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城市公益善集空间 记者 徐萌 摄
本报讯 西湖区文一西路458号,有一个以“26°”命名的城市空间。门头以温暖的橙色为主调,门面两侧分别涂上了创意字体和漫画人物,常有过往的行人驻足看看,让人好奇,这是一家什么“网红店”?
昨天,杭州最高气温达到了37℃。下午2点,有几个外卖小哥坐在店门口的遮阳伞下休息。我推开了“26°城市公益善集空间”的门,咖啡香扑鼻而来,一面墙上整齐地排列着印有“26°”的咖啡杯和手写的“福”字纸袋。墙的中间,有一行字:来自小蜗牛们的感恩馈赠。
小蜗牛是谁?
“乐乐,做一杯你拿手的美式咖啡吧。”店长笑着对一位穿着蓝色运动装的男孩说。
这位男孩,就是小蜗牛。
他跟在“菜菜”老师身后,探出头,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又点了点头,跟着“菜菜”来到吧台开始制作咖啡。研磨、压粉、萃取……要熟练掌握这些制作咖啡的工序,对乐乐来说,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我接过他做好的咖啡,尝了一口,竖了个大拇指。他还是很害羞,挠了挠头,但是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乐乐是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他们在思考或者行动上,相对比较迟缓,就像小蜗牛,但是他们很聪明。”店长说。
休息时,店里响起了一首歌,乐乐和其他小蜗牛们随着音乐跳起了舞。“他们很有乐感。”“菜菜”老师说。
26°城市公益善集项目负责人赵近汝发现,通过近半年的技能实训,小蜗牛们越来越愿意与外界交流。目前,店里的几位小蜗牛都初步掌握了制作咖啡的技能。
有一位家长说:“我们不知道未来能照顾孩子多久。希望他能够自立,有碗饭吃。”
而小蜗牛们,也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家里的负担。
赵近汝对此感触颇深,“暑假培训时,聊到了就业的话题。有一个男孩表现出了强烈的就业愿望。他说,我想为家里分担一点”。
在西湖区文新街道的残疾人之家,有20多位处在就业年龄段的“特殊年轻人”,他们或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障碍,或是其他方面的重度残疾人。2023年,文新街道着手打造“26°城市公益善集空间”,提供烘焙制作、咖啡饮品调配等多个工种,助力残疾人多渠道灵活就业。
“26度的名字取自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26摄氏度。”文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莉萍介绍,小蜗牛们在做咖啡的同时,也会尝试和顾客交流,一点点融入社会,“希望他们能在这里感受到最舒适的温度,也希望这里能成为他们驶入社会的起航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