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城内快速路网全面打通 地下综合管廊初步集聚成片
文一西路隧道 记者 张之冰 摄
亚运之后,超大城市如何再跃升?杭州找准了解答这道时代命题的关键“题眼”——城市韧性提升。
交通路网、燃气管网、供水管线、排污系统、地下管廊……这些维系城市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安全运行的“生命线”。“一座城市的韧性程度,取决于这些纵横其间的‘经络’。举办亚运会后,杭州‘建设大都市、推进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发生了新的演进,这对城市供排水、电力燃气、交通出行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后亚运”时代,杭州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致力于贯通城市道路“血栓”及各类管网“毛细血管”。
杭州的城市框架很大,交通也高度依赖跨区域的快速道路。
在亚运牵引下,去年全市建成并通车的快速路总里程达506公里,一张综合立体、系统完整、功能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逐渐成形。
“绕城范围内‘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基本成形,但仍有断点要补。”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绕城范围外,更要加紧布局快速路网建设,朝着‘两环八横五纵八连’的格局迈进。”
今年6月18日,文一路(紫金港立交—荆长大道)提升改造工程隧道部分正式通车。
这段隧道的通车,代表着杭州绕城范围内“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全面打通,也意味着从钱塘开车至余杭可以55公里“一路无红灯”,更意味着“城区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沿着文一路再往西,出绕城范围,依旧可以走快速路。6月28日,与文一路相连接的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一期)实现全线通车,与运溪高架互通完成了“快与快”的衔接转换。
出行的路,连着发展的路。“太快了!7年前,我来梦想小镇创业,没有快速路,去机场也不方便。”归一智能创始人武凯畅想未来,“现在有了文一西路西延,我们考虑成立新的研发中心,可能会再往西走,去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纵深腹地。”
往东走,大江东的市民也关注着建设中的江东大道三期工程。“江东大道三期通车后,就可以沿着德胜快速路、文一路、文一西路,从东到西横穿杭城,实现城西科创大走廊与城东智造大走廊的‘无缝衔接’。”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7月,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三期迎来关键性突破,青六路东至仓北路段开通。开这一段路,可以少过两个红绿灯,按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最快6分钟通过。
杭州快速路越织越密,内通外联能力大幅提升。在地下空间,还有更多“生命线”在为这座韧性城市“供血”——新建燃气管网项目98个179.5公里,建成城市生活污水管网52.4公里,完成民生实事项目建德市西线供水二期工程主次干管68公里……
让这些地下管网更安全更便捷地运行,还需要地下综合管廊这个“保护舱”。
今年与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三期同步建设的,还有江东大道三期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这条管廊沿江东大道平行布置,西起青六路东、东至新湾大道,全长约4266米,入廊管线包括通信管、给水管及高压电力管。预计到今年年底,该管廊将完成整体施工。
作为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目前全市管廊总长约137公里,在钱江新城二期、钱塘新区江东区块、钱江世纪城、云城等区块初步形成了综合管廊集聚成片的态势,有力保障水、电、气等“民生所需”安全输送到全市各个角落。
“后亚运”时期,杭州韧性城市“硬实力”建设实实在在看得见。
“我们要以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加强交通路网、地下管廊、供水管网等硬件建设,助力杭州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