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重回百井坊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7 07:31:53 Mon   

说到杭州市中心的百井坊,可能老杭州人都十分熟悉,这里紧挨着繁华的武林广场,曾是一片居住区。十多年前,百井坊一带开始进行城市更新改造,拆迁让很多老居民离开了百井坊,其中一些居民回迁安置到了杭州的其他地方,还有一些居民则等待着重回百井坊。

6b1247a551d88824a6e0e2bf5fd92c62_rB4AiWZvUlaAejZBAAHYo5tevJo409.jpg

14年过去 老张终于重回日思夜想的百井坊

最近,杭州百井坊的老居民,73岁的老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百井坊,和家人一起参与回迁安置房的选房,“我们的房子原先就是个大套,现在可以换个面积更大一点的,我们准备选个高一点的房子,窗口可以看到西湖的一角,多少舒服。”

老张告诉我们,搬出百井坊,是2010年的冬天,“那天我记得蛮冷的,我一手抱着一床棉被,另外一只手抱着一只老瓷瓶,本来我都忘记这只瓶子了,后来在橱柜后面的箱子里又看见了它,我爸爸说这是以前‘旗下’带出来的,不管值不值钱,也是我家的宝贝了。”

虽然说着一口地道的杭州话,老张却说自己的老家在东北,也算是“八旗子弟”,“我是出生在百井坊的,后来一直住在百井坊,但老辈们都跟我们说,以前他们就住在西湖边,也就是前面说的‘旗下’,现在的湖滨步行街、龙翔桥那一带。”

“旗下”,在过去的杭州,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地名。1648年,清代朝廷在杭州城内紧挨着西湖的一片区域设立旗营,范围大致在如今庆春路以南,中山中路以西,开元路以北和西湖以东的区域,八旗大小官员、兵丁以及眷属聚居于此,杭州人习惯把这一带称为“旗下”。

清朝灭亡后,当时的杭州政府拆除了旗营,建设新市场,在湖滨一带构建起了由如今长生路、学士路和仁和路等道路构建起的棋盘式路网,成为杭州近代城市发展建设的一大标志。老张的长辈们和其他的旗人一同离开了旗营,刚开始住在菩提寺路一带,后来又搬到了当时处于城市边缘区域的百井坊,老张和姐姐就出生在百井坊。

“不要看现在百井坊、武林广场这边很热闹,其实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我都参加工作了,这里还是很荒凉的,房子都是一下雨就滴滴答答漏水的破旧矮房,边上还能看到大片的菜地,武林广场边上如果不开大会,也是看不到多少路人的。”

c58e430beb6bdaed71d219a99dc34c85_rB4AiWZvUleAfQjHAAHk_r581tM692.jpg

恒隆广场在百井人家的北侧

上世纪80年代

在百井坊住上了“洋房”

老张的表哥老罗告诉我们,民国时代的百井坊,靠近北边的城墙,有着大片的荒地,是当时杭州城的“边远地区”。旗营拆除之后,为了安置搬出旗营的满人,将他们迁到了百井坊。曾经偏僻的百井坊建起了200间平房。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已经十分破败的平房进行了拆除改建,原地建起了楼房,老张一家人都搬进了新房。

这些“洋房”,组成了如今杭州人记忆中的百井坊模样:“洋房”里装载着杭州人家的生活百态,“洋房”之侧,街道热闹非凡,生煎店门口经常排着长队,凤起中学里总是回荡着孩子的笑声,如今全国闻名的新白鹿餐厅,那时还是一家藏在巷子里的白鹿面馆。

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到了2009年前后。

想要回到熟悉的百井坊 老张选择了原地回迁

2009年,杭州启动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工程,百井坊巷、耶稣堂弄一带被纳入征迁范围。

有一天,老张的姐姐从西湖边跳舞回来,看到楼下的弄堂里贴出了拆迁告示,于是赶紧冲到老张家里告诉他,两个人立刻研究起拆迁安置的方案来。

政府部门给出了货币补偿、异地安置、原地回迁等几种安置方式,老张和姐姐研究了好多次,和子女还开了几次家庭会议,最终决定选择原地回迁,并成为百井坊最先搬离的那批居民。按照他们当时的设想,“在外过渡居住的时间,毛估估要5到7年”。

此后,老张和姐姐住到了各自子女的家里,但他们还是时刻关心着百井坊的进度,经常相约着到武林广场看看。刚开始是坐公交车,地铁开通后又改坐地铁,看着百井坊的老房子一幢幢被拆迁,耶稣堂弄的两边逐渐变成平地。

2015年,百井坊综合改造动迁落幕。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有70%左右的居民选择了货币补偿和异地安置,30%左右的居民和老张一样,选择了原地回迁。

相对杭州大多数城市更新的区域来说,百井坊的更新进程相对比较慢,直到2018年,百井坊地块才完成土地出让,以107.3亿元的总价被香港恒隆地产竞得,计划在这里建设一座高端商业综合体,百井坊的回迁房也同步建设。

“听说恒隆拍下了百井坊地块,我和姐姐马上通了电话,都很高兴,第一是因为我和阿姐以前到上海玩的时候,去逛过南京西路上的恒隆广场,是很高级的商场,这样的商场要造到以后我们的新家楼下,肯定高兴,第二是因为我们的新家终于要开建了,我们等了快十年,终于等到了。”老张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煜轩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