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50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每日商报记者 项凯 摄影
昨天,一个普通的周五,但对于杭州云栖小镇的一群年青人来说有些特别。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周末开飞机”!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2050自愿者。
没有组委会、没有主办单位、指导单位,甚至没有全职员工……每年4月末的最后一个周末,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年青人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和梦想,聚集在杭州云栖小镇,参加2050大会。
自愿者是2050大会的专属“黑话”之一。自愿的意思是,完全自己想做,没有外力强迫。可以自愿地来,可以自愿地不来——但是别不自愿地来或不来。
简单地说,2050大会是年青人为了一年一次的相聚,自己张罗的一次大会。
“为年青人开一个大会,让世界各地最有创意动力的年青人相互交流。”这也是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发起人、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对于2050大会的期待。
今年的2050大会,大家都在聊什么?玩什么?
跟着2050自愿者“刷山”
我们找到了真正的“MOSS”
今年春天,社交平台上流行一个热词“20分钟公园效应”,源自《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研究发现人们在游览公园20分钟后,即使不做运动,身心健康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昨天是2050团聚日首日,壹木自然读书会发起“观察一棵树”刷山活动,一群自然爱好者从北京、上海等地赶来。
“观察一棵树”的大本营是一间小木屋,成员们陆续集合,队伍里最多的是中学生。她们是杭州育才中学的学生,向学校请假来参加2050团聚。老师爽快地说,比起坐在课堂,走进大自然能学到更多。
大自然和科技有什么关系?《生命世界》杂志编辑、壹木自然读书会的自愿者马贝贝说:“随着科技越来越先进,人们好像都患上了‘自然缺失症’。我们鼓励大家重返大自然,治愈自己。”
云栖小镇背后有一座“鲤鱼山”,守山门的是一棵苦楝树,音同“苦恋”。我们尝了尝它的果实,入口刚开始是甜的,后劲泛苦,女学生形容它有香蕉泥的味道。自愿者介绍,苦楝的果实带有轻微毒性,不宜多吃。大家于是开玩笑说,这是大自然发出的“苦恋警告”。
我们花几分钟观察一棵树,大有发现。马贝贝说,一棵树上可能就有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我们在树干上找到了几只蚂蚁、一棵植物的爬藤,还有四五种苔藓。
这些毫不起眼的苔藓,在马贝贝口中是大自然的拓荒者。她说,苔藓存活了上亿年,经历了地球上的大冰冻和大干旱时期,依然完好地活到现在。“因为苔藓具有脱水能力,就像小说里的三体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脱水‘装死’,碰到湿润的环境又复活,继续繁衍。”
其实,很多科幻作品从苔藓中汲取灵感。《流浪地球》中象征数字永生的550W量子计算机MOSS,它的名字正是苔藓的英文名。
“科技不是凭空产生的,即使是最先进的基因工程,也是在大自然生物已有的基因序列中筛选、培育出最能适应环境的几种。”马贝贝说,如果有朝一日人类真如科幻作品里那样面临极端环境,或者移民火星,苔藓一定是人类要携带的一样东西。
人在大自然中会自动变成诗人。用一句话总结这次刷山,有人说:“大自然是科技无法到达的彼岸。”
飞行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那些“周末开飞机”的年青人
昨天也是世界飞行员日。一群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年青人,围坐在云栖小镇一个小会场里分享自己的飞行趣事,他们都不是专业飞行员。
“周末开飞机”的召集人叫严力行,1997年生的中国小伙。
两年前,美国实验飞机协会(EAA)举办2022届飞来者大会。严力行和同伴驾驶一架西锐SR20小飞机从安吉出发,经过俄罗斯穿越白令海峡来到美国,横跨近万里去“开会”。
严力行说,自己的飞行梦想始于2003年。当时只有五六岁的他在电视上看到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新闻,深受震撼,于是对爸爸说,长大也想成为宇航员。当时爸爸的回答让他记忆犹新:“很多宇航员本身是战斗机飞行员,所以首先你要成为一名飞行员。”
和严力行不同,中国环球飞行第一人的张博博士,学习飞行是在50岁以后。他刚刚完成个人的第三次环球飞行。
而陈静娴是一名律师,她从零开始准备,前后花了5年,边工作边考飞行员驾照,最后成为中国女子环球飞行第一人。她说,每一次飞行都是神奇的体验。
曾经驾驶飞机穿越北极圈并写下畅销书《北极日记》的王思莼,是中国轻型飞机国家队队员,分享了在飞行中遇到的趣事。比如在空中看到火箭发射的壮观情景,也曾在飞机上拍到火山喷发的景象。
美国华人飞行爱好者(飞行教练)张涛说,很多人是从杂志《航空知识》开始喜欢上飞行。“可能大部分人觉得考驾照和飞行是一件很烧钱、遥不可及的事,但事实上并不是。”张涛说,现在爱好和学习飞行的年青人正越来越多,“只要有梦想,其实达到并不难。”
这次斜杠飞行圈的聚会,还吸引了杭州育才中学的中学生们,以及从上海、成都等全国各地赶来的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