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昨天,也就是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许,矗立于西湖南边夕照山947年的雷峰塔轰然倒塌,秘藏近千年的“雷峰塔经”重见天日。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始建于吴越国时期的雷峰塔,曾几经损毁与重建。现在人们看到的这座新塔,到今年也已经走过二十载春秋。
100年前,西湖边发生了什么?回首百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雷峰塔的重建历程。
西湖游船上观赏三潭印月和雷峰塔夜景 记者 陈中秋 摄
雷峰塔文物刻本《宝箧印陀罗尼经》
倒塌之前的雷峰塔老照片
一
1924年9月25日,是杭州历史上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下午1时40分许,住在孤山俞楼的国学大师俞平伯,突然听到家人大喊“塔倒了,塔倒了”,急忙跑到阳台上望向西湖对岸,只见黄雾漫天,雷峰塔倒塌了。湖上百艇齐发,所有停在湖滨的手划船一齐划往南屏山方向,俨然有万人空巷的感觉。
下午4时,俞平伯到了现场,大地上只见黄土一堆,废墟之上,一大群人正把雷峰塔的砖头背回家。
事实上,这已不是雷峰塔第一次遭遇劫难。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末代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花费6年时间耗巨资建成雷峰塔,雷峰塔的故事从此开启。
北宋末年,外围木构建筑被烧毁;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重修一新;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大举进犯,杭州被围,战火中雷峰塔遭遇了第二次火劫,仅存砖塔心。
1924年雷峰塔倒塌之后,“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没有了,变成了九景。不仅如此,西湖水面子午线上,原本保俶塔、雷峰塔分列两点,雷峰塔一倒,从此北重南轻,西湖失衡。
有学者认为,雷峰塔倾圮,犹如西子姑娘断其一臂。园林建筑大师陈从周表示:“雷峰塔倒掉,西湖南面景皆虚。”
此后,民国时期曾出现过三次要求重建雷峰塔的浪潮。然而乱世之间,雷峰塔的重建也就这么拖下来了。
倒掉的雷峰塔,成了人们心中的一种牵挂、一种挥之不去的雷峰塔情结。
“一水沉沉数劫灰,几番金碧几蒿莱。梦回苦忆雷峰塔,谁是湖山再造才。”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就连做梦都想着古塔重建。建筑大师吴寅,弥留期间还念念不忘雷峰塔重建;建筑大师梁思成,早在1931年就画了雷峰塔复原图,1935年他提出重建雷峰塔构思,并说明宜恢复原状;1932年,知名画家林风眠为重建雷峰塔发表评论,他在《美术的杭州》里说:“如果再有若干年不修,恐连现在尚可常见之原塔摄影也将不可复见了。”
雷峰塔文物鎏金纯银阿育王塔
2023年,工人在修缮雷峰塔。 记者 陈中秋 摄
二
谁是湖山再造才?世纪之交,浙江给出了答案。
1999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并成立了省“双景”协调小组及办公室。
从启动到完工,雷峰塔施工建设只花了一年零十个月,但前期的设计和论证却费了两年多时间。
新建一座什么样的塔?这是最让大家伤脑筋的问题。
2000年开始,省、市有关部门召开多轮专家论证会,对10个雷峰塔设计方案和4个“雷峰夕照”景区方案进行评议。2000年3月27日,雷峰塔设计方案和模型在杭州湖畔居展出,接受市民评议。
当时,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老衲式样的塔,也就是人们看到过的明代被焚烧后的残塔;二是还原雷峰塔最初的模样,南宋画家李嵩曾在《西湖图》中画过南宋时期重修的雷峰塔,就是木构砖身的楼阁式塔。
几经斟酌,最终的方案中,雷峰塔与《西湖图》中形象相仿,沿袭了宋塔传统之外檐斗拱结构(在外面就能看到斗拱),保留了宋式古塔所特有的特征和韵味。而在材料上,虽是铜制,但经过涂层与预氧化技术处理后,看上去仿佛木料,体现了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实现“技术上是现代的,形象上要能传达历史信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