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救助的白鹇健康已基本恢复
一只受伤的珠颈斑鸠
工作人员给受伤的斑鸠清理伤口
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给斑鸠喂食生理盐水
杭州日报讯 还记得今年夏天,新闻里那几只被市民发现后得到救助的白鹇吗?
几个月过去了,它们过得怎么样?什么时候会被放生呢?带着这份好奇,近日记者走进了余杭区野生动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在这片郁郁葱葱的山林美景中,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宛如一片温暖的避风港,为受伤、迷途或是因自然环境变迁而陷入困境的野生动物们提供了一个爱的家园。
走进野生动物的避风港 三只白鹇即将康复回归自然
一踏进救助中心的大门,声声清脆的叫声便传入耳畔。循声望去,三只白鹇静静地站立着,它身披洁白如雪的华丽羽衣,间杂着淡蓝与黑色的斑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三只白鹇是今年夏天被市民救助到这里的“小客人”,有一只在小区绿化带,有一只在派出所,还有一只在路边。“虽然当时身上没有明显伤口,但几乎丧失了自主行动能力。热心市民发现后,立即联络了救助中心,我们赶过去将受伤的白鹇带回这里。”余杭区野生动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雷建明说。
在救助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白鹇的伤势逐渐好转,只见他们轻声细语,动作轻柔而熟练,有的准备清水与特制食物,有的则细心检查白鹇的身体状况,进行必要的清理与护理,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几只白鹇马上就可以放生大自然了,语气中既包含着健康恢复的喜悦,也暗含了别离的不舍。
余杭区野生动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位于余杭区径山镇绿景村,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场地面积约4亩,采用围墙、探头等实行全封闭管理。根据余杭区收容救助需求,已设置鸟类笼舍12个、爬行类笼舍8个、兽类笼舍16个、猛兽类笼舍1个、恒温笼舍3个、救助围栏4间、户外大型放飞适应笼1座、救助龟池1座(2格),可同时完成多类别、多种类的陆生野生动物救助收容任务。
从进入救助中心的那一刻开始,野生动物们就开始了被24小时监护的生活,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先对受伤动物进行检查,并对伤口进行消毒和包扎,而后使用针管注入葡萄糖,悉心喂食喂水……过了几天后,经过妥善治疗的野生动物基本上都能慢慢恢复健康;治疗后并适合放生的,及时放生;仍需要饲养康复的,可在饲养后进入野化训练笼舍进行野化训练;不适合野化训练者,则转入饲养笼舍饲养。
一只羽翼未丰的珠颈斑鸠,在特制的康复笼中轻轻拍打着翅膀,它的眼神中既有着对新环境的好奇,也透露出对康复重归自然的渴望。不远处,一只灵巧的红隼在特制的攀爬架上欢快地跳跃,偶尔停下来,用那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每一位前来探望的工作人员,仿佛在表达着感激之情。在这片多元化的救助区域内,还有灵巧的猫头鹰,在夜色的掩护下接受着飞行训练,准备重获自由;以及那些因各种原因失去母亲庇护的小麂,它们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学会了独立觅食与生存的技能……
“我本身也是一个动物爱好者,选择这份工作最初是因为兴趣。来到这里之后,从救助受伤动物、细心养护,到它成年后将它放飞,会有一种成就感。”雷建明深情地说道,“我印象最深的是从余杭塘路救了一只山斑鸠回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一日三餐喂养,一直喂养到成年。放生之后七八天,它飞回来站在救助中心的收容室,等我过去的时候,它就直接落在我的肩膀上,不愿意走。”
今年已有105种500头(只)野生动物获救 81种鸟类是“主角”
2024年,杭州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发生了多起感人事件,这些故事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斑鸠‘情谊’归巢记”。4月的一天,余杭区的周女士在小区发现一只受伤的珠颈斑鸠,她迅速联系了林水局。救护人员赶到后,将斑鸠带回救助中心治疗。三日后,斑鸠恢复健康,被放回原小区。自此以后,这只斑鸠常常在周女士居所附近出现,似在表达感激之情,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猫头鹰‘回归记’”。4月20日,淳安县的一位护林员发现了五只领角鸮(xiāo,猫头鹰的一种)幼崽,因油烟机拆装导致亲鸟飞走、鸟窝被毁。在多方努力下,这些幼崽被送往杭州动物园接受精心照料。在那里,它们的体重增长,并掌握了野外生存技能。最终,这批领角鸮被带回淳安重返自然,确保它们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继续成长。
“小‘白头翁’回家记”。5月24日,上城区的一位热心市民发现一只掉落草丛的白头翁幼鸟,其父母在树梢焦急地呼唤着。林业部门迅速行动,联合多方力量成功将小白头翁救回树顶,安全护送它回家。这一举动不仅挽救了小生命,也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外,还有九溪景区领角鸮保护行动和拱墅区“落跑”黑天鹅救援事件等,这些故事都体现了杭州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关爱,以及市民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30日,杭州市野生动物救护机构共接收救护各类野生动物达500头(只)。救护行动覆盖了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等共计105种野生动物,展现了杭州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其中,鸟类以其庞大的数量和多样的种类成为救护工作的“主角”,共涉及81种鸟类,占据了救护总数的绝大多数。这些鸟类中,珠颈斑鸠、山斑鸠、白鹇、乌鸫、夜鹭、领角鸮等因各种原因受伤或受困,被热心市民发现并送至救护机构。经过专业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大部分已恢复健康并准备重返自然。
除了鸟类之外,兽类中的刺猬、小麂等也频繁出现在救护名单上,它们或因迷路、受伤等原因需要人类的帮助。
近年来,杭州成功构建起一套高效运转的野生动物救护网络体系。
市、县两级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点的建立,是杭州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石。这些站点不仅提高了救护工作的效率和专业性,还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野生动物救护提供了平台。例如,余杭区率先建设了区级救护服务中心,为受伤野生动物提供了专业、及时的救助;上城区则创新性地推出了“六长联动”机制,联合多个部门及社会力量,形成了强大的保护合力;西湖区则将野生动物救护与森林消防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森林消防队伍的专业技能和设备优势,进一步提高了野生动物救护的效率;杭州动物园作为市级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承担着日常救护、治疗的重要任务,并积极推动野生动物的野化放归工作,让野生动物能够重新回归自然。
我们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特别整理了一系列科普贴士。
●尊重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至关重要。在野外遇到野生动物时,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直接接触,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观察时应保持安静,不要惊扰它们,让野生动物能够自由地展现其自然行为。
●合法合规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基本原则。公众应严格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不参与非法捕猎、贩卖野生动物的活动。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应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
●科学救助也是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环节。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时,应及时联系专业机构进行救助,切勿擅自处理,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创建生态友好环境是长期目标。通过自然保护地建设、湿地生态修复等方式,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同时,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让野生动物与人类能够在同一片天空下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