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麻辣烫” 热度向全国延伸,相关话题也登上各大平台热榜。品尝这一碗“热辣滚烫”,已经成为继淄博烧烤、尔滨冻梨之后,美食爱好者的新潮流。
来不及去天水的旅游“特种兵”,已经连夜赶到附近店铺,“拔草”这份浇满辣油的甘肃天水特产。连日来,杭州相关店铺客流暴增:夜市上,来自甘肃天水的夜市小摊老板,两小时收入千元;门店里,下午四点半已经排起点餐长队……
为了接住这波“泼天的富贵”,很多商家也在紧急筹备开张,最快的下周一(3月18日)就能营业。
“甘肃天水麻辣烫” 到底什么味道?为何能在全国圈粉?潮新闻记者实探杭州相关店铺。
一碗麻辣烫最长要等2小时
“单子很多不要催!”“高峰期出餐慢!要等!”“很忙!”……装修简单的墙面和玻璃门上,贴着语气暴躁的文字搭配活泼表情包。这些天,杭州一家甘肃麻辣烫店客流倍增。
店很小,人很多,老板很忙。在店铺入门最显眼的地方,他又最新加上一张告示,“高峰期出餐可能要等0.5-2小时”“活很多人很累”。
店铺门口告示。潮新闻实习生 李桐拍摄
3月15日下午四点半,潮新闻记者抵达这家位于杭州滨江区的麻辣烫店时看到,尽管店铺刚开门9分钟,点餐队伍已经排到了店外,门店外的座位也都是等餐顾客。
这是一家冒着“热辣滚烫”气息的小店,拥挤的人群都在为美食忙碌。顾客喝着罐装的甘肃特色饮料——胡萝卜汁、杏皮水;排队夹菜的顾客选择天水特产——洋芋丸子、香豆腐、手擀土豆粉;店员快速地给顾客称重计价、夹上号码牌、送菜到后厨,而厨房则不断传来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
大约五点半前后,第一波排队的顾客吃上了自己专属的“甘肃天水麻辣烫”。
一个个钢盆里,浸满了油辣子的各色菜品散发着莹润的光泽。尽管颜色鲜红,但经过潮新闻记者亲测,吃起来并不辣,反而有着厚重的香味。一起拼桌的杭州人余先生直接点了辣度最高的“麻辣”:“其实还好,我这个本地人也没觉得特别辣,可以说是香而不辣。”
顾客在杭州吃上“甘肃天水麻辣烫”。潮新闻实习生 李桐拍摄
在杭工作的新疆人蔡先生告诉记者,五点半左右开始排队,到吃上麻辣烫大概等了一个半小时。“昨天来过等了一会儿,最后没有辣子了,就没吃到。今天再刷到网友推荐,就又过来吃,终于吃到了。”
记者还遇到了来自哈尔滨的高女士,她坦言,自己也是在网上刷到,一下班就赶来,连工牌都忘摘了。从五点半下班到这儿,她等到上菜已经是八点左右了。
过去,来自东北的“黏糊糊”麻辣烫也在杭州拥有一席之地。高女士向记者介绍:“尔滨麻辣烫跟甘肃天水麻辣烫不一样,我们要放很多麻酱,天水放很多辣椒。”
这几天,杭州临平区永乐路上有一个摊位格外显眼,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小摊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路人只能在人群间隙里看到霓虹闪烁的招牌——“天水麻辣烫”。
摊主安然今年25岁,是土生土长的天水人,在摆摊的第7天生意爆火,“每天晚上6点准时出摊,不到9点就全卖完了,一晚上能卖出去上百碗麻辣烫。”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最近,一些“甘肃天水麻辣烫”店铺已经在社交美食APP上线,尽管还没正式开业,有老板表示,“正在紧锣密鼓筹备,最快下周一就能和大家见面。”
“杭州版麻辣烫”该是什么味
两位老板看法不一
杭州“甘肃天水麻辣烫”生意爆火,也就是最近一周的事情。这一幕,起初让店主“猫猫”意外。她的店于去年12月底开店,直到上周日(3月10日)开始,突然生意火爆。“每天都忙得不行,感觉体力不支,随时可能闭店休息,但不想辜负源源不断从各地赶来的顾客。”
排队等待吃“甘肃天水麻辣烫”的人群。潮新闻实习生 蓝昕宇拍摄
摊主安然摆摊最初两天几乎没有人买,直到3月12日,顾客突然多了起来。“一问他们都是从网上看到就来了,有人特意从绍兴柯桥过来,有人连续来了四天,还有人下午4点半就等我出摊。”
热闹的人群里,特地赶来打卡的,也不乏甘肃天水人。在滨江的店铺,潮新闻记者遇上两位来自天水的顾客。她们尝过后悄悄告诉潮新闻记者,这家店并不像在天水用竹签串食物,而且店家手工打的洋芋丸子、手擀粉也和家乡的感觉不太一样,但辣椒味道不错。
其实,天水麻辣烫没有固定的口味、食材标准,味道如何也众口难调。传统吃法是粉菜分离,粉一碗、菜一碗,粉要浸满汤,菜则要煮了捞出来沥干。
天水人认为,辣子、花椒面和手擀宽粉,是麻辣烫必不可少的灵魂。那么,杭州版“甘肃天水麻辣烫”应该是什么味道,两位老板各有看法。
“猫猫”坚持“一直调整口味”,“开店前期其实就做了很多实验。在天水时我吃了很多家麻辣烫,最高记录一天6顿,但我发现每家味道都有点区别。”因此,她选择用甘谷辣椒原料,同时做了干拌和汤拌两种供食客品尝,加上自己手工做的私房菜和甘肃特色饮料,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麻辣烫风格。
顾客在挑选食材。潮新闻实习记者 蓝昕宇拍摄
“猫猫”还介绍起自家麻辣烫和甘肃各派系的麻辣烫区别,“我小时候吃的是‘兰州派’,还有张掖敦煌,各个地方都不太一样,‘兰州派’对锅底汤料比较重视,但现在做的这个天水口味更加重视调料的配比,也更加需要调整到适合杭州地区口味。”
安然则坚持做传统天水麻辣烫。他觉得,虽然人在杭州,但是也不能“砸了天水麻辣烫的招牌”,手擀面都是他自己现做,辣椒、宽粉都是从甘肃寄过来的,保证食材地道。他也希望将家乡美食推荐给每一个人。
起初,安然父母对其小摊并不看好,担心南方人不能吃辣,而且天水麻辣烫以素菜为主,很少有荤菜,怕这里的顾客吃不惯手擀面、宽粉等手工菜品。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些菜品都很受欢迎。
记者手记:
一碗麻辣烫打开甘肃风土人情
晚上八点,我们走出店铺,可以看到门口依然排着长队,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食客与巷中忙碌的小店,构成一道“热辣滚烫”的风景。这碗麻辣烫犹如拥有魔力,让食客蜂拥而至。
香气扑面而来。各式食材在滚烫的汤底中烫熟,择进盘里,舀进原汤,最后浇上两勺油泼辣子,色泽诱人。拿起筷子,夹上一个地道的“洋芋丸子”,麻辣鲜咸在口中炸开。
“很好吃,这个麻辣烫看起来很辣,实际上香而不辣”“这个辣椒的口感很好”“洋芋丸子很好吃,以前从来没吃过”……品尝过后,记者在现场听到不少食客点赞,还有尔滨人说,“如果满分10分的话,我能给它打9.9分。”
在文旅如此内卷的时代,相关宣传账号24小时更新不间断,都在“争抢”网友关注。谁都不曾想到,这个西北城市,在今年年初,接过尔滨的“泼天富贵”。
天水为何能凭一碗麻辣烫“上位”?
这碗麻辣烫,在杭州或许只需花费30多元。简单食材里,却汇集着国家地理标识产品甘谷辣椒、麦积花椒。一碗麻辣烫也正展示着甘肃的风土人情,成为全国网友知道甘肃天水的窗口——
通过麻辣烫,这些农产品自黄土高原走向全国餐桌,让我们看到,一碗普通的麻辣烫,其实内容和内涵都极为丰富。因为美食搭桥,还有不少顾客计划奔赴甘肃天水品尝地道麻辣烫,顺便再去麦积山石窟、伏羲庙、轩辕谷玩一趟。
下一步,如何待客,就成了一道摆在天水面前的必答题。
借鉴淄博、尔滨热情待客之道,天水人连夜开通“麻辣烫”专线,铺路、擦栏杆、翻新桌椅,在每一处细节上“宠爱”游客。“出圈”是难的,但宠客才是永恒之道,况且在我国多个文旅强市,已经有了满分模板,可以直接“抄作业”。
互联网时代,“网红”的诞生,总是让人意外,细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一个地方的“出圈”可能来源于一段视频、一个网络话题。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任何一种独特业态,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网红新IP,进而带动当地文旅产业。
勾起全国网友味蕾,这碗麻辣烫汇聚的是民间的朴素智慧,也是民众与美食的双向奔赴。网友对于品尝它的热情、奔赴,还在持续。但从长远看,如何跻身文旅“长红”城市,不能只把游客当食客,游客是来消费的,丰富体验场景才是文化旅游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