正在排队的本地人说,这家店1989年就开了,是镇上最后一家烤馒头店,“之前总共有三家的,现在只剩这家了。”

烤豆腐馒头是这家老字号的明星产品。一锅60只原汁原味,锅里放上油,直接烤制,烤到两面金黄。

金灿灿的豆腐馒头新鲜出炉,扑面而来的香气足以让你垂涎。或许是在大铁盘上煎烤的原因,这家的豆腐馒头锅气特别浓,这也是一种“人间烟火气”吧。

继续沿着老街往镇中心走,路过农贸市场,买了一包现做的玉米蛋卷。

现做的真的特别酥松,刚咬住还没怎么用力呢,就在嘴里整个散开了,满口谷物的甜香,是小时候的扎实古早味。

等走到了镇中心四岔路口往右拐,有一家卖年糕饺的小店。

年糕饺是崇仁特有的一种小吃,有点类似台州温岭的嵌糕,但是包法和馅料有一些不同。

做法其实不难,可好吃的年糕饺选材很讲究。年糕皮是关键,是老板自己用晚稻米纯手工制作的,软糯却不粘牙,还散发着浓浓的米香。

糯糯的年糕皮裹上馅儿,涂上解腻的酱汁,就是这么简单的原料,但也就是这么纯粹简单的好吃。

饺子馅我个人最推荐油墩儿和臭豆腐。

特别是油墩儿,可以用“酥、软、香”来形容。咬上一大口,一整个碳水大爆炸,绝对是糯叽叽星人无法抗拒的诱惑!

在古镇里漫无目的地闲逛,我发现不少城市里早已看不到的商店。

比如箍桶店、竹器店、翻棉被店、老式理发店……原来它们并没有消失,只是活在城市人看不到的地方。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老街只是过时和脏乱的代名词。

这里狭小、拥挤、古板、迟滞……没有玻璃墙,没有霓虹灯,甚至现代生活的便利在这里都畏畏缩缩止了步。

然而当我看到那些坐在阳光里闲聊的老人,看到那些静心劳作的手艺人,看到那些面对我的镜头有些羞涩但露出友善笑容的本地人,我的心不知道被什么东西慢慢温暖了……

当你理解了老街的好,你就能领略时光的好。因为老街,就是时光的记忆;看到老街,你就不再惧怕时间的催促。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捷 文/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