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刚的“鱼菜共生共富工坊”年产值已达400余万元。
【人物名片】
徐建刚
建德市更楼街道于合村人,2018年返乡创业,回到石岭村南山自然村做一名“深山渔民”,运营2400平方米的鱼菜共生基地。
一年售出海鲜5万公斤,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
去年4月,在海拔400多米的石岭村南山自然村上,返乡农创客徐建刚决定在山上养海鱼,做一名“深山渔民”。一年过去了,这位“渔民”收成如何?
记者再次见到徐建刚,他正高兴地等在基地入口处,身后是连成一片的玻璃温室大棚,大棚上写着“鱼菜共生共富工坊”。大棚内共有大大小小24个池子,其中8个是海水池,池子里是数量可观的海鱼海虾。
“这是南美白对虾,这是黑虎虾,它们的生存环境是要背光的,所以水体我调配成这种黑乎乎的酱油色,水温恒定在27℃左右。去年因为水温不够,糟蹋了好多虾苗,这些都是我在不断试错中获得的经验。”徐建刚说,“这是东星斑,去年成功试养了少量,今年又投入了8000尾鱼苗。这边还有老虎斑、珍珠龙胆鱼、龙趸等10余种海鱼,接下去我还准备养乌贼,苗已经在路上了。”这种海鲜陆养的鱼菜共生养殖方式,目前徐建刚已经轻车熟路,除去损耗,去年年产海鱼海虾5万公斤,年产值达400余万元。
今年春季,徐建刚又加入了更楼“乡村梦想家”团队,整合砚然谷自然、人文和技术等资源,开发出了一条“风光观赏+知识科普+露营体验”精品研学线路,报名热度也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逐渐攀升。
“山上的客人越来越多,村里就帮我们一起收购当地老百姓自产的地瓜干、蓝莓、土蜂蜜等土特产放在山上展示,游客有兴趣可直接购买,我们按销售额5%给村里分红。此外,我这里的游客餐饮也需要老百姓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和土鸡土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徐建刚高兴地说,去年他的“砚然谷”带动了30余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
输出远程养殖技术,让“建德经验”走向全国
“4月23日,水质数据,钙220,镁255,钾209,pH7.5……”徐建刚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手机远程监测池子里的水质情况。这套智慧化的仿生态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可远程实时监测池子里的各项指标,检测到的数据可通过曲线图的形式生成,“这样我们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池子里鱼虾每天的生长环境有哪些不同,并根据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
徐建刚说,这种远程的技术输出听上去简单,实际上却需要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标准化的流程以及流畅无阻的沟通,“首先我们要确定一整套系统流程,虽然也有人研究过类似的,但不同的海鲜种类在养殖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就需要定制不同的系统流程。其次,我们在收到数据后需要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是考验技术水平的时候了。”
目前,徐建刚的志向不只是这2400平方米的鱼菜共生基地了,“我要把这项技术输出到全国各地,把建德这个仿生态海鲜陆养的鱼菜共生基地,做成全国样板。”徐建刚说,目前国内已经有4家养殖基地购买了他的智慧化仿生态鱼菜共生循环系统,而他则远程为他们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尤其是比较完整的虾类养殖技术系统,在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同时,还解决了不少海鲜养殖人员的技术痛点,大大降低了养殖的技术门槛。
下一步,徐建刚还计划研发小规模家庭养殖的远程技术系统,争取小成本投入,就可实现家家户户的“海鲜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