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Transform·2024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举行,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郑小林就AI的最新发展趋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AI不局限于数字世界,还要与物理世界进行深度交互,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郑小林说。
AI技术的持续突破,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一般认为,AI的发展将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对话式AI,AI能解决语言交互问题;第二阶段是具备推理阶段;第三阶段,AI能感知物理世界并与物理世界实现交互;第四阶段,AI将进入创新领域,具备开创新想法和技术的能力;到了第五阶段,AI将具备战略思维和自我管理能力。
郑小林介绍,从2018年到2024年,GPT为代表的AI突破了语言交互难题。眼下,AI正从解决语言问题的初级阶段向具备思考与推理能力的高级阶段发展。
9月中旬,OpenAI(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正式发布名为o1的新一代模型,这标志着AI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这个消息,令包括郑小林在内的众多专家兴奋不已。
“o1发布挺让人兴奋的。AI开始有了思维链,具备了复杂推理的能力,而且随着更多强化学习和更多思考时间,o1的性能会持续提升。”郑小林说,从命名上也可以看出o1的里程碑意义——OpenAI抛弃了过去GPT系列的命名,重新起了o1系列,因为o1是下一代推理模型中的第一个。
那么,面向下一个时代的AI应用应该是什么样的?
简单来说,我们看到机器人剥鸡蛋、开瓶盖或者进工厂“打工”的技能,都是针对特定场景预学习训练而得到的。有了思维、推理能力之后,机器人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不限于特定场景,可以跟外界交互和反馈。不过,这还需要较长的发展时间。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在AI最新成果与场景结合的应用创新方面有较大的优势。”郑小林说,“AI+制造”将大大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此外,像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AI+”也在加速落地。
全球贸易,也是被AI深刻影响的领域之一:一方面,AI赋能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精准与智能化,另一方面,AI应用本身也成为出海的新产品。“现在,国内聚焦AI应用产品开发的初创企业非常多,许多AI应用产品已经扬帆出海。”他说,通过应用场景来倒逼模型的创新,也成为推动AI发展的一种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