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与强大心脏缺一不可
一人一车,遗体接运工既是司机,也要负责遗体的接收、装殓和运送等服务。
有时候,家属提出遗体殡殓服务时,这个工作除了具备一定的观察、判断、沟通等能力之外,且需要在有效的时间里,无论面对任何场景和遗体,都能做到手法熟练、头脑灵活、操作高效。
7月10日的午后,吴影镇接到了调度的出车单:去城西接运一位病逝的青壮年,同时,家属要求提供遗体殡殓服务。
抵达后,确认信息,吴影镇一手拉住毯子,一手擦拭着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只能让旁人看到我的手在动,看不到具体部位,就是留给逝者最后的体面。”
擦拭干净,穿好衣服,打包捆绑装进尸袋,一整套流程吴影镇一气呵成,看起来毫不费劲,但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和脸颊不停滑落,蓝色工作服的后背上湿透了一大片。
“300多斤,实在太胖的,6楼,介个办办?”三四位男家属试着挪了下,纹丝不动,向吴影镇求助,背好包的吴影镇指导他们站好位置,按照他的口令,15分钟后,逝者稳稳地躺进了他车里的灵柩。
相比于自然死亡,非自然死亡的遗体更让人不忍直视。要胜任这项工作,必须得有超出常人的强心脏和承受力。17年来,吴影镇直击过血淋淋的第一死亡现场,接触过蛆虫遍布的遗体,也在融为一体的白骨与树根中分拣过一块块骸骨。
而最冲击他心灵的是老人的孤独离世。“这种情况在独居老人中比较多。像七八月这样的高温,如果老人意外过世,好几天后才被发现,那种气味是常人难以想象和形容的。”
前几天的高温天,吴影镇出车去城东接运遗体,刚踏入小区门口,他就闻到了单元楼上散发出的特殊气味。
透过气味,他能分辨出大概去世多久,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果然,这是一位摔倒在厨房、去世一周才被发现的老人。
“厨房很小,两三个平方米,老人只穿着一条睡裤,身上的体液粘连着地板,尸虫满地。”像这样的情况,吴影镇需要穿上专业的防护服再佩戴N95口罩。
“口罩再厚都挡不住气味,我们一开始也受不了,也会跑出去呕吐。”
生死面前,没有过不去的事
从21岁入门,而今38岁的吴影镇早已为人夫、为人父,他习惯了跟形形色色的遗体打交道。但看到白发父母送走年轻的儿女,他的心底也会湿润“老人该有多么的孤独啊”;当看到比自己还年轻的父母,撕心裂肺地抱着年幼的孩子,他更是悲悯地感叹:“早上出门还是鲜活的生命,下午突然就没了。”
接触过成千上万的逝者家属,也让他看到了不同的人性和为人。
有工作时被家属不停催促火化的,有儿女在病逝的老人床前谈论遗产分配的,也有死死拽着他的衣服或趴在车头不让开车运走的,还有一位家属在逝去的老人额头轻轻一吻,依依惜别。
“家庭是否和睦、老人与孩子的感情是否融洽一观便知。有时候,家属对逝者的这份感情让人动容,带给我很大的感触。”
吴影镇直言,在生死面前,没有过不去的事。并且他把这份柔软带到了工作中。
在殡仪馆的办公室有一堆感谢信,其中一封是一位九旬奶奶寄来的,她曾经在寒冷的冬夜里,独自坐在殡仪馆,打算等到第二天看老伴火化。
吴影镇不忍心,劝说并搀扶奶奶去附近旅馆开了个房间休息。
还有两位70岁出头的老人即将送走自己的女儿,悲痛欲绝,根本顾不上处理后事,他帮着一一打点,一步步教他们怎么处理。最后,两位老人要塞给他500块“感谢费”。
“我们本来就有规章制度不允许的。再说老人连唯一的亲人都走了,他们的退休金也才三千多,你说我怎么可能拿他们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