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杭州影像
春天了,美食上新了 熟醉沼虾个头大又入味 鲳鱼烧年糕肉嫩刺还少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3-15 09:34:45 Sat   

春天来了,杭城的美食也上新了。

经过春节的休整后,这段时间,杭州本地的餐饮老板都忙坏了:有条件的开新店,不开新店的上新菜,无论是做杭帮菜还是浙江风味菜,大家都铆足了劲要开个好头,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

饭焐白肉加了香肠,熟醉沼虾个头大还入味

杭三姐妹(西湖边的武林路创始店)

地址:武林路163号西湖D11二楼

首先要说的是杭三姐妹在D11的老店重装。

这次并非简单的重新装修,而是将店面扩张了一倍,杭三姐妹话事人吴振宇说:“以前周末武林路店要排队一个多小时,现在希望能改善这一问题,让大家少等一会儿。”

新店装修好,面积大了,菜价却保持不变,现在还控制在人均70元左右。作为已经吃了十多年的老客人,我对他们家也算熟悉了,最初开店时没有任何的厨师背景,就是自家人掌勺,做平时自己家里吃的菜,也许正因为这样,才吸引了诸多客人,来吃一口从小吃到大的菜。

熟醉沼虾几乎每家杭帮菜馆子里都有,风头完全盖过曾经的醉虾。这道菜配方虽然相似,不同的厨师总能做出些不一样来,杭三姐妹的沼虾,个头大,关键味道也进去了,每一口虾肉都有弹性地爆着汁,咸甜有度。还有我最爱的千张包,是加了笋片用雪菜烧的半汤,这几个要素放一起,就决定了它是家常菜里的极尽鲜味了。秘制私房鱼头看似是杭州人家里都会做的红烧鱼头,却在里面放了豆腐,这倒也平常,杭州人素有豆腐鱼头的吃法,但是粉条就很加分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饭焐白肉也流行了起来,已经在好几家店里吃过了,主角是米饭和白切的五花肉,配角是一小碗用酱油加蒜末调制而成的酱汁。杭三姐妹的版本,是在米饭上加了香肠,风味更充分,铝制饭盒走的是怀旧路线,好想打包一起带走。

除了各种台州小吃,包子也不错

拾黍记·台州面食(高银街店)

地址:高银街61号

严格来说,这是一个“集合店”,除了台州的各色面食,还有杭州的包子。

先看包子,主理人是楼宏,他师傅正是创造了杭州南方大包传奇的面点大师王仁孝。现在有不少饭店都重视主食,包子也成为他们的重点研发对象,我们曾在好几家人均500元以上的“豪华餐饮”里快乐地啃着质朴的肉包子,足见好吃的包子是多么深入人心。楼宏的包子有两个尺寸,大的沿用了王大师的配方,个头也相仿;小的就是杭州人熟悉的小笼包了,我去的那天,他们还专门做了网红的火锅小笼包,包子皮真的有被红油渗透哎,一口咬下去,直冲脑门的是火锅香,其实辣度并不过分,是我能接受的微微辣。

一起来的摄影大哥是三门人,对台州的小吃如数家珍,这次他一口气点了食饼筒、麦饼、扁食、糟羹几种小吃。他的评价是,店里的做法与口味都偏临海:台州不同地方对同一种吃食的叫法与做法都有不同,比如食饼筒,椒江、路桥叫食饼筒,临海叫麦油脂,三门叫麦焦,玉环叫锡饼,天台叫饺饼筒。就食饼筒而言,无论是哪种叫法,做法大同小异,都是将几种食材切成细丝再用面饼包裹起来,稍稍地油煎一下,切成两段就可以吃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麦饼,别看薄薄的,里面的馅不少,带着现做现烤的焦香味,麦香与葱香并存。

四大单品: 煎饺、小馄饨、拌面、豆腐脑

新腾飞小吃部

地址:赵伍路7号

从丝织腰带厂对面的第一家腾飞酒家到后来的新腾飞,几经变迁,这家店已经开了三十年。十多年前,我搬到城北,赵伍路上那家以蒸菜和卤味为主的新腾飞就吸引了我。现在,这里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小吃店了,中午11点以前专做杭州版早餐,其他时间做面。

某个周日上午,我晃晃悠悠进了小吃部,点了最受杭州人欢迎的四大单品:煎饺、小馄饨、拌面、豆腐脑。

煎饺皮很薄,同时留住了薄皮下的充沛汤汁。拌面也不错,属于温润版,有猪油香。

小馄饨和豆腐脑这两样,很多时候都被当作有一点料的配汤,要不然就只能喝店家送的水泡版虾皮紫菜汤了,我对它们从来没有过多的要求,小馄饨的皮不黏牙、豆腐脑吃完不口渴,就很满足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于清  编辑:郑海云