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胜迹串珠成链
唤起代代“守桥人”的家国情
硝烟散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迈入了和平时代。可是,和平不意味着没有挑战与牺牲。脚步轻轻,风景秀丽的六和塔景区之江路2号,是一片安静的土地。这里坐落着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前身为蔡永祥烈士事迹陈列馆,自1968年开馆以来,接待过一千余万名观众。
顺着月轮山拾级而上,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白色塑像。塑像的主人叫蔡永祥,他怀抱着大圆木和配枪,呈现匍匐向前的姿态,目光如炬望向不远处的钱塘江大桥——那是1966年,18岁的他用生命保卫过的地方。对这段感人事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杭州人都不陌生。
“我是从小学课本知道他的,一直想来,退休之后终于成行。一早从杭州解放纪念碑过来,找到了这里。”紧踩着开馆的节奏,徐阿姨成了当日的第一位访客。当年,她的弟弟妹妹还在上小学时,学校曾组织他们参观这里,“今天我自己来补上这一课。”
这一课,按照纪念馆的展陈内容,涵盖了萧山衙前农民运动、西湖会议等发生在杭州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邹子侃、李成虎、孙晓梅等2500余名英烈救亡图存的爱国事迹。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抗美援朝战争等捍卫和平行动中,涌现出的大量杭州英雄的事迹。
跟随着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脚步,记者在尾厅找到了一本留言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寄语。最多的是来自杭州各学校的“向英雄致敬”,最远的有马来西亚国际友人的“时代需要英雄烈士,中国大步迈进”的留言。
近年来,作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纪念馆做了不少关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尝试,放大全民国防教育的“红色+”效应。比如,连续三年,承接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团市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声音里的红色档案”系列活动,从杭州各大中小学报名的2500多名学生中,选拔“金牌志愿讲解员”,讲述发生在杭州、根植于杭州的党史故事与英烈故事,并录制生成音频,以二维码的形式永久留存馆内,丰富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同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馆内策划推出了“跨越时空·对话英烈”、重走英雄成长之路、红色亲子研学营等纪念活动,邀请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及其家属一起参加,唤起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国防意识。“孩子们在活动中理解了国防事业的重要性,对家人‘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表示了认同,这让我们觉得自己这份工作很有价值。”纪念馆馆长骆敏说。
杭州是旅游城市,却也是英雄之城,在秀美的西湖边citywalk时,人们常常忽视了这里的红色胜迹串珠成链、俯拾皆是。身处西湖景区的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便是一处。于是依托各大景点开展景区里的国防教育,自然成了杭州市深入推进全民国防教育的一大特色。
运用地理优势,近年来纪念馆组织过多场“走出去”的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在每年的杭州解放日,组织开展“从解放到复兴”红色毅行活动,邀请学校师生、驻杭官兵、警察、医生等社会各界代表,从纪念馆出发,齐聚杭州解放纪念碑,回顾杭州解放故事与英烈事迹,重温入队、入团、入党誓词,沿着复兴路阔步前行、高唱红歌,共同度过杭州人自己的纪念日。
“从起点到终点,从解放到复兴,不变的是杭州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不会忘记英雄护佑钱江儿女的家国情怀。正如纪念馆墙上四个沉甸甸的题字‘英佑钱塘’,一代一代我们也都是那个‘守桥人’。”骆敏说。
市民身边零门槛的主题公园
筑牢全民国防的“精神长城”
公园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当公园遇见国防,会是什么模样?
在滨江区浦沿街道慧炬街,有一座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公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为自己圈了不少粉。公园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分为国防形象展示区、国防教育纪念区、军事体验活动区和廉洁文化长廊四个部分。
其中入口处的中央广场属于国防形象展示区,也是最受市民喜欢的“网红”打卡点——一组火箭兵簇拥着导弹直指苍穹,雕塑形象英武大气,墙上还有那句著名的标语“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观之振奋人心。
绕过标语墙,就到了军事体验活动区,又叫绿色营地区。有别于普通公园,里面摆放了平衡桥、攀爬网、吊环等军营常见的训练器械,非常适合亲子互动。平时,竺可桢学校的孩子们做户外拓展训练,也会用到这处场地,两者间只隔了一条马路。
每逢清明节、全民国防教育月等特殊节点,国防教育纪念区又会成为热门点。这里不仅有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制的“十大英模”纪念立牌,介绍了献身国防现代化事业的苏宁等十位国家级英模的先进事迹,还有一面黑底白字的英烈墙。墙上刻有来耀先、来中民、平锡成等25名滨江籍烈士的姓名。“‘来氏’是这片的大姓,一下子就从身份上跟市民拉近了距离。”滨江区国防动员科工作人员来萍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