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弄、拖竹弄、桃花弄、鸡鹅市弄 石灰弄、仓库弄、丁字弄……
拖竹弄
义桥大街
近些年,游客来杭州,不仅去西湖,还会探寻更多自然、人文美景。
比如小河直街,就被簪花汉服带火,成为不少女孩子到杭州的第一站。实际上,杭州还有很多充满故事的老街、古镇,值得我们去认识它们。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位于萧山的义桥“老街”。
街上的修鞋匠
距武林广场25公里 不堵车的话半个小时能到
萧山义桥“老街”位于浦阳江畔。是不是感觉很远?实际上,因为高架直通,从武林广场开车过去,25公里路红绿灯只有7个,不堵车的话只需要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了。
目前,在一些导航软件里搜不到义桥老街,需要导航到义桥大街。
来到义桥大街,产生的第一个疑问是:这条宽约5米的街,怎么就成了大街?答案,或许就在“大街”旁的小巷小弄里。
走在义桥大街,我特别喜欢钻它的小巷。它们宽窄不一,窄的只有几十厘米,两个人迎面走来,都得侧身才能过。有的小巷有古老的石板路,两旁是古旧的瓦房,阳光斜射而下。偶有老人坐在门口,可以看到老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诉说沧桑的故事。
这里见不到忙碌的人们,连时间仿佛都在缓慢流淌。而且,每个巷弄最有趣的是它们的名字:蟒蛇弄、拖竹弄、鸡鹅市弄、桃花弄、石灰弄、仓库弄、丁字弄……
桃花弄
蟒蛇弄里有没有蟒蛇?
桃花弄里有没有桃花?
我特别想知道,蟒蛇弄里有没有蟒蛇?而桃花弄里,有没有桃花?
寻到蟒蛇路,就是一条约50米长的小弄。里头有不少民居,现在大多数是老人居住在这里。
我问他们,是否知道这里为什么叫蟒蛇路。老人一口地道的义桥话,我根本听不懂。连蒙带猜,大概听出来:这里地势低,以前蛇很多,所以叫蟒蛇弄。
蟒蛇弄转个弯就是桃花弄。在桃花弄居住的也是老人家,也是地道的义桥话,连蒙带猜,大概听出来他们说桃花弄就是以前有很多桃花的弄堂。
在拖竹弄,两位老人坐在阳光下休息。我问她们这里为什么叫拖竹弄,老人家说,因为这里连接码头出来,从对岸运来的竹子都从这里拖到市集。我猜,鸡鹅市弄以前就是卖鸡鹅的,丁字弄么自然就像一个丁字……
为了确认我自己猜得对不对,我又去了罗峰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说,蟒蛇弄是因为弯曲如蟒蛇,所以就被这么命名了。老底子的人们给弄堂取名很朴实,拖竹弄就是拖竹子的,还有抬树弄、染店弄、肚兜弄、当弄、羊肉弄、孵坊弄……但每个名字,都见证了义桥曾经的繁华。
义桥老茶馆
街上的钟表铺
义桥最早记载于宋代 清末民初尤其繁盛
义桥在浦阳江东侧,往北不远就是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流处,所以是个交通要道。
据说,从明代的成化年间(1465-1487年)开始,由于浦阳江改道流经义桥,义桥北面的渔浦古埠逐渐衰落,义桥便取而代之,成为一个新兴的集镇。
到了清末民初,是义桥商业的全盛时期,老街的直街和大小巷弄开设着各类的商行、店家、作坊、驿馆、酒楼、茶肆,大大小小有300多家,可见当时的热闹和繁华。
义桥镇的名字来源于镇上的一座桥,那座桥最早也叫洞桥,是一个石拱桥,桥洞呈圆弧形,是以前人们通行的要道。
至于这座桥名字的来源,传说古时候优罗山下有一家人,孩子不满周岁父亲便重病去世,留下这对母子,寄居寺庙,靠四邻八方的人接济度日。
不久母亲也病重,临终前对孩子说,不要忘记救济他们的好心人,长大后要有仁义之心,要懂得感恩。母亲也离世后,孩子边靠人们救济边读书,后来他考中秀才,当起了塾师。为报答大家,秀才用多年心血在小河上建起洞桥,于是这座桥也被称为义桥。
义桥最早的记载始于宋代,是渔浦文化的“发源之地”和浙江省最早的“中华诗词之乡”“浙东唐诗之路”起点。
原生态的老街
适合慢慢品味它的味道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义桥大街为什么叫大街?
那或许是因为义桥曾经的繁华,曾经窄小的街巷里头人声鼎沸、摩肩接踵,而这条“宽广”的街,也曾经商铺林立,自然就成了大街。这个过去因为水路繁华起来的小镇,如今重回平静。宁静到即便是在修补鞋的小摊,也会有许多老人,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义桥“老街”基本没有商业化,是非常原生态的街,游客很少,适合慢慢走,慢慢拍照,慢慢品味。也因为没有商业化,所以餐饮较少,游逛时长大约一到两小时。
在义桥,我还遇到一个老茶馆。这个面积并不大的茶馆,共有3个小间,可以在这里喝茶,也可以在这里打麻将。经营这家茶馆的,是75岁的汪大伯。他说已经在这里做了30年了,2元钱可以喝茶,5元钱可以打半天麻将。茶馆的墙上挂着《都市快报》,茶客们喜欢在这里,喝着茶,翻着报,慢悠悠地过上大半天。
义桥大街 义桥在浦阳江东侧,往北不远就是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流处,自古便是交通要道。义桥最早的记载,始于宋代,是渔浦文化的“发源之地”。明成化年间,浦阳江改道流经义桥,义桥开始成为一个新兴的集镇,清末民初是义桥商业的全盛时期。如今的义桥大街,是一个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原生态老街,适合慢慢走、慢慢拍照、慢慢品味。
修鞋匠
义桥老茶馆
蟒蛇弄
义桥俯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