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杭州文物修复师“艺”起传承文物气韵 赓续悠长文脉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05 14:33:18 Thu   

妙手再现“青龙”之美

杭州日报讯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的低语,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

2024年是甲辰青龙年,在静谧而庄严的杭州市考古所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一场关于时间、艺术与技术的交响曲正缓缓奏响,主角是一件珍贵的“青花龙纹筒形炉”。近日,记者深入探访,亲眼见证了杭州的文物修复师如何让这件承载着乾隆时期文化记忆的文物重焕新生。

“此次修复的青花龙纹筒形炉,以其精美的龙纹图案设计著称,更因炉身上刻有的‘乾隆’二字以及其深厚的历史背景而备受瞩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胡利红说,在这样的年份带领团队去修复这样一件珍贵文物,很有意义。

第一步:考古摄影 定格文物重生之旅的每个瞬间

以镜头为笔、光影为墨,记录下文物从残破到重生的每一个细腻瞬间……这是考古摄影师范文健的工作日常。

透过范文健的镜头,历经风霜的青花龙纹筒形炉呈现在众人面前,只见它表面布满岁月的痕迹——锈迹斑驳,裂痕如细丝般交错,仿佛低语着过往。

范文健将器物平放在拍摄台上,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和光线,确保后方露出恰到好处的背景,这样既展现了器物的完整形态,又避免画面单调乏味;接着,他精心布置灯光,确保每次拍摄都能保持相同的光照强度和色温;随后,使用三脚架和遥控器固定相机位置,避免触摸屏幕产生指纹或阴影,并设置固定拍摄角度和高度标记线,确保每次拍摄都能从完全相同的视角进行;最后,他拿起相机,细心调整相机参数……

他定了定神,围绕着器物踱步,从正面到背面、从左至右,再从上方俯瞰到底部仰视,每一个角度都不放过。那些细微的裂纹、独特的纹饰或是颜色变化的区域,都被他一一捕捉下来。

“这样一来,即便时间流转,照片中的文物也能保持一致的色彩和形态,为后续档案整理和学术研究提供可靠依据。”范文健说,这些照片不仅是对文物现状的实时记录,也将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宝贵参考信息。它们成了文物新生命的一部分,将永远留存在历史长河中。

第二步:考古绘图 笔墨再创造勾勒文物之美

与考古摄影几乎同步进行的,是考古绘图。

在文物修复与保护领域,考古绘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要求绘图者如实精确记录文物的形态与细节,将其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传递给后人。

高付杰,这位长头发、笑起来温暖甜美的女孩是一名考古绘图师。她端坐在文物前,一步步为青花龙纹筒形炉绘图,画面中复杂的龙鳞与细节,让人惊叹。

首先进行细致测量。她利用专业测量工具,精确记录了器物的底径、孔径及高度等关键尺寸。高付杰介绍:“准确的尺寸是考古绘图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纹饰绘制的精确度。”随后,她开始了最为关键的纹饰绘制工作。“器物上的龙纹尤为引人注目,其鳞片排列细密、层次分明,是绘制的难点之一。”面对挑战,高付杰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耐心,只见她俯身于工作台前,目光专注而深邃,一笔一画勾勒着龙鳞的轮廓。在她的笔下,每一片鳞片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栩栩如生,透出古代匠人的卓越技艺和无限创意。“除龙鳞外,器物上的毛发细节也是精心描绘的对象,需要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将毛发的柔软质感与动态美感展现出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高付杰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张考古绘图完成了,它不仅精准再现了文物的原始形态与纹饰特征,更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其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绘图师们的努力,更多文物得以更完整、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和传承。

第三步:文物成分检测 检测与修复并重

20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引入自然科学研究与检测方法,文物科技研究与检测成为新的方向。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12年成立之初,就引进相关人才,成立了科技保护室。经数年建设,科技保护中心现有专业仪器及配套实验设备20余种,总价值逾120万元,已具备必要的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物科技保护技术实力。”胡利红说。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文物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检测,才能对文物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分析,更好地为文物研究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文物修复师王晨娅介绍。修复工作开始前,王晨娅将瓷片放入高精密的光谱仪等设备上,在瓷器上精心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检测点。“从瓷器底部稳定的胎质,到釉层中平整无损的区域,再到纹饰上均匀分布的龙爪图案,每一处都是不一样的。”王晨娅说,科学的成分检测为修复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古瓷器胎釉的独特成分,为后续修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江升 记者 熊艳 实习生 黎昱琼 文 记者 张之冰 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