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杭州出发1.5小时 探秘印山越国王陵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19 08:27:54 Mon   

古老而高超的防潮防腐技术

沿着墓室两边的木栈道,可以从侧面近距离观察墓室,由夯土层、青膏泥、木炭层和树皮层构成的四层墓室保护体系清晰可见。

墓室最外面的保护层是夯土层,也就是封土层。

封土的大小往往象征着墓主人生前地位的高低。经过测量,印山大墓的封土呈东西向长方形覆斗状,东西长度达到72米,南北宽度为36米,中心最高处为9.8米。

考古人员在清理封土层的过程中发现,印山大墓的封土并非简单地堆砌,而是十分坚实致密地分层夯实,每层的厚度控制在7-9厘米。

这样的分层夯实技术,古代越人是怎样办到的呢?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根木杵,一种古代的夯筑工具,长度大约180厘米,中间细,两头粗,两头都可以夯土。经测量,木杵两头的直径与大墓封土层的夯窝直径一致,证明它就是古代越人建墓时使用的夯具。

黄色的夯土层下面是青膏泥。

青膏泥是一种颗粒很细的黏土,呈青灰色,质地湿软。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俗称的石英石。由于它的分子结构紧密,黏性很大,雨水不易渗透,具有很强的密封性。

印山大墓墓室上方的青膏泥,填筑厚度达6-8米,其用量经测算达5700立方米左右。根据现代考古资料,春秋时期的一些大墓中都会有青膏泥发现,但像印山大墓这样做得如此规范,用量如此之大的,非常少见。

在厚厚的青膏泥之下,是大面积黑色的木炭。

其颗粒细碎,铺设的厚度平均在一米左右,碳层极为结实,明显也经过了人工的夯筑。

古人为什么要用木炭保护墓室呢?南方昆虫很多,特别是白蚁。而用烧过的一米厚的木炭,可以把白蚁等昆虫隔断在墓室外。木炭还可以吸潮,保护墓室免受绍兴地区潮湿多雨气候的影响。

经测算,印山大墓用于填筑的木炭约有1400立方米。在古代,如此浩大的工程,没有极高地位的人恐怕难以做到。

最后,在墓室表面,还有最后一道保护层——树皮。

这些树皮呈瓦片状层层压叠,大约有140层。专家说,树皮不像木头,不会渗水,就像油毛毡一样有很好的隔水性能。

层层叠加的树皮,就像中国传统民居屋顶上的瓦片,将墓室外可能出现的少量渗水,沿着斜坡状树皮的表面,排向墓室的两侧。

image.png

玉镇(原文物存放于柯桥区博物馆)  

印山大墓主人之谜

登上博物馆二楼俯瞰,整个大墓的平面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墓室由巨大的枋木构建,平面呈甲字形,竖穴深坑墓,全长约100米,墓坑和墓道均在山岩中挖凿而成,工程浩大。墓室分隔为前中后三个墓室,各室之间设有门栏和木板隔墙。

如此庞大、精密、奢华的墓室,足以印证主人的特殊地位,建造时间非十数年无法完成。

遗憾的是,印山大墓并没有出土任何可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

大墓的发掘是在1996年,因为发现盗掘迹象而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发现,大墓上除了三个现代盗洞,还有七个巨大的古代盗洞,其中最大的六号盗洞,直径达八米多。

这七个巨大的古代盗洞,到底是哪个朝代的盗墓贼所为?

在清理七号盗洞底部填土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锈蚀严重的铁锛,专家分析,它很可能是当年盗墓者遗失的挖土工具。

铁器在南方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由此可以推断出,造成这七个巨大的盗洞出现的盗掘,发生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

这表明有一种可能,在公元前222年秦国统一百越之时,打败了越国,俘获了越国国君。但秦始皇怀疑东南有天子气,为了防止强悍的越国民众东山再起,对印山越国王陵进行了盗掘破坏,以达到绝王气、断地脉的目的。

这或许就是印山大墓遭到毁灭性盗掘的真实原因。

由于大墓被盗情况严重,考古专家根据发掘材料的综合分析,再结合文献考证,认为印山大墓是一座越国王陵,墓主人是越王允常。

允常是勾践的父亲,约公元前510年即位称王。据史料记载,当时越国在允常的领导下,从吴国的附属小国走上了与强吴抗争之路。他还曾请来天下第一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自己铸剑,梦想着有朝一日招贤纳士,与中原诸侯共享尊荣。

国内考古中极为少见的玉镇

在博物馆的二楼,还能看到一些出土于印山大墓的文物复制品,原物大多陈列于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中。

例如在墓室中部北侧发现的两件精美的龙首玉钩。专家判断,玉钩当时可能是插在木架上用来挂青铜乐器的。

在印山大墓的墓室中,还出土了数个被泥土包裹的馒头形玉镇。

玉镇上雕刻着精美的勾连卷云纹,底平面为等边八角形,在弧顶中心有一个呈扁平形的小纽。这在国内考古中极为少见。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席地而坐,地上铺着席子。玉镇,便是当时用来压住席子四角的工具。

独木棺北侧出土了一把玉剑,造型和早先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剑十分相似。

在古代,玉质兵器是越国王室使用的礼器。在印山大墓的墓室中出现玉质兵器的残片,由此推断,大墓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国君。

博物馆的二楼大门是出口,站在印山山顶,俯瞰这片王陵下的土地,不禁对那2500年前的古越国浮想联翩。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捷 文/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